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張亞前 于曉宇 穆偉
摘 要 為降低梨樹種植中蘋果蠹蛾的為害,提高果品質量和農民效益,探索新型低毒高效藥劑的防控使用效果。選用6%亮泰水懸浮劑、45%普克錳水分散粒劑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種藥劑的不同使用濃度進行田間對比試驗。試驗結果表明,6%亮泰水懸浮劑3 000倍液的蛀果率減退率為最好,達到了96.40%,且正常施藥后對作物產量、品質無不良影響。
關鍵詞 蘋果蠹蛾;先正達藥劑;防治試驗;遼寧省彰武縣
中圖分類號:S433.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2.071
研究相關農藥防治梨樹種植中蘋果蠹蛾效果,摸索新藥劑防控技術,為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展示防控蘋果蠹蛾方案的防治及增產效果[1-2]。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與作物
在遼寧省彰武縣哈爾套鎮(zhèn)張強果園建立試驗點1處,該試驗點具備代表性,地勢平坦、肥力均勻,病蟲草害發(fā)生一致;交通方便,便于管理和指導。選擇梨樹作為試驗作物。
1.2 試驗藥劑
6%亮泰水懸浮劑(亮泰6%SC)、45%普克錳水分散粒劑(普克錳45%WG)均由先正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提供;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5%功夫EW)由濟南綠霸農藥有限公司提供。
1.3 試驗方法
如表1所示,在3個蘋果蠹蛾供試藥劑中,亮泰6%SC設3個濃度處理(分別為3 000倍液、5 000倍液和7 500倍液),普克錳45%WG設1個濃度處理(7 500倍液),當地常規(guī)防治藥劑2.5%功夫EW設1個濃度處理(1 500倍液),同時增設不施用蘋果蠹蛾防控藥劑作為對照。
藥劑處理區(qū)5株樹為1小區(qū),隨機區(qū)組排列,每個處理重復3次。各處理區(qū)樹齡30年,分別于5月19日(著果期)第1次施藥,7月21日(膨果期)第2次施藥,施藥時選用擔架式機動噴霧機統(tǒng)一對全株均勻噴霧施藥,施藥量以葉片正反面均勻著藥、稍有藥滴下淌為度,在噴施試驗藥后,不噴任何其他殺蟲劑。
分別于2次施藥前、施藥后14天和28天,對各小區(qū)梨樹植株蘋果蠹蛾發(fā)生情況進行剖果調查,每株樹隨機選擇中上部位果實30個,每處理共150個果實,記錄每個處理的蛀果數以及藥后14天的落果數,結果填入調查記錄表。
2 結果與分析
2.1 蘋果蠹蛾防治情況
2017年5月19日和7月21日施藥前后的蘋果蠹蛾防治情況見表2和表3。第1次施藥后28天,蛀果數明顯增高,而施藥后14天數量與施藥前無明顯差異;第2次施藥前后蛀果數變化情況與第1次相同,符合蘋果蠹蛾發(fā)生世代消長規(guī)律。結合藥后蛀果數量,可以掌握準確的施藥防治時間,并把握高效低毒的藥劑使用安全濃度。
2.2 蛀果率統(tǒng)計
收獲期對6種藥劑處理中梨樹蛀蟲率和蘋果蠹蛾蛀果率進行調查,結果見表4。從調查結果來看,各處理蘋果蠹蛾平均蛀果率為0.33%、2.00%、0.83%、2.33%、2.33%。蛀果率減退率以處理1(亮泰3 000倍液)為最好,達到了96.40%,表現最為優(yōu)異。在試驗過程中,供試藥劑對作物產量、品質以及天敵均無不良影響。
3 結論
以蛀果率調查結果為研究依據,對比不同濃度藥劑對蘋果蠹蛾防治的效果。從調查結果來看,蘋果蠹蛾平均蛀果率最低為亮泰6%SC的3 000倍液,為0.33%;其次為亮泰6%SC的7 500倍液;亮泰6%SC的5 000倍液、普克錳45%WG的7 500倍液和2.5%功夫EW的1 500倍液無明顯差異。本次試驗藥劑對作物產量、品質均無不良影響,適合在梨樹種植過程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麗英.蘋果蠹蛾新型高劑量交配干擾釋放器防治效果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9(7):148.
[2] 王曉春.彰武地區(qū)蘋果蠹蛾的發(fā)生情況及防治措施[J].農業(yè)與技術,2018,38(10):218.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