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芬
語文的一本語言藝術(shù)學科。說到底,語文的根本在于讀,難點在于說和寫。如何加強讀與說和寫的結(jié)合,實現(xiàn)以讀為本、指向表達的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以讀為本就是指以讀作為學習語文的根本途徑。通過讀,讓學生從讀中感知、了解、理解、感悟語文。指向表達就是以我手寫我心,聚焦主題集中表達,突出文章的重點,把文章表達得具體生動形象,寫出真情實感。由此可以看出,以讀為本強調(diào)的讀,就是讓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讀,來實現(xiàn)與文本的對話交流,從而真正走進文本中豐富多彩的語言文字世界,讓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悟,這樣就抓住了語文學科的本質(zhì)屬性。通過以讀為本,就是要教師注重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和體驗來理解文本、融入文本、超越文本,最終達到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能力的目的。指向表達突出的是“指向”二字,重點是注重文中表達的目的性、方向性,重在訓練學生圍繞文中的主旨選擇素材、謀篇布局和遣詞造句,用“以我手寫我心”的自由表達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1]。
1.重講解輕閱讀,閱讀興趣不高 從過來的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發(fā)現(xiàn),主要存在重講輕讀的問題。一篇文章,被老師人為地肢解,并用填鴨式的方式給學生講解,甚至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等等。這一做法違背了語文是語言學科這一根本屬性,也不利于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更不利用學生人為素養(yǎng)的提升。
2.讀的方式單一,融入情境不夠 有的教師對以讀為本的認識和理解存在誤區(qū),認為讀就是死記硬背,因此,在指導和訓練學生閱讀文本的過程中,讀的方式方法比較呆板、單一。如不少老師習慣于讓學生齊讀,或是長期用某一種讀的方式。久而久之,學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從而降低了閱讀本來所具有的的趣味性。從當前閱讀來看,主要存在“淺閱讀”的問題。也就是閱讀僅僅停留在讀得大聲、讀得整齊或讀得熱鬧等表面層次上,而缺乏深層次地帶著思考去閱讀,帶著過去的經(jīng)驗去理解和感悟著讀,從而導致學生的閱讀質(zhì)量不高,難以達到良好的閱讀效果。
3.表達的指向性不強,圍繞中心不夠 小學六年級學生雖然經(jīng)過了幾年的閱讀積累,也經(jīng)過了低年級和中年級的說話、寫話、寫片段和寫短文的訓練,但是,由于教師在閱讀中僅僅只為讀而讀,而沒有注重讀與說和寫的結(jié)合,特別是缺乏有目的、有指向性的表達訓練,從而導致學生在說和寫的表達中言不達意。
4.表達的詳略不得當,層次不太分明 在閱讀教學方面,不注重引導學生從讀中認識、理解和掌握突出重點、詳略得當?shù)谋磉_方法,從而學生在表達不知道如何圍繞重點選擇素材,如何圍繞重點把事情寫具體寫詳細,從而導致文章詳略不當,主次不分,影響了表達的效果。指向性的表達還要求必須具備正確清晰的表達思路,遵循一定的邏輯關(guān)系,分清層次進行有序表達。從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閱讀后,難以按照一定的邏輯的關(guān)系來表達對文本的理解,寫出來的話常常邏輯混亂,后語不搭前言[2]。
1.回歸以讀為本,注重讀有所知 在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yīng)該回歸到以讀為本的本真上來。要堅持以讀作為學習語文的主要途徑,堅持以讀激發(fā)興趣,以讀熟悉文本,以讀開闊視野,以讀走進文本,以讀深入感悟,以讀促進表達。
2.采取多種讀法,注重讀有所獲 讀的方法有很多,有朗讀、背誦、齊讀、小組讀等等,也有整體初讀感知,重點閱讀理解,帶著問題默讀,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反復品讀感悟等等。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可以讓學生初讀感知后,抓住幾次劃火柴看到不同場景的語句或段落,有重點地進行品讀,讓學生身臨其境閱讀,注重讀有所悟從中體會到賣火柴小女孩生活之艱辛和當時社會之黑暗。教師讀才不僅僅是為讀而讀,而是將讀進行了延伸拓展,將讀與表達進行了緊密結(jié)合,自然比單純地誦讀的效果要好得多。
3.明確目的,突出表達的指向性 在閱讀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表達時,要注重明確所表達的意圖、目的,圍繞這一指向性清楚地表達出來。如在閱讀《十里長街送總理》以后,可以組織學生將自己想對周總理說的話用一句話說出來或是寫出來。然后,圍繞這句話展開,寫成一段話。有的寫道“周總理,您雖然離我們而去了,但您永遠是我們敬愛的好總理?!庇械膶懙馈爸芸偫?,您辛苦了,歇一歇吧?天氣涼了,要記得加衣服哦?!蓖ㄟ^這樣的練習,突出了表達的指向性,讓學生體會了按照一定的目的如何去表達。
4.突出重點,做到表達層次分明 一篇文章是圍繞主旨來組織素材的,特別是文章的重點部分,往往是筆墨用得最多的地方。因此,在閱讀課文時,教師應(yīng)組織引導學生學會找到文章的重點,從中學習作者是如何圍繞重點組織素材的。如《少年閏土》一文中,作者為了展現(xiàn)記憶中少年閏土的美好的形象,從開頭回憶月下守瓜到初次見閏土的形象描寫,再到后來寫閏土捕鳥等活動,花了大量筆墨去表達,而對其他一些過渡性的段落,只是一筆帶過,最后與開頭相呼應(yīng)。整個文章重點突出,層次分明,邏輯清晰[3]。
綜上所述,以讀為本、指向表達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理念和方法。在小學六年級閱讀教學中,應(yīng)該堅持以讀為本,在此基礎(chǔ)上,注重讀與說和寫的結(jié)合,通過以讀促進表達的方式,提升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