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學貴
【摘 要】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知識具有抽象性特征,通過生活化教學活動的組織,能為學生真正學好數學理論提供有力保障,從而更好的完成高效教學目標,助推著基礎教育現代化進程得以持續(xù)加快。探索數學教學的生活化,需要教師重新確立教學目標,不斷整合課程資源,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展開針對性的教學指導,注重教學內容的補充,教學策略的實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這樣,既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也可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其他各項人才培養(yǎng)計劃的落實都變得異常順利,最終達到一舉多得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探索研究;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093-02
引言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與學合一是生活化教學很完美的一種詮釋。在基礎教育的重要時期,教師們需要總結實踐經驗,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來刺激學生的興奮點,集中他們的注意力;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知識,課上進行指導,問題互動思考,讓學生切實感知到學習的最大樂趣,產生“數學即生活”的意識。筆者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學生逐步完善認知體系是指日可待的,當然,數學教學工作也能走向更大的成功,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對此,筆者特意闡述了幾點新的看法,希望能為其他教師實踐工作的推進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議。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數學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組織數學的生活化教學,需要從教學方法、教學原理、教學問題、教學功能上充分體現。其實,生活化理念的融合,對于學生養(yǎng)成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探究習慣有著積極的意義,教師帶著全局意識和長遠眼光落實具體要求,是新課程改革的最新要求,是時代教育創(chuàng)新步伐不斷加快的必然結果[1]。首先,數學教學的生活化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就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所以興趣決定著教學質量,影響著教學效果,這一點毋庸置疑。實施生活化策略,是將生活中的數學內容提取出來,緩和一些實踐矛盾,展示知識產生過程,讓學生成為課堂主人翁,主動思考、自主分析、解決問題,朝著一個正確方向突破自我,最后成為高素質、全能型的棟梁之才。其次,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可以啟發(fā)學生探究意識。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尊重學生的自然成長規(guī)律,讓他們親身經歷一遍抽象理論,鍛煉著思維能力,樹立著情感態(tài)度,并在主動探究中積極思考,從而懂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難題”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
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探索
1.教學語言的生活化。
著名的數學教育學家斯托利亞爾曾說:“數學教學就是語言的教學,一堂課上,不同的老師會教出不同的學生。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程度不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現有語言水平的高低?!睌祵W教學本就是枯燥的、無味的,不具備高素質語言藝術的老師,無法勝任這項工作,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有鑒于此,我們教師就必須結合著學生的性格特點、年齡特點、心理特征、興趣愛好,進行教學語言的生活化研究,從新的角度引導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爭取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最優(yōu)質的教學成效。如在“利息”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說:“我家里有10000元錢暫時不用,可是現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請同學們幫老師想個辦法,如何更好地處理這些錢?”學生回答的辦法很多,這時再趁機引導學生:“選擇儲蓄比較安全。在儲蓄之前,我還想了解一下關于儲蓄的知識,哪位同學能夠介紹一下嗎?”學生們競相發(fā)言。在充分感知了“儲蓄”的益處之后,學生們又主動介紹了“儲蓄的相關事項”,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體會到了生活與數學休戚相關。
2.情境創(chuàng)設的生活化。
心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兒童在學習課本知識時,生活經驗越豐富,學習效率就越高,無論教師是否給予了教學指導,他們都能獨立解答一些問題。那么,在實踐過程中,教師不妨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主動聯系現實事物,讓學生獲取到身臨其境之感,向熟悉的方向發(fā)展自我,產生“數學即生活”的意識。經過探索與應用,學生很快就知道了生活中處處都是數學,只要用心去觀察,總能收獲別樣的驚喜。如老師可以把學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學中來,“同學們去春游,爭著要去劃船,公園里有7條小船,每船乘6個人,結果還有18個人在岸上等候?!痹谇榫持?,學生自己編題,自己分析,自己解題,成功喚起了課堂活力,改變了灌輸指導的弊端現狀,那么,讓數學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還會困難嗎?
3.數學問題的生活化。
數學教材精心編制,一般呈現的都是理性化、標準化的數學模型。教師努力將抽象知識與生活情景聯系起來,有助于學生真正感知到數學價值,繼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把一些抽象問題具體化、理論內容形象化的展示出來,讓課堂煥發(fā)新的活力,讓教學變得精彩紛呈,這樣的授課方式更符合小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教師對此進行嘗試,會取得諸多意外驚喜。很多時候,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單一陳舊的教學手段,對于學生夯實基礎知識沒有太大益處,從新的角度、新的層面出發(fā),引用一些趣味元素,巧妙滲透生活思想,才是新課改的核心要務,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2]。如學習有關“植樹問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通過分析植樹、路燈、排隊等案例,使學生更加深入的體會到其中含義。這就大大增加了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在特定情境中發(fā)現平常事件中蘊藏著的數學規(guī)律,過程趣味橫生,思維異?;钴S。此外,教師還可鼓勵學生去設計一份“校園植樹方案”,幫助他們建立數學模型,提升認知水平,最終體現出以生為本、寓教于樂的核心價值。
結語
總之,一名優(yōu)秀的數學教師,要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要在教學中加入生活化理念,給學生更多的體驗機會,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滿足他們實際需求。另外,教師還應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誘導學生主動投身于知識的海洋,學會發(fā)現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爭做一名有理想、有追求、主動的思想家,最終成為“主人翁”,在全面發(fā)展的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順利。戴上數學的皇冠并不是遙不可及的,只要學生付出努力,只要教師給予支持,那么在不久的明天,這一目標的實現就會變得異常容易,體現生活化的意義,提高生活化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愛卿,董麗.淺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施途徑與方法[J].小學教學參考,2017(09):41-42.
[2]劉開明.關于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7(32):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