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新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fā)展,小學美術的重要地位日漸顯著,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美術對于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美學素養(yǎng)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色彩教學又是美術教學的重要手段,其重要地位更是不言而喻。因此,本文通過對小學美術中的色彩教學進行分析和研究,闡述了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旨在提高小學美術教學的質(zhì)量,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5-0039-02
引言
色彩教學作為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手段,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影響。教師利用色彩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色彩的認知能力,而且還能豐富學生的美學素養(yǎng),從而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和欣賞能力。因此,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有效的提升對色彩的敏感度,從而提高學生對色彩的運用能力。
一、小學美術教學中色彩教學概述
1.色彩教學的內(nèi)容。
色彩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正確的把握色彩的色調(diào)、輕重和渲染等細節(jié),將自己的情感或者描繪的事物能夠準確的表現(xiàn)出來,從而達到美術教學的目的。色彩教學能夠豐富學生的色彩認知,促使學生在視覺的沖擊下獲取更多的情感信息,教師通過色彩元素能夠為學生提供多樣性的藝術形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1]
2.色彩教學的形式。
小學美術中色彩教學的形式是豐富多彩的,教師可以通過實物的色彩提高學生的色彩認知能力,也可以通過橡皮泥和顏料提升學生的色彩敏感度。不同的教學方式呈現(xiàn)出的教學效果也不盡相同,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提高美術教學的有效性和全面性,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促使學生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學習和認知,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色彩教學的影響。
色彩教學能夠豐富學生的色彩認知能力,促使學生能夠豐富繪畫內(nèi)容,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好繪畫能力和鑒賞能力。此外,色彩教學對于小學生而言,具有強烈的新鮮感和刺激感,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美學意識和審美能力。色彩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師生間的有效溝通,促使學生與教師在精神上得到更好的交流與溝通,為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小學美術教育中色彩教學的應用策略
1.傳授認知色彩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色彩辨別能力。
為了提升小學生的色彩敏感度與辨別能力,教師首先需要幫助小學生掌握觀察色彩的技巧與方法。對于小學生來講,認知能力與理解能力有限,面對很多新奇事物都比較好奇,往往被其表面色彩所吸引。因此,在觀察色彩時,教師應該引導小學生將對象、環(huán)境與光源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對色彩進行整體觀察與比較,促使其在色彩的多個要素的聯(lián)系和對比中把握各種色彩的變化。[2]這種觀察色彩的方法是美術教育的基礎,同時也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因為色彩美是物體的整體效果,在色彩關系中體現(xiàn)突出。例如,在觀察綠色物體時,無論其受哪種環(huán)境色的影響,發(fā)生什么變化,教師都應該讓學生抽象、孤立地觀察物體的原有色彩,在通常情況下,會在色彩繪畫中使用這種色彩觀察法。
2.充分發(fā)揮游戲教學法的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學生對游戲有著天生的愛好,教師可以適當?shù)厥褂糜螒騺黹_展色彩教學活動,能夠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提升小學生對色彩知識的學習興趣與動力,構建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小學生心情舒緩、放松,以此來提升對色彩的感知能力。[3]不過,小學美術教師在運用游戲時,應該與教學內(nèi)容緊密結合,并且游戲模式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征。例如,在進行“染色游戲”教學時,由于這節(jié)課內(nèi)容本身就帶有游戲色彩,教師在設計游戲時就更加容易,可以讓學生大膽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使用染紙來進行染色創(chuàng)作。鼓勵學生大膽用色,作品要有創(chuàng)新風格,精心設計染紙作品,然后再闡述自己的設計方式,對畫面進行解說。通過這種游戲方式來培養(yǎng)小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感受色彩美以及形式色彩搭配的能力。
3.有效利用多媒體的教育功能,提升學生的色彩敏感度。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技術被廣泛的應用于教育領域的各個階段中。因此,在小學美術教育色彩教學中,教師也應該充分應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教育功能和教學優(yōu)勢,讓小學生觀察和認識到更多的色彩知識,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展示大量的色彩圖片或視頻,幫助其學習色彩知識,提升辨析色彩的能力。例如,在進行“色彩的對比”教學時,教學重點為感受色彩對比的效果,培養(yǎng)小學生對色彩美的感知力與辨析力,而教學難點則為將色彩對比知識運用到創(chuàng)作中。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真切的觀察到色彩對比,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展示一些色彩對比的圖片或畫面,對學生的視覺產(chǎn)生一定沖擊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色彩敏感度。
4.加強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色彩認知能力。
知識來源于生活,最終應用于生活。這就要求教師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從而提高學生的色彩認知能力。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可以正確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色彩,以此來提升對美術構圖中色彩元素的認識,同時也能夠更好地認識與把握周圍物體的色彩。[4]小學美術教育中的色彩教學本身就五彩繽紛,十分絢麗,僅僅局限于課堂時間與空間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引領小學生走進生活,拓展視野,發(fā)現(xiàn)、觀察和研究色彩。例如,在春天,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組織春游活動,在野外觀察更多的色彩,欣賞各種顏色的花花草草,各種顏色的蝴蝶,或觀察天空中云彩的變化等。教師應該善于引導學生,把色彩知識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挖掘色彩知識,對一些實物進行分析和探究,看其色彩的搭配是否合理、是否協(xié)調(diào),以此來不斷提升色彩的認知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色彩教學對提高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既是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動教育體制改革的必經(jīng)之路。因此,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色彩教學的優(yōu)勢,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不斷提高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運用能力,從而實現(xiàn)美術教學的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曲迪.淺析小學美術教育中的色彩教學[J].亞太教育,2015(31).
[2]駱文卿.小學美術教育中的色彩教學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05).
[3]徐瑞澤.小學美術教育中的色彩教學研究[J].才智,2016(04).
[4]高蕾.小學美術教學中得色彩教學探討[J].小學教學研究,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