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對畫畫產生了興趣。我喜歡觀察身邊可愛的動物和美麗的花木,并嘗試著用自己的雙手在潔白的畫紙上描繪出她們的多彩風姿,那時候的作品雖然樸拙,卻流露出一個少年對自然中美麗精靈最真切的熱愛。在初中的時候,我結識了村子里一位熱愛國畫的老師,他為我打開了進入國畫的大門,也耐心教導我國畫技法,幫助我在畫畫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國畫按照描繪題材來分,主要分為山水、人物、花鳥。對于從小就生活在大自然、與鳥獸蟲魚建立了深厚感情的我來說,充滿靈氣的花鳥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我的主要描繪對象。池塘里悠然嬉戲的野鴨子、蘆葦蕩里結巢繁衍的黃羽鳥兒、柿子樹上爭先品嘗柿子味道的灰喜鵲、秋天玉米地里隨處可見的蟋蟀、蚱蜢、農村極為常見的鳳仙花、雞冠花、蜀葵、槐花……這些陪伴我成長的鳥獸花木成為我生命中永遠也無法抹去的極為鮮亮的童年底色,如舒曼的《童年情景》那樣優(yōu)雅浪漫,也如同魯迅筆下的百草園那樣多姿多彩。
堅持對詩詞的讀誦也是我的一個習慣。一年暑假,我在閱讀美妙的唐詩宋詞的時候,發(fā)現(xiàn)詩詞文本里也有著大量的對于花鳥的描繪,尤其是各種鳥兒,讓詩詞變得更加生動。而且,不同的鳥兒,被古往今來的詩人們寄托了不同的感情:“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是杜甫對充滿生機的春色發(fā)自內心的禮贊;“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是王維在山中怡然自得、愜意悠游的美好生活的真實寫照;“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是一代詩仙李白對未來生活的希望和立志實現(xiàn)理想的豪情;“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是白居易謫居潯陽城里壯志難酬的苦悶彷徨……無數靈動的鳥兒在詩人的筆下煥發(fā)出別樣的生機,也被寄予了極為復雜多變的情感。
我在讀到這些詩詞之后,靈機一動,想把自己對詩詞的愛好和對繪畫的愛好結合起來,為這些詩詞當中出現(xiàn)的鳥兒寫照,于是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包括前人畫家已經畫過的鳥類作品和前人較少描繪的鳥兒的圖片資料,最后創(chuàng)作出了41幅詩詞飛鳥圖,這些作品以詩詞當中描繪的意境為構圖藍本,但是不拘泥于詩詞描繪的意境,鳥兒的配景也是千變萬化,整套作品看去,也是極為壯觀。
2018年秋天,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百人團選手招募,懷著結交詩詞好友的愿望,我參與了選手海選。海選評委對我的“詩詞飛鳥繪”系列作品產生了極大興趣,而事實證明,這套作品也幫助我能夠在40多萬人的報名選手當中脫穎而出,登上了央視的舞臺。在第七場的節(jié)目當中,我憑借自己優(yōu)異的答題成績登臺挑戰(zhàn),并現(xiàn)場展示了這套作品當中的部分繪畫。主持人和嘉賓們都對這套作品贊不絕口,但我深知,國畫的學習是一個依靠長期訓練、不斷累積的過程,“學海無涯、藝無止境”,我在以后的生活中也將帶著對國畫的熱愛繼續(xù)努力,爭取取得更大的成就。
責任編輯: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