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
摘要:85美術思潮是在特定歷史時期出現(xiàn)的獨特現(xiàn)象,85美術思潮運動不僅是一場現(xiàn)代美術運動,同樣也是一場思想上的革命。它標志著中國現(xiàn)代藝術的開始。本文從特定的的角度分析了85美術思潮發(fā)展的歷程,以及受到美術思潮影響所呈現(xiàn)出的藝術狀態(tài),并且深刻剖析了其美術史中的意義。
關鍵詞:美術思潮;理性繪畫;美術史意義
在中國現(xiàn)代藝術史上,85美術思潮運動不僅具有時間概念,而且具有深刻的內涵。在美術史的角度上來說85美術思潮運動比五四運動影響更為深遠,解放更加徹底。但是如何準確地評價85美術思潮運動,我們只有將其置身于中國文化發(fā)展的歷史中,使其進行縱橫的比較,才能客觀地去評價。
一、85美術思潮的發(fā)展歷程
1979年的“星星美展”是中國當代藝術的導火索,它拉開了中國前衛(wèi)藝術的序幕。它提出了繪畫要“重新回到創(chuàng)作的中心,回到構成創(chuàng)作的理由中”的理論,讓藝術家們第一次感受到藝術創(chuàng)作的自由,也使得藝術作品能夠真切的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隨著85美術思潮的進一步發(fā)展,這種新的藝術標準被逐步地確立和完善??傊?,沒有“星星美展”的出現(xiàn)就不會有后來85美術思潮的興起。
85美術思潮的產生是以“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術作品展”的開展為標志,它讓人們看到了新的藝術方向和藝術觀念,伴隨著85美術思潮的出現(xiàn),藝術家們開始注重對現(xiàn)實的關注。85美術思潮的核心思想是思想的解放和自我的復出,在整個中國現(xiàn)代藝術史中,藝術群體思潮貫穿其中,從眾多藝術團體的宣言中可以看出,藝術家們對于藝術所表現(xiàn)的人文價值比藝術自身的體驗更為重視。在當時,藝術家們思考的主要問題就是對自我價值的認同和對生命本體的把握。
二、85美術思潮的藝術狀態(tài)
群體活動是現(xiàn)代藝術發(fā)展史上的一個共同現(xiàn)象,通過群體活動,能夠使得個人的人生價值得到很好的表達,以此來尋找藝術家共同的理想。隨著85美術思潮興起,很多藝術群體和展覽應運而生,對于85美術思潮運動所形成的眾多群體和展覽,大致將其劃分為“理性繪畫”和“生命之流”這兩大潮流。
“理性繪畫”是一些藝術家在藝術價值與文化價值上的選擇。正如以王廣義、舒群為代表的北方藝術群體在宣言書中所說:“我們認為判斷一組繪畫有無價值,其首要的準則便是看它能否見出真誠的理念,那就是說看它是否顯示了人類理智的力量,是否顯現(xiàn)了人類的高貴品質和崇高理想。”(1)這股理性之風在作品中呈現(xiàn)出對現(xiàn)實主義繪畫的批判。除了上述的“北方藝術群體”,還有“江蘇藝術周大型展覽”等。藝術家們通過自己的作品來傳達自身的文化意識和精神內涵,如此以來可以看出他們更加注重思想層面的表現(xiàn)意義。
“生命之流”是一種非理性繪畫,藝術家們主張關注生命的體驗。西南藝術群體和“新具像畫展”是屬于非理性繪畫的群體及展覽。對生命的渴望和對自由的憧憬是他們觀眾的重點,毛旭輝是“生命之流”繪畫潮流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他在總結這段歷史時說:“它企圖喚起更多的觀眾共同來追尋生命本身的意義,也正是在這種無休止的探究中,生命獲得本質上的意義---人的意義。”(2)
三、85美術思潮的美術史意義
85美術思潮是繼“五四”新美術運動后中西方文化的又一次思想的碰撞和交流85美術思潮極其可貴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人文價值。其意義首先表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一批優(yōu)秀的藝術家,如王廣義、徐冰、舒群、黃永砯等等。這些藝術家受到美術思潮的影響,在更加自由的環(huán)境中進行創(chuàng)造,為我們提供了大量具有深刻內涵和意義的藝術作品。與此同時,85美術思潮新潮美術運動也造就了一批具有策劃能力和理論知識儲備能力的批評家和理論家。如栗憲庭、高名潞、賈方舟等。他們的出現(xiàn)正適應了當時國內藝術發(fā)展的需要,為推動新的美術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此外,85美術思潮新潮美術運動改變了中國美術界狹隘的信息傳播渠道,全國各地出現(xiàn)了多家報刊,動搖了《美術》雜志的壟斷地位,同時為現(xiàn)代藝術運動提供了理論基礎,在85美術思潮的推動下《美術報》、《美術思潮》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通過這些刊物,藝術家和批評家們可以通過刊物對一些美術問題展開討論,這些相關刊物的陸續(xù)創(chuàng)辦為藝術交流提供了一個平臺,拓寬了美術傳播的途徑。
對于歷史留下來的問題,我們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看待很多問題,這樣的話思路會更加明確,分析也較為客觀,當我們看到85美術思潮運動對當代藝術做出的貢獻時,也應該看到 85美術思潮運動與西方的藝術運動背景是完全不相同的,西方的美術發(fā)展具有連貫性,這也是我國藝術發(fā)展與西方藝術發(fā)展最大的不同。85美術思潮運動并沒有進行徹底的藝術解放,85美術思潮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找到適合中國人走的藝術道路。85美術思潮現(xiàn)代美術運動,沖擊了藝術家的美術思想,留給我們的思考和認識是深刻的,這場美術運動并不是偶然發(fā)生的,它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但正是85美術思潮的特殊性,使當時的藝術家并沒有為這場藝術運動做好充分的準備,缺乏對現(xiàn)代藝術的把握,暴露了許多不足之處。另外,我們不能忽視,在85美術大潮中,仍然有一些人他們沒有全盤西化,而是繼續(xù)走中國傳統(tǒng)藝術道路上。如谷文達、徐冰等,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現(xiàn)代藝術的希望。
從整體來看,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我國藝術家不可避免的受到西方的文藝思潮影響,對于長期處在封閉狀態(tài)下的青年藝術家,出于對原有單一體制的厭煩,對各種藝術思潮的好奇,會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模仿、挪用、借鑒等,這在當時的形勢下是不可避免的。經過這一番“洗禮”,對中國美術的發(fā)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注釋:
劉淳.中國油畫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5,P290
《美術》1986年第11期,P30
參考文獻:
[1]高名潞.85美術運動[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甘陽.八十年代文化意識[M].上海人們出版社,2006.
[3]呂澎.20世紀中國藝術史[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4]里奧奈羅·文杜里.西方藝術批評史[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5]易英.從英雄頌歌到平凡世界[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6]沈語冰.20世紀藝術批評[M].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3.10.
[7]賈方舟.多元與選擇[M].杭州:江蘇美術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