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成
(安徽省淮南市紅十字朝陽醫(yī)院,安徽 淮南 232007)
雙手作為人體使用次數(shù)較多的一種器官,可以說雙手雙手幾乎都暴露在外?;蛘呤禽^為粗略的維護。在對各種各樣的物體及操作工具進行接觸時,或身體遭受刺激時,雙手會發(fā)生條件性反應,常容易讓雙手受到傷害[1]。斷指對患者的生活及勞動產生嚴重影響。隨著醫(yī)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斷指再植手術技術已經日漸成熟,已經成為臨床常見的治療斷指的方法。然而成活不等于成功,以往人們還停留在提高斷指存活率上,到如今著眼點已經放在了,采取有效方式恢復斷指存活后功能,而患者功能鍛煉的依從性對斷指功能的恢復造成了直接影響,要想提升斷指再植患者功能鍛煉的依從性,促進患指功能的恢復,我科將60例(88指)斷指再植術后成活的患者進行了分組,一組為康復護理干預組,另一組為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以此對康復護理干預對斷指再植術后患指功能恢復的影響進行了探討。
選取2014年~2018年我院收治的斷指再植術后成活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1例,女9例,年齡12~62歲,平均年齡(38.45±3.48)歲。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0例,傷指各44指,皆為均為電鋸傷或者切割傷,離斷時間30 min~11 h,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30例患者進行系統(tǒng)化康復護理干預及功能恢復的鍛煉指導,療效判斷標準將中華醫(yī)學會手外科學會斷肢再植功能評定試行標準作為參照,以此進行分數(shù)評定。
1.2.1 心理護理干預
心理認知行為護理模式是加大對患者的心理情緒狀況關注力度,對患者的認知觀念進行轉變,促進患者主觀能動性的提高,并對患者的康都訓練進行指導[2]。促進患者自理能力和各項身體機能的有效恢復,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緩解醫(yī)院的護理負擔,同時也減輕患者家庭經濟負擔[3]。針對每一個患者的不同的病情及社會背景,對功能恢復的期盼值,制定個體化的教育方案,使所有患者主動、積極、對醫(yī)護人員制定的治療計劃和功能鍛煉進行配合,加深患者及家屬對功能鍛煉的重要作用的認知程度,促進患者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只有患者積極的參與才能最大程度的恢復患指的功能。
1.2.2 康復護理干預
康復治療從斷指成活后立刻開始,遵循循序漸進,從被動到主動的原則訓練。對再植手指的功能進行恢復,最先需要做的是對患者的對指功能及手的抓握進行鍛煉,再者是對患者手指進行伸直訓練。由于患者對治療的方式了解不夠,容易出現(xiàn)、緊張、焦慮、不安等心理,此時醫(yī)護人員就要為患者詳細講解治療的具體方法,并指導患者進行手指功能鍛煉,早期功能鍛煉要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時間和強度都要合適,讓患者由被動鍛煉轉變?yōu)橹鲃渝憻挕?/p>
1.2.3 出院后護理干預
健康教育路徑的干預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和患者術后快速康復[4]。從住院至出院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針對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康復計劃,定期對出院患者進行電話回訪,提高患者康復鍛煉的依從性。邀請實驗組患者回到醫(yī)院集體授課,簡單地向出院患者介紹斷指再植術后各個時間段功能鍛煉的方法及院外的注意事項。
1.2.4 獲得家庭的關心和社會的支持
營造和諧、融洽的的家庭關系能營造。讓患者心情保持舒暢,可以促進患者功能鍛煉的積極性的提高。護理人員要加強與患者家屬及工作單位的溝通,對家屬實施相關知識教育,讓他們掌握一定護理技巧教育,使患者家屬能輔助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單位可以為患者提供適合的工作環(huán)境,共同做好患者院外功能鍛煉及相關護理。
療效判斷標準將中華醫(yī)學會手外科學會斷肢再植功能評定試行標準作為參照,以此進行分數(shù)評定。
針對每個患者的隨訪結果,以SPSS進行統(tǒng)計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術后8、24、48周功能優(yōu)良率對比 [n(%)]
斷指再植的目的,不僅僅在實提高斷指存活率,而是對患者手指的功能進行恢復。因而,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術前及術后護理時,還要提高對病人康復護理的重視性,通過我們的健康教育及定期的隨訪,督促,通過電話隨訪主動與患者溝通,為患者解決康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采用個體化的指導和集體授課方式,加深患者及家屬對康復鍛煉的知識認知程度,提高了患者主動進行康復鍛煉的意識,提高了患者功能鍛煉的依從性。通過健康教育、集體授課及為每一位患者制定個體化的康復方案,使病人逐漸對康復知識進行了領會,掌握訓練方法,促進患者再植手指的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復,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