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占宇
(河南省安陽市第七人民醫(yī)院內科,河南 安陽 455000)
胃食管反流病指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進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炎性反應、纖維化、糜爛等,以反酸、燒心、噯氣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1-2]。目前,西醫(yī)治療胃食管反流病以促動力藥、抑酸藥為主,但停藥后易復發(fā)[3]。本研究用降逆消癉湯輔治肝胃郁熱型胃食管反流病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110例,均為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肝胃郁熱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55例。對照組女25例,男30例;年齡26~70歲,平均(46.75±8.93)歲;病程7個月~6年,平均(2.61±0.75)年。觀察組女24例,男31例;年齡25~71歲,平均(47.18±9.25)歲;病程6個月~6年,平均(2.68±0.81)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胃食管反流病共識意見》[4]、《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中相關診斷標準,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原發(fā)性食管動力疾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潰瘍,對研究藥物過敏。
兩組均給予枸櫞酸莫沙比利片(魯南貝特制藥有公司,國藥準字H19990315)、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四川德峰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40168)聯(lián)合治療。枸櫞酸莫沙比利5mg,口服,日3次;奧美拉唑腸溶膠囊20mg,口服,日2次。
觀察組加用降逆消癉湯。藥用陳皮15g,半夏10g,桔梗8g,茯苓10g,延胡索8g,黨參15g,吳茱萸8g,竹茹15g,黃連6g,枳實10g,白術12g,旋覆花10g。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
兩組均持續(xù)治療2個月。
空腹抽取3mL靜脈血,離心,分離血清,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瘦素(Leptin)、生長激素釋放多肽(Ghrelin)。
中醫(yī)證候包括噯氣、燒心、反酸。積分為重、中、輕、無分別為6、4、2、0分。干預前后以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生活質量,生活質量與評分正相關。比較治療前后血清Leptin、Ghrelin水平。
臨床痊愈:噯氣、燒心、反酸等消失,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大于等于90%。顯效:噯氣、燒心、反酸等好轉,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70%~89%。有效:噯氣、燒心、反酸有所好轉,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30%~69%。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噯氣 燒心 反酸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5 5.32±0.31 1.64±0.43*5.27±0.35 1.32±0.39*5.14±0.48 1.58±0.36*對照組 55 5.24±0.29 3.15±0.72*5.36±0.39 3.05±0.71*5.19±0.50 3.29±0.68*t 1.398 13.353 1.274 15.838 0.535 16.482 P 0.165 <0.001 0.206 <0.001 0.594 <0.001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 55 63.68±8.24 87.26±7.63 15.572 <0.001對照組 55 62.79±8.15 75.49±9.18 7.673 <0.001 t 0.570 7.313 P 0.570 <0.00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Leptin、Ghrelin水平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Leptin、Ghrelin水平比較 (分,±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Leptin、Ghrelin水平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Leptin(pg/mL) Ghrelin(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5 18.92±2.16 9.42±1.31* 57.24±7.85 73.52±10.84*對照組 55 19.35±2.23 12.64±1.75*58.39±8.17 66.83±9.25*t 1.027 10.924 0.753 3.482 P 0.307 <0.001 0.453 <0.001
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生活方式改變,胃食管反流病發(fā)病率逐年升高。目前,胃食管反流病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認為食管動力功能障礙、胃排空延遲等與其發(fā)生密切相關[6]。質子泵抑制劑、促動力藥、胃黏膜保護劑等為治療胃食管反流病常用藥物,但有部分患者治療后反流癥狀依然存在[7]。
胃食管反流病屬中醫(yī)“胃脘痛”、“噎膈”、“吐酸”等范疇。病位在脾胃、食管,但與肝膽密切相關,肝胃郁熱為主要病機。肝胃郁熱型胃食管反流病治療應以健脾化痰、疏肝泄熱、清熱降氣為主。降逆消癉湯方中茯苓、白術、黨參健脾益氣,竹茹除煩止嘔、清熱化痰,陳皮、半夏燥濕化痰,延胡索、柴胡、枳實疏肝解郁,桔?;道?,旋覆花降氣消痰。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黨參可保護胃黏膜。黃連、半夏、白術、柴胡、延胡索可抑制降低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陳皮、延胡索、吳茱萸、柴胡等可抗炎、鎮(zhèn)痛[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表明降逆消癉湯治療肝胃郁熱型胃食管反流病可降低中醫(yī)證候積分,提高生活質量,療效顯著。
Ghrelin與胃動素結構分子相似,可增強胃腸道蠕動,提高胃排空能力。Leptin可介導迷走-膽堿能神經(jīng),抑制胃部運動。本研究結果,治療后觀察組血清Leptin水平較對照組低,血清Ghrelin水平較對照組高。表明降逆消癉湯可調節(jié)血清Leptin、Ghrelin水平,有助于改善胃排空能力。
綜上可知,降逆消癉湯輔治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熱型可調節(jié)血清Leptin、Ghrelin水平,降低中醫(yī)證候積分,提高生活質量,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