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5-0042-01
近日有幸拜讀李鎮(zhèn)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感觸頗多。他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思想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理所學習,他用無微不至的關懷譜寫教育之本。愛心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途徑,尋找愛的支點,提高自身素養(yǎng),使愛心教育走進校園。
【案例】孩子成績下降,已經倆天沒上學了;轉班的,轉學的都因為個別老師的原因!
案例不斷的告訴我們學生在畏學,輟學,厭學.....在國家教育部轟轟烈烈的素質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但應試教育的皮鞭,依然蘸著功利的辣椒水,把學困生的人生抽的血肉模糊,過早的棄學,放棄了父母的理想,孩子的前程。在沒有享受完九年義務教育的情況下,掐滅希望的火種,“自動“離開了學校。痛心疾首,試問誰之錯?
一、用愛的支點,點燃愛的火種
“只要給我個支點,我就可以把地球撬起”這是物理之父阿基米德的自信。教育的支點在哪呢?怎樣讓那些學困生積極上進呢?曾聽''只要孩子有自尊心,他就永遠有自我上進的動力?!敝灰⒆拥淖宰鹦臎]有泯滅,我們就能找到教育的方法,細心的關注,呵護孩子的自尊,你會發(fā)現(xiàn),撬動教育的支點原來是“愛心!”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走進學生心理,尋找愛的支點,激發(fā)他們上進的信心,點燃“我能行”這一自信的火種!
【案例】學生王磊,低年級成績很好,高年級時學習成績時好時壞。品社老師反映,他上課喜歡交頭接耳,喜歡說話,被老師發(fā)現(xiàn)批評教育,他還強詞奪理說:“品社又不是主課”。情急之下,我讓他向品社老師賠禮道歉,他不但不肯,而且態(tài)度強硬,當時我想揍他的心都有,但必須了解情況,不可盲目從事。于是讓他先坐回去好好反思?李老師的《愛心與教育》再一次浮現(xiàn)于腦海。下午班里換飲水機,我特意讓他也參與進來,對他來說這是一次表現(xiàn)的機會。在安裝中我有意肯定他的想法,放學后便于他同行,我們邊走邊談,問他學習為什么時好時壞?他很羞愧?!澳闶菍W生,首要任務是把學習搞好?!蓖趵陬D時紅了臉說:“老師我也很想提高成績,但因父母外出打工,爺爺奶奶沒文化,我也不自覺,加之和伙伴貪玩,所以就耽誤了功課。今天課堂并沒有說話,只是借東西?!甭犞脑V說,我感到自己的工作做的太馬虎。我耐心地教給他要學會克制誘惑,要把學習放在第一位。第二天我有意在班上表揚王磊同學生活能力強,意志堅強。希望班中的同學多向他學習,也讓其他老師多照顧王磊,多表揚,多鼓勵。當天王磊就向品社老師道歉,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在畢業(yè)考試中以優(yōu)異的成績成績考入中學。如果我沒有刻意找他聊天,沒有用愛心喚醒學生的心靈,也許今天他也正在外地與他的父母打工,也許……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只有我們刻意走進問題學生的心理,只有我們心存愛,才能打開學生的心窗,走進學生的心靈,尋找愛的支點,真正做到用愛心譜寫教育之本。
最近通過網絡調查好多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是有愛心,有責任心;最討厭的就是上課不認真,愛批評,諷刺挖苦學生的老師。從中也看出我們的學生渴望愛,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作為一名教師如果不走進學生的內心,不建設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橋梁,沒有愛心,耐心和信心,只把教育當做自己的謀生之本,那我們的教育希望何在?
二、學校,家長,社會點燃合作的火種
一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要接受三個方面的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在豐富學校教育內涵的同時,如何調動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積極因素,構建和諧的三結合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懂得三位一體教育法的老師一般在學生剛入學的第一次家長會上就會與家長溝通:要提高認識,更新觀念,做到由經驗育人向科學育人轉變,由簡單命令向平等溝通轉變。家長在思想道德、社會公德、家庭和諧、人際交往、情趣愛好等方面做孩子的表率。家長要帶頭學習,掌握教育學、心理學,懂得孩子心理、生理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了解素質教育。
【案例】學生張悅,品學兼優(yōu)是學校的小播音員,是父母的驕傲。但是在五年級成績直線下降,與師生相處不融洽,一副憤世嫉俗的樣子??吹竭@樣的變化令我很痛心,多次找她談話卻被她認為是老師故意找茬。通過與家長溝通,才知道孩子喜歡玩游戲。她爸爸不講方法,多次打孩子,可結果更加糟糕,眼看一顆智慧的幼苗陡然熄滅,我心里也倍感焦急,經過了解,明了她思想變化的根源:孩子因為好奇心驅使和同學去網吧玩游戲,被鄰居看到告訴了爸爸,沒有文化不懂教育的父親跑到網吧就給了孩子倆個巴掌,從此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她以放棄學習,用這種方式報復父親的兩巴掌。事后我讓張悅的爸爸給孩子賠禮道歉,作為孩子用放棄學業(yè),報復父母養(yǎng)育之恩也是不可取。面對父母的賠禮,老師的教導,張悅又回到原位。
從這個案例可見在我們的家長中有好多是不懂教育的,我們不但要教給他們教育孩子的方法,還要讓他們樹立教育的信心,提高教育素養(yǎng),從他們的言談中觀察問題的根源,與學校共同協(xié)作,達到教學相長。
三、用知識點燃希望的火種
社會發(fā)展,知識更新,要求我們做教師要不斷的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生出現(xiàn)問題的根源也錯綜復雜。社會上諸多媒體的誤導,市場經濟的沖擊,改革中浪潮中消極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畢業(yè)就業(yè)率過低,對正處在生長發(fā)育期的學生影響很大。他們自律性差,辨別是非能力低,審美有誤區(qū)等等都是我們教育的路上的羈絆。孩子們過早的進入青春期,心理問題諸多,學業(yè)負擔過重,所以要求我們教師要有豐富的心理知識與教育理論做指導,學者型教師的轉化是必然的。廣泛閱讀,用科學的教育學,心理學做指導,提高自身素養(yǎng),做一個有愛心的教育者,這才是我們教育的目標,宗旨。
只有心存愛心的老師才會淡功利,走進學生尋找愛的支點,心存愛心不在乎學生的家庭出身,平等地教給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心存愛心,努力學習提高自身修養(yǎng)。心存愛心,認真執(zhí)行黨的教育方針。以愛為支點,服務為杠桿,撬起我們的中國教育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