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論唐詩中的“家書”

    2019-04-04 14:38:18湯栩倫
    青年時代 2019年6期
    關(guān)鍵詞:家書唐詩意象

    湯栩倫

    摘 要:本文選取了唐代詩歌中的“家書”意象,從與“家書”意象相關(guān)的三類主體及其特點進行討論,剖析“家書”意象的深刻意蘊,為深入體會詩歌情感,洞悉唐人鄉(xiāng)情提供依據(jù)。

    關(guān)鍵詞:唐詩;家書;意象

    在唐代詩歌中,“家書”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意象,遙寄家書的背后,寄予了詩人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深切思念。本文所談?wù)摰摹凹視?,是親人之間“書信”,包括夫妻、父母、兒女及其他親友之間的通信。

    一、與“家書”相關(guān)的三類主體

    在唐代詩歌中,最常出現(xiàn)“家書”意象的主要是描寫三類人的詩歌:一是戍守邊關(guān)的將士;二是離鄉(xiāng)羈旅的游子;三是留守家中的思婦。

    (一)邊塞征人的軍旅之書

    唐朝的邊塞詩較為繁榮,而“家書”則常常出現(xiàn)在軍旅詩中,承載征人思鄉(xiāng)的一腔鄉(xiāng)愁,與此同時,也反映了唐朝時的軍旅圖景。

    如岑參《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

    一身從遠使,萬里向安西。漢月垂鄉(xiāng)淚,胡沙費馬蹄。

    尋河愁地盡,過磧覺天低。送子軍中飲,家書醉里題。

    詩人從自己孤身一人出使安西的經(jīng)歷寫起,離家萬里,在遠征的人心中,總是懷著深切的鄉(xiāng)思;一句“家書醉里題”生動地表現(xiàn)了詩人趁著痛飲酣暢之時,題寫心中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深切,豪氣壯闊。

    而戍守邊關(guān)的軍旅之人,不僅有千言萬語想要同家人訴說,他們也更渴望能收到家人的書信,得知家人的近況,以解相思之苦。如唐代王涯《秋思贈遠》:

    當年只自守空帷,夢里關(guān)山覺別離。

    不見鄉(xiāng)書傳雁足,惟看新月吐蛾眉。

    詩人與妻子感情深厚,詩中一個“惟”字,表現(xiàn)了詩人未收到家書的惆悵與無奈,“鄉(xiāng)書”是詩人與遠在千山萬水之外的妻子之間最直接的情感聯(lián)系?!凹視彼休d的,是夫妻之間的深情厚誼。

    (二)羈旅在外的游子之書

    唐代的羈旅游人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求仕旅居者,二是被貶離鄉(xiāng)者,三是戰(zhàn)亂漂泊者,“家書”意象也較為頻繁地出現(xiàn)在此類詩人的詩歌之中,并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

    1.宦游在外

    長期宦游在外的求仕之人,旅居各處,居無定所,詩人在書寫中引入“家書”的意象,是對能夠早日安定,回歸故土的強烈渴盼,因此,“家書”除了承載思歸之情以外,還有渴盼安定的游子心聲。

    如曹松的《南海旅次》一詩中“為客正當無雁處,故園誰道有書來”詩人運用典故,表現(xiàn)了故鄉(xiāng)的遙遠和收不到家書的沮喪心情;“家書”于他而言,實際上是鄉(xiāng)思與安定感的短暫歸處。

    2.被貶離鄉(xiāng)

    在唐代士人中,還有一類人因貶官而不得不遠離故鄉(xiāng),它們寄托在“家書”中的,有思鄉(xiāng)之情,也有被貶的凄苦與惆悵。被貶之人所承受的是理想受阻的沮喪, “家書”對他們便是溫暖的慰藉。如李紳的《端州江亭得家書二首》(其一):

    雨中鵲語喧江樹,風處蛛絲飏水潯。

    開拆遠書何事喜,數(shù)行家信抵千金。

    詩歌描寫了詩人收到家書時喜悅的心情,詩人以“千金”來比喻家書,可見一封家書對于貶謫之人而言是多么厚重,“家書”所承載的,已不僅僅是思鄉(xiāng)之情,親人之思,更是詩人在理想受阻悲傷沮喪之時的心靈寄托。

