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者在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的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嘗試,把學生熟悉的天水地方鄉(xiāng)土資源作為課程資源運用到教學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甘肅天水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重要發(fā)源地,史稱“中華之源”。天水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文字記載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是國家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天水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秦早期文化、麥積山石窟文化、三國古戰(zhàn)場文化交相輝映,構成了天水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體系,文化內容豐富,底蘊深厚。
在《文化生活》教學中,為了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任務,豐富課程資源,可結合相關教材內容,精選天水鄉(xiāng)土文化資源融入課堂教學中。通過設置不同的教學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傳統文化的繼承”的教學中,筆者以天水伏羲文化為主線來推進課堂教學,通過設置教學情境,設計有思辨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質疑探究,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突破重點和難點,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傳統文化在今天”的教學中可設計以下學生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一:展示公祭伏羲大典的材料,讓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總結傳統文化的特征。
材料一:伏羲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三皇之首,一畫開天,肇啟文明。伏羲廟祭祀活動自明成化十九年開始,2006年5月公祭伏羲大典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全球華人尋根問祖的一大盛事。
材料二:2018年第29屆公祭大典以“傳承伏羲文化、弘揚中華文明”為主題,海峽兩岸華夏兒女攜手共祭伏羲,歌頌伏羲功德,祈福中華繁榮昌盛。
學生通過這一活動,認識到同根同祖的海峽兩岸攜手共祭伏羲,是因為在中華兒女的血脈中,始終涌動著對祖國統一的強烈認同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紐帶。而伏羲文化中所蘊含的天人諧和、自強不息、開拓創(chuàng)新的思想理念也賦予了新的時代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脈相承的關系,從而歸納出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和鮮明民族性的特征。學生對所學知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揮了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德育導向作用。
合作探究二:觀點碰撞,辯證思維
有人認為:天水伏羲公祭大典暨文化旅游節(jié),將伏羲文化上升到中華始祖朝圣地,吸引了海內外眾多的中華兒女尋根祭祖。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節(jié)慶內容,豐富系列節(jié)慶活動,促進了天水旅游與經濟的發(fā)展,使天水的城市形象和影響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有人認為:伏羲文化中有對伏羲的祭拜時燒香、磕頭、施舍,以求神靈保佑的迷信思想;伏羲公祭大典活動也有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點燃香蠟,燃放鞭炮、煙花等容易引起火災,造成空氣污染。
問題:1.傳統文化對現實生活而言是財富還是包袱?你能夠用事例說明你的觀點嗎?2.如何認識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3.你認為我們應怎樣對待傳統文化?
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激烈辯論,認識到要辯證地看待傳統文化的影響和作用。傳統文化有精華部分,也有糟粕部分,在現實生活中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從而得出結論,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tài)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在《傳統文化的繼承》“傳統文化面面觀”的教學中,設置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
一批外國青少年來天水參加“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活動,作為天水的中學生,請你從傳統習俗、傳統建筑、傳統文藝、傳統思想等方面介紹天水優(yōu)秀傳統文化。學生積極參與,分組展示自己熟知的天水文化資源。
天水的傳統習俗:公祭伏羲大典,玉泉觀上九朝觀,天水特色的飲食習慣等。
天水的傳統建筑:天水伏羲廟,是全國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伏羲祭祀建筑群,對于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筑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相當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
天水傳統文藝:文學方面介紹與天水有淵源的兩位偉大詩人李白與杜甫。
傳統思想方面:伏羲文化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內涵是天人諧和、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創(chuàng)新、崇宗敬祖等思想;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受伏羲八卦的啟發(fā),創(chuàng)造出現代計算機的基礎二進制,進而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
這一教學活動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學生積極參與,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領悟天水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高中政治教學要善于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資源寶庫中提煉題材、獲取靈感、汲取養(yǎng)分,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有益思想、藝術價值與時代特點和教學要求相結合,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讓核心素養(yǎng)在政治課堂上得到培養(yǎng)和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