范曉波
寫作的人會警惕情敵一樣提防星空之類被抒情化的名詞。但在新疆的北疆,我既無法抗拒星空的實體,也無法抗拒星空這個詞。在被丘陵分割的南方,即便遠離了城與村,也很難置身一大片完全不被燈光、煙霧和聲音污染的星空下。
那么浩瀚,那么澄澈,那么寂靜,對人的思想和體溫都有著巨大的吸附力。這樣的星空,我拐出借宿的可可托海干部學院大門不出五米就遇上了。像阿爾泰山山腰的云杉林與荒蕪的山體之間,一點過渡的植被都沒有。路燈乏力的地方,星光馬上接管。
2018年9月20日,離中秋還有四天,月亮還不是很圓,星空下的細節(jié)還很模糊。我往寂靜深處走時,右邊不時浮出一兩聲羊叫,左邊總能聽見大型食草動物反芻時牙齒相互摩擦的動靜。定睛細看,羊圈里的羊,有的側(cè)臥,有的站起來打量我,似乎在揣測等待它的是夜宵還是刀子。牛則鎮(zhèn)定得多,在泥墻邊站著,要么像剪影一樣淺睡,要么像鐘表那樣,把咀嚼的動作弄得均勻而枯燥。
牛糞、羊糞、馬糞的氣息暗自涌動,干爽的和濕潤的混在一起,新鮮的和漚積了大半個月的混在一起。低空游走的臭味分子濃密得像頭頂?shù)男侨?。我被它們牽著鼻子走,把夜色里幾排土坯房的大致格局摸清楚了,大多已廢棄,一些沒有玻璃的窗口透出電燈光,我不好意思像個偷牛賊那樣躡手躡腳地摸索了。這樣的夜晚,最紳士的腳步聲都可能讓安睡的人心驚肉跳吧。
去爬屏風狀護衛(wèi)著小鎮(zhèn)的石頭山,從遠處看它像刀刃一樣鋒利地朝向夜空,森冷,孤絕,爬上去發(fā)現(xiàn)并不陡峭,許多巖石還有渾圓的脊背便于牲畜和人駐留。只是嶺外有嶺,無法確認最高峰在何處。這里是阿爾泰山脈的一部分,近年曾有餓極的熊、狼闖到羊圈捕食的傳聞。我不敢深入太遠,坐在最近的一個山嶺看可可托海鎮(zhèn),發(fā)現(xiàn)它其實就是電燈從黑暗里挖出的一把弧形鐮刀。我的住所在鐮尖的位置。鐮刀之外,是幽暗的山嶺和星空,鋸齒形山峰重重疊疊無盡頭,如同沙盤地圖里的景象。星空則無涯得溢出沙盤。對面山脊上方的一些星星,低矮,晶亮,重量感很明顯,像承受不住地心引力,滴水一樣不斷向地面墜落光澤。
瞬間回到童年時觀測星象的感受,神秘,憂慮,但是著迷。個體的渺小和宇宙的無限形成的落差讓人陷入醉酒般的暈眩感之中。像地球引力吸附星光一樣,星空也吸附著人的思維與情感。占滿大腦的許多人與事,思與念,被悉數(shù)聚集,然后像鐵屑遇上磁石一樣朝著夜空奔散而去。
第二天在額爾齊斯大峽谷,遇上葉片金黃與火紅相間的白樺林、楊樹、胡楊,還有從夏牧場向冬牧場轉(zhuǎn)場的羊群、牛群、馬群。前者像蔓延的山火,與巖石的鉛灰色、額爾齊斯河的碧藍色,構(gòu)成色彩濃烈的油畫。坐在車上,端相機的手朝窗外亂按快門都是好片子,取景框都無須看。羊群聲勢浩大,唯我獨尊,穿越公路時無視任何交通規(guī)則,再兇悍的貨車司機也要溫順地停下來行注目禮。所到之處煙塵滾滾,草木瑟瑟,讓人想起古代的戰(zhàn)爭,以及某種生活方式的背影。
第三天,踏著鵝卵石涉溪翻鐵絲網(wǎng)進入河灣內(nèi)一片白樺林邊的牧場,拍到一個戴著鴨舌皮帽在馬背上看手機的中年牧民。為了在陽光下看清屏幕上的字,他以極限的彎曲幅度俯身到馬頸上,這個奇怪的姿勢持續(xù)了十來分鐘,直到身邊感受不到牛羊的熱量才猛然驚覺,拍馬去追云朵一樣在干草地上飄遠的羊群。
如同晝與夜的溫差,陽光下的額爾齊斯大峽谷有多燦爛,星光下的額爾齊斯大峽谷就有多清冷,像是燒紅的生鐵浸過井水冷卻下來的樣子,搜刮吸收著周遭一切生命的熱量。