    3.戰(zhàn)亂漂泊

    受安史之亂的影響,唐代詩歌中描寫戰(zhàn)亂場面的詩歌也有一定的數(shù)量,在這些詩歌中,“家書”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意象,“家書”除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和關(guān)懷,更是展現(xiàn)了戰(zhàn)亂時的硝煙紛飛、百姓流離失所的歷史圖景。最典型的有杜甫的詩歌《春望》及《月夜憶舍弟》: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春望》中杜甫與上述李紳的“千金”之比相似,在他心中,烽火連天的戰(zhàn)亂時期,一封家書可抵萬金;而《月夜憶舍弟》中一句“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則告訴讀者,為何“家書抵萬金”——戰(zhàn)亂時期百姓流離失所,親人天各一方,在通信并不發(fā)達的古代,本就很難收到親人的家書,碰上戰(zhàn)爭,親人是生是死都茫然無知,在這里,“家書”被附上了一層愴然的生死意味,除了承載對親人和故土的思念之外,更承載了詩人深沉的家國情懷,蘊含著歷史風云變幻的圖景。

    (三)閨怨盼歸的思婦之書

    唐詩中的另一類人——閨中盼歸的思婦,默默守候在家中,等待著親人的歸來,擔憂與思念夾雜,盼望另一個地方的親人,能寄來或者早日收到家書,她們就是在閨中盼歸的思婦。如沈如筠的《閨怨》一詩: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獨守空閨的妻子渴望能給丈夫寄去一封家書,但大雁已經(jīng)飛走了,在這里,“家書”與“大雁”構(gòu)成了空曠遼遠的意境,大雁南飛卻未能為妻子帶去家書,悲愴凄清,這里“家書”所承載的,便是思婦對征戰(zhàn)在外的丈夫的拳拳情意和思念之情。

    二、“家書”的特點

    通過上述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家書”在唐代詩歌中承載著厚重的意蘊,而在詩歌中出現(xiàn)的“家書”意象,往往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千金之書

    在通訊不便的唐代,“家書”之珍貴可抵千金,從詩人們的敘述中,可以得知,“家書”之珍貴是在于稀少——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家書”常常無法送達人們手中。如唐代高駢《塞上寄家兄》:

    棣萼分張信使希,幾多鄉(xiāng)淚濕征衣。

    笳聲未斷腸先斷,萬里胡天鳥不飛。

    從“信使?!薄ⅰ傍B不飛”等,可以看到,唐代邊關(guān)環(huán)境之惡劣,通信之不便,可以想見征人收信之稀少與艱難。

    不僅是邊塞征人,羈旅于外的游子與閨怨思婦也極難收到親人的通訊,正因為如此,“家書”才被認為是可“抵萬金”,一紙家書只有歷經(jīng)艱難萬險,最終架起了人與人之間的親情橋梁。

    (二)未盡之書

    親人分隔兩地,而背后承載的是濃濃牽掛,所謂“未盡”便是指家書“意豐而言未盡”的特點,滿腔相思,怎是一封家書的三言兩語可以盡然承載?唐代詩人張籍的代表作《秋思》表現(xiàn)了這一點: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這首詩寓情于事,描寫了寄家書時的心理活動和動作細節(jié);一個“欲”字使詩人想寫家書卻不知道從何寫起的情態(tài)行為躍然紙上,渲染了家書所承載的情意之厚重,而一個“恐”字強化了家書在作者心中的重要性。

    (三)生死之書

    “家書”的意義之重,實際不在于稀少,而在于它是羈旅征途之人與家鄉(xiāng)最直接的情感聯(lián)系;邊關(guān)苦寒,戰(zhàn)亂頻發(fā),羈旅多變,征人與游子之死生,是一瞬間的事情。家書所維系的,是深情厚誼,也是生死愴然。如許渾《塞下曲》:

    夜戰(zhàn)桑乾北,秦兵半不歸。朝來有鄉(xiāng)信,猶自寄寒衣。

    在這首詩中,“家書”已經(jīng)不僅僅是親人間互通消息的一個工具了它被染上了一層愴然的生死色彩,“家書”的出現(xiàn),加重了詩歌的悲劇性,強化了對戰(zhàn)士們的深刻同情,表達了對統(tǒng)治者的無聲譴責。

