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想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東西,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理想的激勵,理想是人們不斷前行的動力,理想是人們堅持到底的勇氣,理想是人們在一次次失敗之后仍能重整旗鼓的信仰和源源不竭的動力,尤其對于中學生來說,理想更重要,一個學生有了理想才能不斷前行,初心不改。本文就基于筆者自身教學經(jīng)驗,以中學生理想的教育為載體,對當代中學生理想的教育導向分析與策略探究的這一問題進行一番個人觀點的說明和闡釋。
關鍵詞:中學生;理想的教育導向;現(xiàn)狀分析;策略探究
理想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詞語,它是每一個人成長路上的風向標,它是我們成長路上的指路明燈,每個學生都需要理想,而教師就要充當好學生成長路上的理想導師作用,分析當下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探尋當代中學生理想的教育導向的策略,指導學生在理想的推動下奮勇前行。
一、 當代中學生理想的教育導向的現(xiàn)狀分析
當代中學生理想的樹立情況似乎不容樂觀,隨著網(wǎng)絡時代的到來,很多學生沉醉于虛擬的網(wǎng)絡游戲,無心學習,崇拜金錢,不求上進,因此,我將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 社會風氣下沉,物質(zhì)觀念至上不應成主流
隨著經(jīng)濟的日益發(fā)展,商品社會的到來,很多學生沉迷于物質(zhì)社會,他們對于金錢的崇拜有時候高于對學業(yè)的追求,這是非常不正確的,學生在中學階段應當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積極的學業(yè)理想,樂觀的生活理想,充實積極的過屬于自己年輕的每一天,金錢社會物欲橫流,金錢至上,若學生以此為目標就會非常影響自己的生活和學習,這會讓他們迷失前進的方向,失去努力的動力,隨波逐流,不思進取,因此,這種社會現(xiàn)象需要老師的及時正確引導。
(二) 學校缺乏引導,理想才是提高成績的良方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教師“行為人師,世為師范”,因此,當學生迷失方向時,教師需要對其進行及時的引導,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理想,然而,受中國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一些家長和老師還是崇尚“成績至上”的理念,對于學生理想樹立的教育重視程度不夠,這十分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學校只有加強理想的教育,學生才能發(fā)揮學習自主性,提高綜合能力。
二、 當代中學生理想的教育導向的策略探究
基于筆者在上述介紹的情況,我們應該積極探尋在當代中學生的心理,結(jié)合他們所認知的“理想”,不斷剖析關于中學生理想教育導向的策略,助學生一臂之力,愿學生揚帆起航。
(一) 教師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給予學生榜樣
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師一定會影響他的學生,學生會不自覺地向自己欣賞的老師進行模仿,中學生處于青春期階段,性格容易波動,情緒起伏大,因此,這時理想的樹立既具有重要性由具有必要性,學生有理想才會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與生活,而教師應該時刻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以身作則,在工作上,要認真嚴謹,不馬虎不出錯,比如當老師不認真判卷子時,不僅會使學生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遺漏的知識點,更會給學生留下的不好的印象,這種影響是深遠持久的,長此以往,學生也會變得不認真。在學習上,老師也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能夠及時為學生解答他們的疑難雜癥,因此,理想的樹立必須要有老師親自帶頭完成,一個在工作上有追求,在學識求上進的人是學生在樹立人生理想過程中最好的榜樣。
(二) 構(gòu)建家校聯(lián)合導向機制,鞏固理想根基
理想的教育不僅要加強學校對學生的管理與教育,提高學生自己的意識,還要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家庭,家庭教育具有啟蒙意義,父母關于理想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但影響卻是深遠持久的,因此,教師應該與家長形成合力,家長在家要對學生進行理想的深化認識,利用日常的時間為學生講解一些關于理想的名人故事,也可以講解自己的少年時代的理想,這些都有利于深化學生對理想的認識。家校聯(lián)合模式有利于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理想,形成健康人格。
(三) 開展班級理想教育活動,激發(fā)學生動力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不是抽象的,理想是在我們最脆弱不堪時,給予自己的強大動力,因此,教師應該在班級開展一些關于理想的教育活動,可以在課上不時地對學生進行理想的教育,鼓勵學生樹立起屬于自己的學業(yè)理想、生活理想、人生理想,比如,教師可以進行“理想的意義”主題班會,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盡情抒發(fā)自己對于理想的見解,還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勵志的電影,讓學生寫下讀后感,在課間為學生播放一些關于理想的歌曲,如《海闊天空》《不再猶豫》《我的未來不是夢》,動聽的音樂更能激發(fā)學生的熱情與斗志,為理想主題的班會營造一個良好的氣氛,從而使學生真正樹立起自己的遠大理想。
綜上所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導向,引導學生不斷提升樹立正確的理相觀與信念觀,增強文化底蘊,陶冶高尚情操,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讓學生以理想為劍,樹立信心與恒心,披荊斬棘,仗劍天涯。
參考文獻:
[1]張建曉.中學生理想信念形成機制[J].教育科學論壇,2015(05):76-78.
[2]龐君芳.中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以浙江省為例[J].中國德育,2018(06):16-19.
作者簡介:
李德濤,貴州省遵義市,貴州省習水縣東皇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