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審美教育是指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藝術美的感受、鑒賞、創(chuàng)造能力的教育。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大力培養(yǎng)學生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使他們能感受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奠定基礎。作為教師,我努力發(fā)掘教材中蘊涵的各種美感因素,引導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審美教育,促進學生知、情、意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語文;教育思想;審美教育
古往今來,中國的語文教育家們在各自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極具前瞻性、科學性和實用性的語文教育思想,例如魏書生老師經(jīng)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摸索出符合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課堂“六步教學法”;錢夢龍老師提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主”導讀法;李鎮(zhèn)西老師提倡教育民主化,在語文教育實踐中大膽改革,高揚民主、科學、個性的旗幟等等。這些教育思想被眾多的語文老師學習,引領著語文老師前進。而本人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初中語文老師,在這些語文教育思想的熏陶下,在日常的語文教學實踐中,也在逐漸形成屬于自己的教育思想,這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是指在正確審美觀的指導下,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藝術美的感受、鑒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教育?!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比绾卧谌粘5慕虒W工作中滲透我的審美教育思想,我在教學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一、 引導學生親近文本,開掘美感因素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都是不可思議的?!币虼?,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滲透審美教育思想,大力培養(yǎng)學生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使他們能感受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奠定基礎。初中語文課堂中的審美教育是一種陶冶情操的教育。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以教材為載體,聯(lián)系日常生活實際,使學生能感知美,理解美,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和諧發(fā)展。初中語文課本有許多名篇佳作,具備人性美、人情美、人格美和理性美,語文教師要努力開掘文本中蘊含的情感和美感因素,引領著學生,把每一堂課都變成一場愉悅的審美體驗。例如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溫晴”這個特點,表現(xiàn)了對濟南特有冬景的喜愛和贊美。“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貼切形象地表現(xiàn)了雪后矮松清新可愛的形態(tài),不僅使矮松有了活力,而且使人感到新奇別致?!翱窗?,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把濟南冬天河水的清澈、天空的蔚藍摹繪出來,使人如見其形,感覺水光天色如在眼前。從水面到空中,從河水的清亮、水藻的綠到整個空間的清亮。一切的自然之美撲面而來,教師要啟發(fā)學生展開廣闊深遠的想象和聯(lián)想,去領會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境界。而高爾基的《海燕》,這篇具有永久生命力的文章自問世以來便以深刻銳利的思想鋒芒和激越的詩情贏得大家的喜愛,表現(xiàn)出在前進的道路上要不畏艱險、敢于斗爭的現(xiàn)代意識。文章強烈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字里行間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一個革命者來自心底并付諸行動的倔強和韌性。這種在洶涌的海浪中享受著翱翔,在艱難的奮斗中享受著成功的積極心態(tài),這種富有朝氣和戰(zhàn)斗力的人生之美,可以給學生的精神世界帶來巨大的激勵和感染。課堂上,教師及時加以點撥和引導,會讓處于奮斗階段的學生發(fā)出類似的動力和愿望。在語文教材中,還有許多這樣美的形象,反映著自然、社會、人生的藝術美感。在日常教學中,讓學生充分閱讀文本,親近文本,感同身受,在開掘文本意蘊的過程中,加深審美體驗,無疑是一種有效的審美教育方式。
二、 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帶給學生美的體驗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要培養(yǎng)自己具有美的心靈,美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币囵B(yǎng)學生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教師就應當在審美教育思想的指導下,積極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充分感受美的熏陶。在陶冶美的心靈基礎上,生發(fā)出對美感熱烈、持續(xù)、主動的追求。
語文課堂中,教師的導語、板書、朗誦、多媒體手段的使用,學生的課本劇表演、分角色朗讀等活動,如能多花費些心思,加以精巧的設計,都能帶給學生美的體驗。如詩經(jīng)的《蒹葭》,作者通過對實際情景的描寫和對想象、幻想的描述,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主人公對戀人的強烈思念之情。細品詩中文字“金秋之季,拂曉之時,蘆花泛白,清露為霜,瑟瑟秋風,葦叢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煙波萬狀,空中霧靄迷蒙……”這一幅幅圖畫是多么美麗,在上課時我們可以使用多媒體,展示相關的畫面,讓學生一邊領略這美景,一邊聆聽鄧麗君《在水一方》的歌曲,再加以朗誦等形式,為感受文本中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美做好鋪墊。又如在教授沈石溪的《斑羚飛渡》時,為使學生能充分在視覺上體會到一群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我們可以制作斑羚飛渡過程的動作視頻,并配以悲沉的音樂,使學生充分受到視覺和聽覺上的刺激。另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本劇的表演,使學生在表演中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現(xiàn)的智慧美、奉獻美和悲壯美。
在現(xiàn)代多媒體手段廣泛使用的當下,一幅工整、條理、匠心獨運的板書,同樣可以給學生美的感受。著名語文教育學家劉國正先生說:“板書是一種教學藝術,既要醒目,又要悅目,對教學起畫龍點睛的作用。”語文教學的板書首先要注意字跡美,漢字字型的美丑,直接影響板書的藝術效果。特級語文教師魏書生能夠使用幾種漂亮的字體板書,十分吸引學生。其次,板書要講究布局美,布局是指板書整體部署和排列,整個板書具有一種視覺上的美感。有的以其對稱整齊為美,有的以其參差錯落為美,有的以其新穎別致為美。再次,板書還要注重內容和形式上的統(tǒng)一。美的板書,內容因獨特、新穎的形式而益彰,形式因內容的科學、準確而更加優(yōu)美。
三、 創(chuàng)設多種活動情境,強化學生的美感體驗
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币虼?,在審美教育思想的指導下,語文教學中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還要讓學生借鑒課堂上學到的審美經(jīng)驗,給學生一雙慧眼,去發(fā)現(xiàn)平凡生活中的美,獲得情感和價值觀的升華。在語文課堂里,我們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合適的活動情境,強化學生的美感體驗。比如在學習吳冠中《橋之美》時,學生開始都覺得橋在身邊隨處可見,習以為常,不以為美。因此我提前布置學生在課余時間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出一期《橋的前世今生》的手抄報,讓他們在搜集圖片,整理資料的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各種環(huán)境中的橋,對橋的美有一個初步的感知。再通過在課堂展示和小組交流討論,教師適當加以點撥,學生就能比較容易地領會文章內容,感受橋在不同環(huán)境中所產(chǎn)生的美學效果,最終使學生在往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加懂得去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
四、 結語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努力發(fā)掘教材中蘊涵的各種美感因素,引導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審美教育,這將有力地促進學生的知、情、意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錢夢龍.錢夢龍與導讀藝術[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李范.蘇霍姆林斯基論美育[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4]李范.蘇霍姆林斯基論美育[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5]李紅英.語文課堂上的審美教育[J].學苑教育,2012(10).
[6]林威.關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3.
[7]馬冬良.初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思維與能力的培養(yǎng)[J].語文天地(初中版),2014.
[8]葛華東.論藝術鑒賞中的審美過程[J].浙江教育(教研版),2014.
作者簡介:
王艷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廣東省湛江市,廣東省湛江市嶺南師范學院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