    “家書”含蘊著對親人的思念,對故土的眷戀,更有對生死的哀嘆,從思念、眷戀和哀嘆種種深切的感情中;一紙家書,也是一紙歷史畫卷。

    三、“家書”與詩情

    在唐詩中,與“家書”相伴的意象,常常是征人、思婦、游子及大雁等,這些意象進入唐詩中,與“家書”意象共同承載了作者所要表達的詩情;“家書”所承載的意蘊,往往有以下幾種:

    一是對親人和故土的思念之情。由于其本身的特點,“家書”意象在大部分詩歌中,都會承載詩人對親人和故土的思念之情,這往往是在詩人以第一人稱進行敘述的詩歌之中能夠體現(xiàn)出來。

    二是展現(xiàn)歷史圖景,表現(xiàn)唐代人民的生活。如在杜甫的《春望》一詩中,“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可以表現(xiàn)出當時社會戰(zhàn)亂頻仍,百姓流離失所的歷史圖景,又如唐代詩人王駕的《古意》:

    夫戍邊關(guān)妾在吳,西風吹妾妾憂夫。

    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

    詩人正是以客觀敘事的角度,描述了夫婦分隔兩地,丈夫戍邊妻子居家的事情,塑造了盼歸的思婦形象,是當時萬千思婦的縮影。

    三是表達詩人的家國情懷;或抒發(fā)其對國家的熱愛故只能將思家之情深蘊于懷,或抒發(fā)其對統(tǒng)治者發(fā)動戰(zhàn)爭的不滿之情。如前文所舉許渾的《塞下曲》便是通過“鄉(xiāng)信”意象,強化了詩歌的悲劇色彩。又如岑參《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一詩,既表現(xiàn)了詩人戍守家國的豪情,又表現(xiàn)了詩人對家鄉(xiāng)深切的懷念,國要戍守,故只能離家,“家書”這一意象的出現(xiàn),表現(xiàn)了詩人深切的家國情懷。

    “家書”意象作為唐詩中較為重要的一類意象,它在邊塞詩、羈旅詩和閨怨詩等題材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它進入詩歌中,承載了豐富的意蘊,蘊含著征人的望鄉(xiāng)之情,游子的思歸之情和思婦的盼歸之情,一封“家書”也為我們繪制了相關(guān)的歷史圖景,表達詩人的家國情懷。因此,對于“家書”意象的研究,一方面為我們更深一層進入唐人鄉(xiāng)情提供了切入點,另一方面,通過詩歌作品的意象研究,也讓我們觸摸到了唐代的歷史圖景。

    參考文獻:

    [1]袁行霈著.中國詩歌藝術(shù)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2]中華書局.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99.

    [3]俞平伯等撰寫.唐詩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

    [4]胡可先.杜牧詩選:中華書局,2005:228-229.

    [5]張國舉.唐詩精華注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470-471 第470頁.

    [6]呂思勉著.中國通史[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

    [7]陳一平,孫雪霞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概論[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4.

    猜你喜歡
    家書唐詩意象
    撫遠意象等
    青年文學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39:14
    清晨憶家書
    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 01:52:56
    唐詩寫柳之妙
    中華詩詞(2020年5期)2020-12-14 07:44:50
    春夜講唐詩記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30
    唐詩里的日與月之爭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32
    唐詩賞讀
    一封家書
    一封遲到15年的家書
    《家書》
    新聞傳播(2015年15期)2015-07-18 11:03:43
    “具體而微”的意象——從《廢都》中的“鞋”說起
    张家港市| 永胜县| 三江| 锡林郭勒盟| 周口市| 枣强县| 宁海县| 安达市| 营山县| 昭觉县| 新绛县| 清水河县| 眉山市| 大城县| 柏乡县| 门头沟区| 泰兴市| 厦门市| 班玛县| 文成县| 无棣县| 容城县| 五指山市| 尉氏县| 长宁县| 财经| 织金县| 浑源县| 达日县| 寿光市| 固安县| 姜堰市| 调兵山市| 元朗区| 河西区| 铜山县| 蒙山县| 青冈县| 宜君县| 桃园县| 临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