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丹玉
摘 要:湖北某高校是一所地處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的民族院校,Y學院是全校學生人數(shù)最多的學院。文章以Y學院為例,了解大學生有宗教信仰的情況,并試圖分析其原因,從而探索出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宗教觀、自覺抵制宗教滲透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宗教信仰;對策
隨著當今社會文化日益繁榮,高校中校園文化也越來越呈現(xiàn)多樣化特征,高校大學生信仰宗教的問題也逐漸引起關注,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湖北某高校是一所民族高校,地處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多民族文化在此交流交融,調查了解民族高校中大學生宗教信仰情況,分析其內部原因,對于如何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一、學生宗教信仰情況概述
湖北某高校Y學院共有學生2932人。有宗教信仰的21人,約占學生總人數(shù)的0.7%,其中信仰佛教的有4人,信仰基督教的有6人,信仰伊斯蘭教的有11人。有宗教信仰的學生中,少數(shù)民族占大多數(shù)。學生的宗教信仰情況呈現(xiàn)出明顯的地域和民族特征,從地域方面來說,有宗教信仰的同學多來自新疆、四川、甘肅、河南、福建等地;從民族方面來說,信仰伊斯蘭教的學生來自少數(shù)民族,以維吾爾族和回族居多,也有哈薩克族和柯爾克孜族;信仰佛教和基督教的以漢族為主。
二、學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分析
(一)受到家人和民族傳統(tǒng)的影響。通過此次調查,筆者了解到,很多學生信仰某一宗教是因為他們家里祖輩和父母信仰,或者是他所處地區(qū)周圍的人都信仰某一種宗教,從小受到影響,自然而然的信教。同時,宗教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曾經長期影響著人們的精神文化和生活,甚至在某些民族中形成了一種傳統(tǒng),從而代代相傳。
(二)文化價值多元化的影響。當今社會,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交融更加廣泛而深入,加上信息網絡技術日益發(fā)達,大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新思想和新事物,也不能排除其中有宗教信仰的相關內容。
(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當代大學生心智還不夠成熟,辨別是非的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在遇到困難或者挫折時,如果身邊有信教同學或者朋友提供接觸宗教的途徑,就有可能乘虛而入。
(四)宗教道德與文化的獨特“魅力”。很多的宗教典籍、文學作品形式新奇、內容豐富,且多宣傳“善”的事業(yè),對大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五)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當前,學校對大學生宗教信仰方面的教育還停留在單純灌輸?shù)膶用妫狈τH和感,方法簡單且單一,沒有很好的與學生的思想和實際需要相結合,導致同學們對社會上的各種錯誤思潮缺乏判斷力和抵制力。
三、教育對策
(一)開展宗教知識相關的宣傳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應該理性客觀的看待高校大學生信教的問題,努力擺脫長久以來對宗教的不正確認識和諱莫如深的態(tài)度。將宗教知識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特別是納入新生入學教育的規(guī)定內容,引導學生學習、理解和領會黨的宗教政策,使學生能夠劃清宗教信仰與封建迷信的界限,辨別宗教與宗教極端主義,防止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把青年學生培養(yǎng)成為黨和國家的有用之才。
(二)開展對新生的宗教信仰情況摸底。在每年新生入學初,對他們進行宗教信仰情況的摸底,及時掌握新生信教情況,并將此項工作常態(tài)化,作為每年新生入學時的必要工作內容。
(三)加強學生工作隊伍的宗教知識培訓。目前,高校學工隊伍中輔導員對宗教相關知識了解甚少,造成工作開展的不便。為了能夠更加高效、正確的開展工作,學工隊伍本身也有必要加強學習,增長宗教相關知識水平。
(四)定期召開本單位的安全穩(wěn)定及意識形態(tài)領域專題工作會議。領導班子成員、各科室負責人、輔導員班主任及全體教師集中學習有關文件精神,對本單位現(xiàn)存的情況和問題進行研判和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并落實。
(五)確定班級聯(lián)絡員負責學生宗教信仰情況的掌握。在各班級確定學生干部負責本班學生宗教信仰情況的監(jiān)控,根據(jù)各班實際情況可指定學生黨員或者班長、團支書等政治素質較高的干部兼任,定期匯報本班情況,若有異??呻S時報備,以便學院能夠隨時掌握各班情況。
(六)健全和規(guī)范學校宗教信仰管理機制。作為高校,我們首先需要讓學生明白的是:“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是以遵守法律為基礎的?!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八條規(guī)定:“國家實行教育與宗教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我們需要完善和健全學校宗教信仰管理制度,構建一個規(guī)范整潔的宗教信仰環(huán)境,這樣才能更加有效的區(qū)分宗教信仰者和信仰“曖昧者”,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工作。
(七)開展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發(fā)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通過了解發(fā)現(xiàn),學生中間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對有宗教信仰者,特別是少數(shù)民族學生存在誤解、歧視甚至反感的現(xiàn)象。學校是一個大家庭,來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甚至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同學生活在一起,相互之間無可避免的要發(fā)生接觸,如果大家相互間關系不和諧,必然對學校的安全穩(wěn)定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我們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了解,形成友好關系,構建良好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
(八)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情感關懷。當代大學生普遍自我意識較強,理想化思想嚴重,步入大學,通常會出現(xiàn)不能適應的現(xiàn)象。此時,需要我們加強對學生的心理疏導,幫助他們適應大學生活,培養(yǎng)他們積極樂觀的良好心態(tài),以避免被別有用心之人趁虛而入。
此外,做好高校大學生宗教信仰相關工作,除了學校和老師之外,社會及家庭也應該共同努力,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提供良好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和家庭氛圍,共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宗教觀,從而自覺抵制宗教滲透。
參考文獻
[1] 賈紅棉.關于大學生宗教信仰問題的分析研究[J].理論觀察,2008(03).
[2] 魏慶東.高校教育與宗教相分離探討[J].科學與無神論,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