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崇霞
摘 要:故事性是很多歷史事件中都存在的性質(zhì)和特點,對其進行合理的利用,則很可以很好地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講,理論性過強、難度較高的教學內(nèi)容是很難以被理解和吸收的,因此,歷史故事的引用就成了很好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本文對于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引用原則、作用價值以及實施策略等展開了詳細的論述。
關(guān)鍵詞:歷史故事 初中歷史 運用 策略
與歷史教材中的理論知識相比,歷史故事更具趣味性和生動性,可以幫助學生對任課老師所講授的歷史知識產(chǎn)生更加直觀和深入的理解,從而不斷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質(zhì)量和成效。
一、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價值
對于“故事”和“歷史”這兩個詞匯的意義及概念很多人是存在錯誤性的理解和認知的。很多人認為“故事”是虛構(gòu)的事件,而“歷史”則是真實發(fā)生的事件,二者是無法混為一談的,但其實很多歷史事件本身就情節(jié)豐富、發(fā)展線軸明確,具有很強的故事性。與此同時,這些歷史事件不斷地以故事的形式留存于人們的記憶之中,使故事成了特定歷史文化的有效傳播載體,而歷史事件也不斷地為故事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素材,因此,“故事”與“歷史”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1.以故事的形式進行歷史知識的教學,符合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故事是極為生動的一種文化與記憶的傳播載體。通過對故事的口口相傳,人們也在不斷地對故事中所蘊含的民族精神與歷史文化進行著傳達與表達,但就這一點來講,歷史與故事的傳承目的是不謀而合的。但是故事與歷史這二者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差別,故事相比于歷史本身,更加側(cè)重于對歷史事件發(fā)生過程的表達、記錄與描述,更加富有趣味性和生動性,因此,也更加容易吸引初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感,符合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及心理需求。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善于捕捉和記憶故事的生動情節(jié),通過故事的學習,學生可以更加快速的記憶和掌握故事中所蘊含的抽象性的歷史知識與歷史概念[1]。
2.以故事的形式進行歷史知識的教學,有助于具象化、清晰化的知識傳授
故事的敘述和展開主要是以事件的發(fā)生過程為主線,對于其中的細節(jié)、具體情節(jié)等都有著更加生動的描述和體現(xiàn)。因此,故事在初中歷史課中的講述和使用,可以將某一些歷史事件中復雜和抽象的時間、地點、任務(wù)、概念等細節(jié)串聯(lián)成一個生動和完整的故事整體,從而將這些歷史知識變得更加的具象化和清晰化,加深學生在學習中的記憶。同時,學生通過任課老師歷史故事的講述,可以建立起對整個歷史事件及其場景清晰地還原,有助于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高效學習。
二、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
1.歷史故事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引用要遵守真實性原則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引入的歷史故事,首先要確保的就是歷史故事的真實性,這也是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進行運用的核心原則。杜撰的、虛假的、與歷史事實不相符的歷史故事如若運用到教學之中,則會使學生對歷史真相產(chǎn)生錯誤的認知和理解,阻礙學生正確的歷史價值觀的養(yǎng)成。因此,任課老師在歷史教學中引入歷史故事的時候,必須要選擇契合歷史背景、符合歷史真相的故事,避免出現(xiàn)違背歷史真相的故事在課堂中出現(xiàn)。
2.歷史故事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引用要遵守趣味性原則
歷史故事引入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性,因此任課老師在選擇歷史故事的時候也要盡量選擇一些趣味性較高、故事情節(jié)生動、人物形象鮮明的,以此來保障歷史故事能夠?qū)W生產(chǎn)生足夠的吸引力,能夠使學生積極地參與進學習之中[2]。此外,任課老師在進行歷史故事選擇的時候,也切忌不要重復性的講述同樣的幾個故事,要保證故事對于學生的新鮮感,才能夠更好地發(fā)揮歷史故事的教學效果。
三、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實施及開展策略
1.以富有懸念性的歷史故事展開教學
富有懸念性的故事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科知識的探索欲與好奇心,從而引導學生能夠積極地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之中,為接下來深入性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和開端。因此,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之中,任課老師要善于利用富有懸念性的故事,來不斷激發(fā)和誘導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求知欲,不斷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成效。舉例來講,在初中歷史《安史之亂》一課的教學之中,任課老師就可以這樣對學生講述:“盛唐時期,唐玄宗勵精圖治、勤于政務(wù),開辟了一片繁榮的社會景象,但是,后來的唐玄宗是怎樣沉迷于享樂,獨寵楊貴妃而不理朝政,親小人、遠賢臣,從而造成了社會的動亂的呢?”通過這樣的懸念式和提問式的故事,激發(fā)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知識探究的欲望,同時使學生對于任課老師接下來所以講述的知識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2.利用歷史故事輔助歷史難點教學
很多初中階段學生對于某些歷史事件及歷史知識的了解大多是從現(xiàn)在的影視劇或者文學小說作品中獲得的,缺乏客觀性,而對于任課老師在課堂中冗長的理論講述則缺乏足夠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耐心,因此傳統(tǒng)的“灌輸式”的教學已經(jīng)無法滿足和適應當今的初中歷史教學需求了。然而,我們知道在初中的歷史教學內(nèi)容中部分重點及難點的概念性知識是需要學生進行深入的理解和融會貫通的,否則一味死記硬背則根本無法實現(xiàn)應有的教學目標。所以,任課老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借助歷史故事的引用,輔助重點及難點知識的教學,使難以理解的歷史概念變得更加的富有趣味性[3]。舉例來講,在初中歷史《商鞅變法》一課的教學中,任課老師就可以把一些理論性較強的知識以歷史故事的形式來講述給學生,使學生對于整個歷史事件的發(fā)生和演變產(chǎn)生一個更加立體化的記憶。
結(jié)語
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可以充分調(diào)動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不斷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成效和質(zhì)量。因此,任課老師要建立在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進行引用的基本原則的基礎(chǔ)之上,合理利用歷史故事輔助歷史教學。
參考文獻
[1]黃蓉.探究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的應用[A].教育理論研究(第十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
[2]季春光,孫懷勇.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原則及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16):99+101.
[3]崔曉娟.淺談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融合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10):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