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國雙
【摘 要】 綜合實踐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必備活動,如何提高綜合實踐活動、明確活動主題、引導學生加以學習,是活動課程必須考慮的內容。本文從這幾個方面展開,為教師開展有主題、有思想內涵的活動主題提供建設性意見,以不斷推動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初中實踐活動;活動主題;解決策略研究
義務教育帶來的改革不僅包括學科的改革,還包括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帶給綜合實踐課程的是主題的尋找,在目前的教學實踐中,由于各種原因和其他情況的限制,綜合實踐課程的開展尚不完善,存在活動缺乏秩序的情況。因此,為指導教師和學生進行有序的綜合實踐活動,本文特地對此進行簡單討論,希望能對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一、初中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缺失的原因
(一)理念活動的欠缺
綜合實踐活動是指根據(jù)各個學校和地方的特色及實際情況,開展的課題和問題探究活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原則多樣,一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實行,結合學生的愛好、特長、興趣進行多樣化的活動主題;二要體現(xiàn)學校的特色;三是反映學校所處的環(huán)境特色,如社區(qū)、城市、省市等;四是引導學生進行課題的選取,要求著重觀察生活。在綜合實踐活動思想的指導下,如果對自身特點認識不清,則難以開展特點化、有價值的活動,這也是當前綜合實踐活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二)教師原因
教師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領導者,在活動過程中承擔著不可替代的活動組織地位。因此,綜合實踐活動難以得到全面的發(fā)展,教師有不可推脫的責任,經探究,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包辦補替現(xiàn)象嚴重;二是在學習資源的掌握上過分單一。
(三)學生原因
學生作為教育的接收者,在長久的舊教育體制下,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和及時反饋的習慣。因此,在綜合實踐的活動中,學生對課題的選擇缺乏主動性,缺乏求知欲,這便導致學生在接受過實踐課程的教育后,仍未獲得符合自身發(fā)展意義的教育內容——所接受的教育可能是內容過分寬泛,初中生群體對重點的把握略有偏頗,因此難以完全接受教學內容;另一種可能是教育內容不符合初中生的接受范圍,未聯(lián)系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加以變通,因此,在實踐中的指導作用不高。
(四)其他原因
其他原因既包括學校等方面的主觀原因,也包括環(huán)境條件等客觀原因。學校因多種原因未對實踐活動的開展制定規(guī)章??赡苡闷渌茖W類、藝術類的實踐活動替代綜合實踐活動,錯誤地將課余的科學和藝術活動歸為實踐活動;也可能是進行零星的班會活動,用零星的小活動代替有主題、有教育目標的實踐活動,此方式不僅缺乏實踐活動的整體規(guī)劃,也造成學生參與度低的不良反饋。長此以往,則會造成教研氛圍的單薄,在集體開展實踐活動風氣弱的環(huán)境下,高質量的綜合實踐活動更是無從說起。
二、如何進行初中生的綜合實踐活動
(一)增加教師實踐的機會
若要全面提高實踐活動水平,教師是首抓的教育對象。而要進行教師的教育活動,必須要召開主題會議,只有從工作的嘗試中確定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性,才能在行動上加以重視;其次,要對社會熱點問題加以關注,只有緊跟時代潮流,才能夠獲取與學生成長環(huán)境相符合的活動素材,并從中提煉、發(fā)掘出符合時代背景和研究價值的活動課題。教師還要加深與學生的交流,不斷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唯有如此,才能在契合課程觀念的同時加深學生的興趣,進而使實踐得以成功。
(二)尊重學生個體的意愿
學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體,雖然初中生還處在發(fā)展階段,但已具備明確表達的能力。綜合實踐活動的首要原則便是要符合學生的個體特性,只有學生對將要參加的活動有興趣興趣,才能高效率地進行實踐活動,否則,則會采取敷衍的態(tài)度潦草應對。至于課題的選擇,可通過生活調查,如衣食住行中食物的奧秘;興趣點中的追星的秘密;未知事物中宇宙的奧秘;身邊常識中的交通安全問題等,這些問題既包括生活實際,又帶有帶探究意義,因此,在可行性上占有一定優(yōu)勢。
(三)聯(lián)系學校辦學特色
學校的特點決定學生的優(yōu)勢,不同學校的辦學特點會培養(yǎng)出風格不同的學生。在實踐活動的開展上,學校要把握“課程本?;钡脑瓌t,不斷挖掘自身的學識背景,并在自身辦學風格上加以體現(xiàn),從而造就出具備鮮明特點的實踐道路。學校間的差異不僅在設備儲備上,在對外的交流途徑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學風淳樸、學生風氣較為穩(wěn)重的學校,可進行“和諧”主題的探討;在學生氣質比較積極昂揚的學校,可進行較為活潑的活動,如“遠方”“涉足”等主題;在學校地勢較為復雜的山區(qū),可進行野外考察;在學校地勢平坦、經濟發(fā)展基礎較好的學校,可進行探究革命紀念館的主題活動。
(四)不斷針對群體進行主題深化
在選擇實踐活動時,應根據(jù)《指導綱要》的明確規(guī)定,進行校內外資源的整合,并不斷以實踐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究精神。主題的選擇關系到活動的思想深化,既要促進學生對生活的認知,也要加強學生對社會的留意。因此,要不斷延展學生的實踐活動范圍,可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進行民俗文化的熏陶,在城市發(fā)達地區(qū)進行科技產品的接觸。只有將活動的范圍不斷進行擴大,才能使學生走出“象牙塔”,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其獲得對社會和自然的正確認知。
總結
初中實踐活動的開展是進行義務教育的必要一環(huán),在這一階段,學生能獲得書本無法提供的新鮮事物,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世界的探究意識。本文就綜合實踐活動進行原因加以探究并簡述措施,以期隨著新課改的發(fā)展不斷深化,學生的教育也能獲得更加完善、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何紅梅.初中歷史主題活動課的實踐與反思[D].廣西師范大學,2016
[2]朱健育.信息技術支持的初中數(shù)學主題式學習活動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18(30):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