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君 張慶玲
1.什么是因材施教
詞典上的解釋是:因:根據(jù);材:資質;施;施加;教:教育。指針對學生的人的智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出自孔子《論語·雍也》:“圣人之道,粗精雖無二致,但其施教,則必因其材而篤焉?!薄耙虿氖┙獭彪m不是孔子的原話,卻是對孔子教學實踐中一條基本原則的準確概括。美國在1982年出版的《美國教育百科全書》中提出:“在教師的引導下,允許學生按自己的速度前進的教學方法?!边@些告訴我們,只有在師生關系上“目中有人”,教師才能因材施教。
2.為什么要進行因材施教?
我最近看過的前蘇聯(lián)蘇霍姆斯基的一本書《走進教育家》有一句話特別適合我的這個問題,那就是“教育工作的實踐使我們深信,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養(yǎng)一代新人的任務,首先要開發(fā)每個學生的這種差異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笨梢姡虿氖┙?,根據(jù)孩子的個性特點,發(fā)揮孩子的個性優(yōu)勢,進行個性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3.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怎樣因材施教呢?換句話說就是因什么材,施什么教呢?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根據(jù)我多年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我畫了一個象限圖,不是很完美,但很符合我的學生的實際。
一、因優(yōu)才施謙教
看第一象限,這個材是學習品質好,學習能力強,可以稱之為學霸級,這一象限的孩子是不是就不用施教了呢!這類孩子就是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或者說是金字塔尖上的人,其實不然,他們其實是最難教育的一組孩子,因為你要做的是建構他們的心理,培養(yǎng)他們優(yōu)秀的品格,并在班級這個群體里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把其培養(yǎng)成領軍人物。對其進行目標教育,(職業(yè)規(guī)劃)同時對其進行團隊領袖的培訓,成為我的小幫手的同時,也樹立這個孩子的責任意識和擔當。
案例:我班有個大男生,成績最好,但特別傲氣,但同學關系不好。有一次發(fā)卷紙。他拿著一張破損的卷紙找我來換,說其他同學故意弄壞的,我故意打斷,并以一個我的朋友的方式告訴他,你是班級的一棵大樹,應該為大家遮風擋雨,這張卷紙……,他也理解了我的暗示,并順利的答完了考卷。課后和他交流了一個多小時,我聽了他的理由,讓其把心中的不滿和情緒一股腦的都表達出來,給他的情緒找個出口,而不是最初的道德綁架,釋放之后我們促膝談心,客觀分析原因。這類孩子還是有很好的控制情緒的能力,很快就釋然啦。慢慢的像這樣這個象限的孩子才可以成為其他同學的榜樣,使我的工作變成除法,班級了忽然多了幾個小老師,我們可以借力打力,孩子們可以用他們的方式,來幫助或輔導其他的學生。我對這類孩子的施教是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進行啟發(fā)和誘導,使受教育者領悟,指導受教育者習得。即孟子所說:“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把這一象限的孩子的培養(yǎng)叫做因優(yōu)才而施謙(謙虛)教。
二、因實才施高教
再看第二象限的孩子學習品質挺好,紀律不錯,成績一般,容易是老師忽略的地帶,這類的孩子其實內心很豐富,不愿意交流自己的問題,就愿意觀察,自己合計,其實內心也非??释蔀榈谝幌笙薜暮⒆?。這一象限的孩子往往是被老師忽略的群體,而這部分孩子在抓成績上來說,很容易上,他們學習品質好,容易隨遇而安,之前有可能努力過,但缺乏方法、就又回到中等這個原點。對于這類孩子,我會首先要解決他們的思想問題,我給他們講“跳蚤的實驗”,起初在里邊給蓋上紙,還跳,認為能出去,但跳了幾天之后,總是跳不出去,后來把紙拿掉,媽媽再也不用擔心跳蚤跳出去因為他們適應了環(huán)境。從而使他們意識到“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同時我會在英語的不同方面給予指導。例如,詞匯的詞根、詞綴教學、語法的順口溜、語篇的思維導圖、如何配音、如何使用APP、如何背單詞等等。我會給這些孩子一些稍微超過他們能力一點的任務給它們,讓他們跳跳就能達到更高的高度,慢慢的喚起他們的向上的競爭意識,使他們會很快達到第一象限的目標。這就是因實才施高(高招)教。
三、因奇才施詭教
再看第四象限的孩子是學習習慣不好,小聰明,成績還行。這類的孩子其實很容易培養(yǎng),樹立目標,迎頭趕上,你就會走入第一象限,我的策略是,通過讓孩子門堅持一個個階段性的活動,形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如21天英語趣配音、21天寫一手英文好字、21天讀一本英文繪本等活動,我對每一項活動每天都進行及時的反饋,在每個時間節(jié)點7天、14天時都要進行階段的總結、分析、獎勵、評價,幫他們養(yǎng)成好習慣,并注重細節(jié)的培養(yǎng),寫字的習慣,表達的習慣,盡量避免他們在英語表達上的隨性,把他們的馬虎,耍小聰明的行為都慢慢的糾正過來,慢慢的就縮短了和第一象限的孩子的距離,使其建立自信,原來自己也可以做到最好。這就是因奇才施詭(詭計)教。
四、因平才施恒教
回頭再看第三象限的孩子屬于成績差,學習品質不好,自卑,各種不利因素都有,其實這類孩子最容易成為被放棄的個別孩子。這類孩子,每個孩子都原因各不相同,對他們我首先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給他們自信,給他們存在感,如果僅僅一味的要求孩子向第一象限孩子學習,就會扼殺孩子的創(chuàng)新能力,所以,我這樣處理完后,孩子學習勁頭上來啦,由原來的要我學,便成了我要學。何樂而不為呢。老師的這份堅持和不放棄,使這些孩子對英語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畢業(yè)后他不會記得我們教過的單詞,對話還是故事,他會記得你教過的方法和你對他的愛,因此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其實一個孩子的成績并不是最重要的,能把普通的事情做好,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就會受到別人的尊重。把簡單的事做好,你就是優(yōu)秀,把簡單的事持之以恒地做,你就是卓越,靜待花開,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有的毅力和恒心。這就是因平才施恒(永恒)教。
4.結語
我們今天在教育教學中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的教學,發(fā)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