第二個夜晚我想穿過干部學院后面的牛舍羊圈往曠野走。短短七八分鐘里,皮膚感受到了兩次溫差,從小鎮(zhèn)進入牛舍區(qū)氣溫下降了兩三度,穿過牛舍區(qū)進入野地,氣溫又下降了三四度。中午時還穿著T恤,現(xiàn)在穿了厚沖鋒衣還凍得肌肉緊縮。白天聽當?shù)嘏笥颜f過,冬天的可可托海是中國的寒極,最低溫度可達零下60攝氏度。
第三夜,月亮圓了許多,我裹上旅行箱里全部長袖的上衣,卻沒往后山走太遠。中午去山腳打探過一次。左邊的小路通往遠山的牧場。右邊的大路連接的是牧民的公共墓地,遠遠看去,像是一座空無一人的灰色石頭城,只是所有建筑比人的城鎮(zhèn)按比例縮小了一半。
月光和星光共同照耀著牛羊的居所和兩條通往秘境的山路。拖拉機的擋風玻璃和紅色外殼閃閃發(fā)亮,樺樹柵欄和牛的身軀涂在地面的陰影清晰可辨。黃牛、奶牛們巨大的瞳仁里也倒映著一些星星。前一晚遇上一個趕牛的牧民,手里晃著手電。第三夜,我在村舍徘徊半夜,也遇上牧民給羊填飼料,但他沒拿手電,就著月光把事情做得有條不紊。
更多的時間,我蹲在羊圈邊聞著膻味,與對我不再感到警覺好奇的牲畜交換心思。也拖著身影去山后陽界與陰界交界處徘徊許久。灰白色的土路浮在月色星光下,讓人既懼怕又向往,似乎持續(xù)地走下去,就會進入外星生命的顯微鏡下,或者不知不覺地闖入另一個時空。
那三個夜晚我?guī)缀踝叱隽俗约旱纳眢w和大腦,不僅遺忘了人群,也不想美學與情感,心境與平日的差別比額爾齊斯河離贛江的空間距離還遠。我在星空下也給江南的朋友打過電話,反復嘮叨的一個意思是:我現(xiàn)在頭頂?shù)男强眨俏乙娺^的最干凈最寂靜的,干凈得可以望見消失的童年,寂靜得能聽到血液沖刷血管壁的聲響,連南方山野之夜最尋常的蟲鳴聲都被刪除了。這就是可可托海人的日常。在這樣的日常里,他們的內(nèi)心會有什么不同呢?
可可托海地下的礦種占全疆礦種的百分之六十七,白云母、鈹儲量居全國首位。城邊上就有個世界聞名的功勛礦區(qū),曾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為國家償還大量外債。城區(qū)的寶石店比超市更多,各種寶石隨手擺放,多得像天上的星星。不過店老板大多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架勢,一個表情可以定格很久,對顧客并無太多勾引的激情。這是過于漫長的冬季給當?shù)厝诵郧榈酿佡泦幔?/p>
在樹比羊多,羊比馬多,馬比人多的一處峽谷里,我請視野里唯一的放羊的哈薩克族小伙用我的相機幫我和羊群合個影,他搗鼓半天終于拍成了兩張,然后比劃著問我有沒有煙,這是他唯一發(fā)音準確的漢語音節(jié)。我有十余年不碰香煙了,只能慚愧地攤攤手走開。
當時記起一個說法,牛仔和牧羊人經(jīng)常一兩個月見不到一個人,路上遇到同類,就會催馬過來借個火,沉默著面對面抽完一支煙再分頭趕路。煙是阿爾泰山區(qū)牧民搭訕的借口和無聲的語言。
頭一回覺得,不抽煙可能也是一種性格缺陷。
從可可托海返回烏魯木齊的飛機上,發(fā)現(xiàn)右腳右后跟干裂開了。前些年去新疆和西北其他地區(qū),也發(fā)生過類似狀況,但沒有開裂到走路都痛的地步??赡苓@次在阿爾泰山區(qū)的干燥里裸露得太久了,白天在山上攀爬遠眺,晚上走在平地上仰望星空。
回到南昌一周,干裂的傷口才緩慢地松軟滋潤起來。它最后的合攏,像星空在記憶里的漸次關(guān)閉,包裹了許多語言無法描述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