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燦紅
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話題之一,而微德育是新時代學校德育的一種新形式。所謂微德育,并非一般意義上的“課”,而是及時滲透的課,它很小很細很具體,看似隨機隨性,實為精心設計。農村學生相對來說質樸單純,以微德育來促進他們素養(yǎng)的提升,符合農村教學的要求和當前社會的發(fā)展需求,是我們每一位農村老師,特別是語文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課堂教學活動是實施微德育滲透的重要途徑。語文學科微德育滲透的特殊優(yōu)勢在于,其教學內容以文學作品為主,這些作品中的政治傾向、思想觀點、品德情操等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滲透感染力和陶冶作用。這種作用直觀、形象、具體,對學生影響深遠。
以《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一文為例,在分析梁任公性格時,可重點講講瀟灑自信、熱心腸等。由于家境貧寒或者自身見識不足,農村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存在自卑心理。借助對此篇中人物的性格分析,教師可以及時引導,進行微德育滲透———梁先生其貌不揚,甚至可以說丑,可是他的自信使得他渾身上下充滿著光芒;我們雖然是農村學生,但有著自己的質樸善良,可以像梁先生一樣成為一位才華橫溢、品質超群的學者,讓自己卓爾不凡。
適當的微德育滲透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每一位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fā)展,更可以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陶冶他們的情操,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品行,健全他們的人格,塑造美好的心靈,提升整體素養(yǎng)。
閱讀教學是進行微德育滲透的主要陣地。農村學生外出學習機會極少,要想開闊眼界,還得靠閱讀。學校的閱覽室每天都向學生開放,我要求學生一周至少去兩次閱覽室,閱讀后還要寫感悟。
有位學生在讀了關于劉翔的報道后深有感觸,他寫道:一直以為劉翔是注定的英雄,也一直以為他是永遠的英雄,今天我才明白在鮮花和掌聲的背后,他淌下了多少不為人知的汗水和淚水,他在宣布退出比賽的那一刻又是多么無奈。人生沒有天生的勝利者,也沒有永遠的贏家,一切都要努力去奮斗,去抗爭,贏了不要驕傲,輸了不要哭泣。
農村學生雖然受條件限制視野有限,但是好的書籍能給他們極大助益,不僅能拓寬他們的視野,更能給他們以心靈的啟迪、智慧的引導,幫助他們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品質。
綜上所述,其實教學中存在許多德育契機,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和抓住契機,對農村學生積極進行微德育滲透,讓他們不僅僅是知識的主人,更是美好道德的秉承者。
從教師角度而言,則應該把微德育理念融入自己心中,融入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中,處處從“微”入手,討論小現象,分析小問題,得到小收獲。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把微德育滲透落實到日常教學中去,讓農村的“野孩子”于不知不覺中成長為有修養(yǎng)的謙謙君子。
(作者單位:寧鄉(xiāng)市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