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對地理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對學生進行地理興趣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構建一個和諧的、開放的、互動的高效學科教學體系。那么如何使學生對學習地理的興趣最大化,這就需要我們地理老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去發(fā)現(xiàn)和總結。
關鍵詞:興趣;高中地理;高效化
一、 做學習地理的引路人,激發(fā)學習興趣
高中的地理學科綜合性比較強,其教學內容牽涉的范圍很大,僅屬于自然地理的就有地質、氣候、水文、生物等,還有與之相關的生產活動、旅游、人口、城市經(jīng)濟等方面的知識。這些致使高中地理學科具有著“博物性”的特點。面對這些剛進入高中的初學者而言,地理應該九大學科中里面比較難啃的“硬骨頭”了。學生普遍反映地理講解抽象、概念易混淆、理論知識難以遷移到實際生活中去等多方面的問題,造成了多數(shù)學生對地理逐漸失去了興趣。莎士比亞曾經(jīng)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才可能從中收獲益處”??梢妼W生興趣的培養(yǎng)不僅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更是教師不斷探索和努力的方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經(jīng)驗為基礎,以自身的正確引導,使課堂變得貼近生活,在學生熟悉的環(huán)境中把新課講的生動又形象,風趣又幽默,學生喜歡聽,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去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從而使得地理教學變得高效有趣而不再枯燥乏味。
例如在講解“地球的運動”這一課時,我們很多老師還只是借助地球儀做一些簡單的演示,告訴學生課本里的知識點,講解完后,就靠他們自己理解記憶和做題掌握,這樣做最終是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其實這一課在講解的過程中非常抽象,空間的想象和邏輯的思維要求特別的高,對于我們剛上高一的學生來說,這無疑是打擊了他們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使得大多學生會覺得地理很難,甚至出現(xiàn)有厭學的情緒。其實學生的世界,與我們老師截然不同,倘若不先行理解,一味講述,便影響了孩子的興趣培養(yǎng),對此我們要針對性地去了解發(fā)現(xiàn)。心理學研究中表明,學生對動態(tài)演示、畫面感和實際操作有著非常大興趣,所以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進行授課,通過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展示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運動規(guī)律,圖解記憶其中的變化,提高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使他們能夠輕松掌握本節(jié)課的知識內容,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地利用地圖、模型等教具,多運用幻燈片、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拓寬學生的視野,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進而使他們在實踐中去學習、去感受,發(fā)現(xiàn)地理“美而有趣”的那一面。
二、 加強知識遷移,解決地理問題,
新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fā)現(xiàn)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方案,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高中地理課程內容廣、頭緒多、思路雜,在具體的教學中對學生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單一的教學模式,通過大量做題來測驗學生實際的解決問題能力,其實是有點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限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通過學生實踐活動和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加強知識之間的遷移,就可以將所學知識有效地串聯(lián)起來,形成一個綜合的知識體系,從而增強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在實踐和分析思路培養(yǎng)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展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巧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動機,營造氛圍
《學記》中載:“善問者如撞鐘,扣之以小者則小鳴,扣之以大者則大鳴,待之以容,然后盡其聲?!蹦敲丛诘乩斫虒W中,教師也應根據(jù)教學內容,用心地去設計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
巧設情境提出問題在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恰當?shù)膯栴}可以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愿望,啟動思維,進而對知識本身產生興趣。在講解“密度流”時,設置情境,利用二戰(zhàn)中德軍潛艇經(jīng)常從地中海出入直布羅陀海峽,成功的躲避了盟軍雷達的監(jiān)視,在大西洋屢屢成功偷襲了盟軍的故事,提問德軍為什么會成功偷襲?故事設疑,就能吸引住學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敢于去思考想象,主動接受老師的引導,在知識教授過程中,他們就會變得很積極,氣氛也就會相當?shù)幕钴S,那么這節(jié)課也就很容易達到我們所期待的教學效果。
良好的開端才是成功的一半,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有用的教學素材,我們應該將這些日常生活資源與地理教學相結合起來,讓學生自主探索,積極地互動,營造輕松和諧、主動求知的課堂氛圍,從而進一步使得課堂教學高效化。
四、 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增強學生吸引力
重新定位師生關系是課程改革的必需。新課程背景下應該建立的適合時代發(fā)展的新型師生關系,要求我們把共同學習、相互促進、教學相長作為新型的師生關系。建立和諧、融洽、民主的師生關系,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在良好的氛圍中師生間才能相互激勵、相互促進,使學生學習效率明顯提高。同時身為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正在成長中的孩子,青少年時期正是學生心理逐漸成熟的時期,具有求知欲強,充滿好奇心的心理特點,也是學生的情感叛逆期,他們會很敏感,很在乎教師的言行,教師的態(tài)度、語言、表情動作等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因此,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多對學生進行賞識評價,多做鼓勵性的效果評定。不斷地給學生信心,并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格力量激勵學生,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活動中不斷被激發(fā)。在對那些沒有完成教學任務的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要耐心地給予精神鼓勵,要多用肯定性的語言,去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并在鼓勵中培養(yǎng)興趣。
五、 結語
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在地理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地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開啟他們幽閉的心智,讓學生主動參加到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來,在一個歡快、愉悅的氣氛中去接受新的知識,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馬紅.以興趣為動力——淺談初中地理課堂興趣教學[J].教育教學,2012(5).
[2]朱菊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科技經(jīng)濟市場,2006(1).
作者簡介:
秦陽,廣東省肇慶市,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懷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