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巖 汪麗
摘 要:大學英語教學是整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huán),對其進行評價,建立一套科學規(guī)范的評價體系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zhì)量,促進教學相長,使得大學英語教育的目標得以實現(xiàn),并促進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提升。文章主要探討新型評價系統(tǒng)和其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問題。
關鍵詞:新型評價系統(tǒng);大學英語教學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了對教與學兩方的評價,其中對學生的成績評價是其主體內(nèi)容。正確的評價學生,可以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積極的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nèi)容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一、現(xiàn)有評價體系的不足
(一)考核形式過于單一
目前大學英語教學的評價方式主要是總結(jié)性評價,即在一個學習階段結(jié)束后對學生進行學業(yè)能力的考核,主要以期末考試為主。這種評價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檢測學生在某段時間內(nèi)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但是過于單一。單純的一次期末考試成績不足以評判學生的優(yōu)秀與否,教師也不能通過一次考試成績來判斷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對考試成績的過于依賴,會給學生造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英語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不是為了能在生活和工作中使用。
(二)忽視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我國的英語教育開始時間較早,一般學生在進入大學前已經(jīng)至少接觸學習了十年左右的時間,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但是到了大學階段,還是會顯露出應試能力強,應用能力弱的問題。與人交流不敢張口怕出錯,應用文寫作一竅不通都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問題。
(三)其他教學因素的影響
教師是教學評價系統(tǒng)的主要實施者,教師本身的經(jīng)驗與責任心會影響評價系統(tǒng)的有效實施。同時教師在現(xiàn)實教學過程中受到各種客觀因素的制約,比如學校會安排統(tǒng)一的教學進度,開展大班教學,統(tǒng)一進行期末考試,缺乏資金支持,使得教師很難開展相應的課堂教學改革。
二、完善新型評價體系
(一)建立多樣化的評價學生的手段
教師以往在教學中多采用從上至下的單一性評價手段,如布置作業(yè)、聽寫單詞、檢查背誦、期末考試等,學生多屬于被動性參與,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完成情況作出判斷并給學生提出建議,設定成績。而在新型評價體系中,教師應該通過更多的途徑來評價學生。
(1)課堂參與度評價。學生在課堂上所展現(xiàn)出的配合程度是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班級的學生情況,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內(nèi)容,使得教學貼近受教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不僅要有意識的提高他們的英語使用能力,更要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能力。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應逐步從領導者轉(zhuǎn)變成引導者,充分的與學生交流,從學生個體出發(f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幫助學生從英語學習的被動接受者變成主動求索者。
(2)課外活動評價。大學英語教學普遍面臨每周課時較少的問題,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只能講授一些英語的基本詞匯,分析課文寫法等等。英語背后所牽涉到的英美國家地理歷史、風土人情、文化習俗等隱性知識很難有時間給學生講授。這就需要學生在課下有意識的進行補充。此外,語言習得的輸出,即大量的口語練習也需要學生在課下自主完成。
(二)學生互評和自評制度的建立
傳統(tǒng)評價方式中主要是以教師評價,師生交互為主。而適當?shù)膶W生互評有利于他們加強他們對語言形式的注意,提高語言準確性的意識,也能使學生在友好的氛圍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增強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自評制度是另外一種有效手段,通過自我評價,學生能清楚的認識自己的英語水平,增強他們的自我學習能力。
三、結(jié)語
目前中國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和考核手段就是考試,這也成了決定一切上課模式和教學內(nèi)容,最終掩蓋了英語學習的終極目標。語言是了解外界的手段和橋梁,應該回歸服務性和工具性的本位。大學英語教育也應該采用新的評價體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使他們會用語言,敢用語言,了解語言背后的故事,有獨立思考和自我學習的能力,而不是變成考試的機器,只會做題拿分。
參考文獻
[1] 唐熊英,章少泉.新型評價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施和問題[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01):14-19.
[2] 崔敏,田平.大學英語教學新型評價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外語,2010(010:8-12+37.
[3] 欒嵐.新型評價體系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