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最近二十年來學術英語已逐漸成為世界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本文從學術英語課程性質和教學目標著手,討論學術英語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材編寫,以促進學術英語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學術英語;教學改革;教材編寫
EAP 是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 的縮寫,意為學術英語,是專業(yè)程度較高、教學難度較大的英語學科門類。EAP模式注重對學生英語實際需求的強化,實現(xiàn)英語與專業(yè)知識的有機融合,從而為學生開展學術研究提供更便利的語言支持,并能夠在跨語言學術交流中更好地表達自身研究理念和研究成果,與國際專業(yè)學術組織保持良好的溝通能效。最近二十年來學術英語已逐漸成為世界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
1. 課程性質和教學目標
1.1課程性質
《學術英語》是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的一門專業(yè)選修課程。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廣泛,我國迫切需要既掌握專業(yè)知識又掌握專業(yè)外語的高素質人才。本課程既是英語的學習又是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在實現(xiàn)英語教學提高英語素養(yǎng)和能力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在專業(yè)相關方向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全方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2教學目標
本課程目標是使學生了解學術英語的基本特點,并學習本專業(yè)相關聯(lián)的專業(yè)詞匯,提高學生應用學術英語的能力。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拓展自己的英語詞匯量,能基本無障礙的閱讀本專業(yè)英文文獻,并翻譯本專業(yè)英文文獻和和寫作本專業(yè)英文科技論文。同時具有一定的學術交流能力,為將來從事專業(yè)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礎。
1.3. 主要教材
很多學校采用了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引進、英國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編著的《學術英語閱讀》與《學術英語聽力》為主要教材。其中《學術英語聽力》這本教材所呈現(xiàn)的一些學術講座,是以雷丁大學真實的學術講座為腳本錄制的,這些講座的授課對象是修讀學位課程的英國本土學生和國際學生,語料真實自然。除此之外,任課教師還自主編寫了一些適合學生水平的講義,并從國外網(wǎng)站以及一些知名大學的網(wǎng)頁上收集了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音像材料作為課堂教學內容的補充。(2)還有學校采用了蔡基剛或其他教師編著的《學術英語》或《學術英語綜合教程》等。
2.教學策略改革
2.1教學模式
學術英語課程可采用傳統(tǒng)課堂教學+網(wǎng)絡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 每個學期64個學時中可以有12個學時由學生在自主學習教室利用計算機網(wǎng)絡完成,教師負責在線上答疑解惑、布置、檢查作業(yè)或者組織在線考試。 此外,教師還可利用手機建立微信課堂,上傳一些學習資料,其中既包括重難點的講解,也有自編習題。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的約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率。
2.2 教學內容
學術英語教學內容不能局限于課本的幾篇閱讀理解,要拓寬加深內容。主要教學內容可分為三大塊:第一,以課本教材為基礎的語言教學;第二,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專業(yè)背景和學術興趣選定研究課題,結成小組團隊,圍繞項目進行資料搜索,每個學生必須完成和自己項目相關的一定數(shù)量的文獻資料閱讀,分階段完成論文的各個部分,最后每人提交100-1200詞左右的小論文作為項目成果;第三,小組另選一個與課文主題相關的話題進行演示陳述作為口頭成果。
2.3教學方法
在EAP英語教學中可以采取分階段教學模式,也就是先完成通識英語教學,再進行學術英語教學。同時在英語教學中注重學生基本英語技能的培養(yǎng),尤其是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掌握相應的詞匯、語法、句型結構、語音語調等。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英語基礎后,
教師可以逐步引進專業(yè)學科知識,并且將專業(yè)屬性、語法結構、表達方式、語調與語境的適應性方面進行EAP講解,從而突出學術英語的教學特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科學選擇英語教材,以學生專業(yè)知識為主導設計教學內容并布置課后練習,最大限度地提高專業(yè)詞匯輸出量,使學生掌握更多的英語學術用語,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幫助學生使用英語進行專業(yè)學術交流。
2.4 教材編寫
根據(jù)課程需求編寫高質量的 ESP 教材,教材的編寫應該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學術英語教學,傳授的是“專業(yè)領域內進行學習、研究和工作的共性東西, 即語言交流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蔡基剛,2013:59)。具體說來,這種能力包括文獻搜索、批判分析學術信息、描述實驗研究、歸納總結研究成果、撰寫學術論文、以及與他人進行學術討論等各個方面。 教材的編寫應該以培養(yǎng)上述能力為指導思想, 提供不同專業(yè)領域的學術語篇供師
生從詞匯、語法、語篇和語域等角度進行分析和研討,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 事實上,我們在選擇“學術英語”教材時,發(fā)現(xiàn)目前國內教材的編寫和開發(fā)與課程的實際需要有一些脫節(jié),可供選用的范圍很窄。有些教材選用的閱讀文章較為過時,有的缺乏配套的練習,還有一些教材前后缺乏一致性和連貫性,不符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鑒于以上原因,建議引進原版的國外教材。因此教育主管部門應充分了解國內 EAP教學的發(fā)展現(xiàn)狀,積極組織有關專家學者研究和討論教材開發(fā)所面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編寫出高質量的 EAP 教材,以供廣大師生根據(jù)課程的需要進行合理的選擇。另外,各學校也可以根據(jù)自己學校的專業(yè)特色,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實際需求,編寫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EAP教材。
3.結語
綜上所述,上文首先對學術英語教學策略改革進行討論,并針對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在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積極投身教育創(chuàng)新工作,從實踐中總結經驗與不足,致力于非英語專業(yè)學術英語教學創(chuàng)新,從而全面促進課程教育的發(fā)展。每個學校還可以設置具有本校特色的課程方案和教學內容,以促進EAP 課程的良性發(fā)展和教學有效性目標性。
參考文獻:
[1] 杜賢.EAP模式在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價值研究[J].英語廣場.2018(2).
[2] 陳慧,吳艷. 淺析 EAP 和高校英語教學[J]. 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8).
[3] 王智紅.非英語專業(yè)研究生學術英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教學探究.2017(4).
[4] 劉曉陽,許宗瑞.大學英語 ESP教學實踐研究—以“學術英語”課程為例.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7(12).
[5] 蔡基剛.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fā)展方向[J].外語界.2004(2).
[6]姜有為,王思民.MOOCs視域下學術英語發(fā)展與傳統(tǒng)文化繼承研究[J].科教導刊,2017(12).
[7] 湯璐. 論高校 EAP 教材的題材選擇[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作者簡介:
胡龍青(1971-),女,安徽安慶,上海電力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西方文學評論,大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