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莎
【摘 要】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感知能力都有所加強。而在現(xiàn)在初中的音樂課程中,更多采用的是聲勢律動的教學方法為教學注入新鮮感。老師合理的運用聲勢律動能夠增強學生對音樂節(jié)奏的把握,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身體去感知音樂的魅力,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于相關音樂知識的學習,并且在提高學生審美情趣方面也有著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聲勢律動;初中音樂;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064-01
引言
小學時期的音樂課學生學習了簡單地樂理知識,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便會接觸到更深層次的音樂知識。初中音樂課程的教學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在初中課程中使用聲勢律動教學法,能夠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更快的接受相關知識。
一、什么叫做聲勢律動教學法
所謂聲勢律動教學法,也叫做“體態(tài)律動”。就是通過人的姿勢動作等肢體語言發(fā)出一系列的聲音,例如拍手,跺腳等動作而發(fā)出的聲音,從而培養(yǎng)自身的節(jié)奏感。通過動作,學生能夠表達出自身的思想感情,或強或弱,或急或緩,都能通過自身的肢體語言較好的表達出來,和樂曲結合在一起。同時也能增強學生對于音樂的記憶力和創(chuàng)作力,學生通過律動來表示自己對于音樂的感知和理解力,從而能夠從更深層次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二、聲勢律動教學法的優(yōu)勢
在課堂中使用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自身的肢體語言表達節(jié)奏感,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節(jié)奏感知能力提出了要求。初中階段的學生本來就處于一個活潑好動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激發(fā)學生的能動性,鼓勵學生參加到課堂活動中來,不僅加強了學生對于樂理的感知能力,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初次之外,對于樂曲的感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因此在運用聲勢律動教學法的過程中,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考察學生的記憶力等,因此聲勢律動法是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教學方法。
三、聲勢律動在教學中的應用
1.通過聲勢律動教學法掌握相關樂理知識。
在音樂課的學習過程中,對于節(jié)奏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樂曲中除了音符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節(jié)拍了。同時,由于節(jié)拍在樂曲中并不是單一的或者單獨存在的,各個節(jié)拍之間會產(chǎn)生作用,因此能夠較好的掌握其中一種節(jié)拍,對于其他節(jié)拍的掌握也是比較有幫助的。各個節(jié)拍之間相互作用,能夠使初中生較好的掌握整首曲子的律動,對曲子有自己的理解。而且在初中音樂課程學習的過程中,老師不應當一味的教給學生枯燥的理論知識,這樣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是應該結合學生發(fā)展的情況,結合學情,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情境。通過聲勢律動教學法,學生能夠很好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老師便可以趁機提問學生,為什么一首曲子的節(jié)奏是這樣的,在表達的過程中學生自身又有怎樣的感受。這樣一來,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樂曲的理解,并且對于節(jié)奏的掌握也能達到較好的水平。例如在初中音樂課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的欣賞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打節(jié)拍,可以通過拍手或者跺腳等形式,體會這首歌曲中激昂澎湃的感情,感受到它節(jié)奏的緊促,從而通過自身的表達加深對這首歌曲的理解與記憶;同理,在學習《伏爾加船夫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模擬劃船的動作,想象自己現(xiàn)在就是一名小船夫,正劃著船吹著風在水面上行駛,可以讓學生模仿船夫的動作心理,體會船夫劃船時的思想感情,體會當時俄羅斯底層人民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心理狀態(tài),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能力。同時,對于聲勢律動的教學,應當根據(jù)不同年級不同課程來設定適宜的課程,緊密聯(lián)系學情,培養(yǎng)學生對于音樂的把握以及身體的協(xié)調性。
2.聲勢律動法能夠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初中生處在心理和生理急劇變化的階段,其性格特征變化明顯,存在著明顯的矛盾性,渴望表現(xiàn)自己但是卻又將想法隱藏起來。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自尊心也越來越強,小學階段一起玩耍做游戲的教學風格已經(jīng)不適合初中階段的教學了。因此初中音樂的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課堂氣氛不活躍,沒有互動等現(xiàn)象,這是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的。但是如果教師能夠合理的運用聲勢律動教學法,這種消極的課堂狀態(tài)將會得到很大改善。
首先,使用聲勢律動教學法能夠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當遵循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在課堂中占主體地位。教師只是課程的引導者和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運用聲勢律動教學法,學生能夠充分的表現(xiàn)自己,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充分的展示出來,和同學教師之間進行討論,保證學生有興趣加入到課堂活動當中來,確保了學習興趣的提升。
其次,聲勢律動教學法能夠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小學階段的教學課程是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學習,但是通過聲勢律動教學法,學生對于自己喜歡的樂曲可以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的獨特看法,并不需要一味的按照課本或者老師所講的固定的理論知識來進行。這也就保證了學生能夠充分的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最后,聲勢律動教學法能夠使教師關注到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從而實施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教師對每個學生都能夠針對其特點而進行教學,促進其在音樂方面的發(fā)展。
3.能夠幫助學生體會音樂情感。
不同風格的樂曲有不同的節(jié)奏,而這種節(jié)奏通過肢體語言表達出來又是一種不一樣的形式了。例如現(xiàn)在人們將樂曲和舞蹈很好的配合在一起,特定的音樂曲調配上特定的舞蹈動作,將這種無形的樂曲轉化為有形的動作,更加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情感。舞蹈動作便可以看為是聲勢律動的一種延伸,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帶領學生做一些符合音樂節(jié)奏的動作,但是所選取的動作要能夠在學生理解的范圍之內。不能為了講解某個樂曲片段而選取高難度的舞蹈動作,超出學生的接受范圍,反而不能有明顯的效果。教師在示范的過程中讓學生注重理解和掌握要點,觀察老師是如何表現(xiàn)某一個動作的,而這個動作相對應的音樂旋律又是怎樣的,讓學生有選擇的記憶,用這樣一種方式教學,學生能夠較好的理解曲子的曲風,而且對于以后學習音樂知識也有幫助。例如在學習《雪域高原》這首樂曲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一些簡單的動作,例如用腳左右點地,腿踏步等動作。在教學過程中配合相關樂曲給學生示范,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再比如學習《正月十五那一天》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做示范,輕快的樂曲配合簡單的步伐,學生必然能感受到其中歡快的感情。而且教師在示范完畢之后可以帶著學生繼續(xù)練習,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過來之后,再進行相關指導,會有更好的效果。教師還可以在學習《采茶舞曲》時,教給學生簡單地采茶動作,讓學生一邊聽樂曲一邊做動作,感受樂曲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四、結束語
聲勢律動就是通過學生自身的肢體語言的表達來感受相關樂曲的樂理知識以及思想情感。在初中音樂的教學過程中合理的運用聲勢律動教學法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是初中音樂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教師也應該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將聲勢律動更好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培養(yǎng)學生美的享受和肢體協(xié)調能力,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艷艷.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知音勵志,2017(15).
[2]李婷婷.聲勢律動,體感先行——初中音樂示范教學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7(11):171-171.
[3]曾勤.聲勢律動教學法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知識文庫,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