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基于中職院校教育學課程教學現狀分析的基礎上,對混合教學在教育學課程中的具體應用進行探討與研究,為有效提升教育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做一些努力。
關鍵詞:中職院校;混合教學;教育學課程;應用
中職院校教育學課程主要是研究教學領域的基本理論、基本問題、探究教育發(fā)展的原理和規(guī)律的學科,在中職院校開設教育學課程,目的就是為培養(yǎng)師范類人才而服務的。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網絡化教學成為教學改革的熱點問題。推進信息技術和教學的融合,培養(yǎng)學生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學習能力,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觀點在中職院校逐漸滲透開來,學校嘗試運用網絡教學平臺、云課堂平臺、高效課堂等方式,改變傳統教學,幫助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進而推動教學改革。
一、教育學教學現狀
從中職院校教育學課程現狀來看,教育學課程內容理論性強,缺乏實踐性;教學模式單一,缺乏師生互動;教學評價單一,難以量化考核。中職生知識基礎薄弱,自主學習能力弱,缺乏學習動力。如何改變這種狀態(tài),提升學生學習教育學課程的意識與興趣,采用何種教學方式設計教學,才讓整個教學充滿活力,從實際上推動教育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讓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這是研究的關鍵。
二、混合教學在教育學課程中的應用
所謂混合教學,為了達成教和學這兩個目標,需要將傳統的面對面教學以及互聯網學習進行科學的融合,發(fā)揮兩者的優(yōu)勢。另外還需要結合學習需求、內容和環(huán)境等,選擇相應的學習方法和教學策略,從而實現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
課前自主學習。課前教師利用網絡教學平臺下發(fā)學習任務單和學習資源包,學生根據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圍繞教學目標設計討論題,組織學生對核心問題展開線上討論,教師根據討論情況,分析判斷學生所需,并設計課堂互助學習部分的重難點,做到擊破問題,突破難點。從而初步形成了課前自主學習步驟:自學—解疑—討論—自評。
課堂互助學習。教師借助高效課堂模式中有利因素,充分利用導學案進行線下教學,將課堂環(huán)節(jié)設計為情境導入—合作探究—課堂小測—課堂小結,結合課堂互助學習步驟:目標—探究—解惑—運用—鞏固—評價,完成授課,學生在這一部分能夠對自學情況進行自評,同時也根據教師的講授內容重新建構知識體系,學生們在課堂中積極地進行合作探究,并根據教師的指引完成課堂小測,達到強化鞏固的效果。
課后拓展學習。教師借助導學案和網絡教學平臺發(fā)布課后拓展作業(yè),學生可以自主完成作業(yè),也可在平臺上尋求他人協助完成,從而完成鞏固—疑問—討論—評價的過程。
中職教育學課程中的混合教學綜合了多種學習活動和技術手段,而不同的學習類型需要與之相適應的評價方式,圍繞學習活動各個環(huán)節(jié),設計了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
課前、課中、課后每個環(huán)節(jié),學生都可以通過自我評價,不斷校準自己的學習行為與學習目標之間的差距,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當學生在與協作者共同完成一項學習任務的時候,進行互相評價,可以發(fā)揮協作者間的互相監(jiān)督功能,加強學生協作溝通的能力,使其能更好地完成協作學習任務。最后,教師評價是以教學大綱為指導,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目的完成情況進行的以總結性評價為主,形成性評價為輔的評價。從課前學生自主學習情況、課上互助學習情況以觀察的形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通過課后拓展作業(yè)、導學案完成和實踐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
三、混合教學在教育學教學中的實施效果
混合教學實施后,我們從基礎知識掌握方面、實踐操作技能方面、自主學習能力方面、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方面、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方面對學習效果進行了學習效果的調查。調查結果如下:64.29%的學生表示,這種教學模式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有幫助;69.05%的學生認為,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他們的實踐操作技能有了提高;71.43%的學生表示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83.34%的同學認為該教學模式對他們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幫助;62.9%的學生認為本課程對他們自身的長遠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通過與學生進行訪談,我們得知了學生對教育學混合教學的看法與感受。學生認為混合教學的效果較好,信息化課堂的到來改變了傳統學習的方式,作為中職生,從不愛學習已經向自主學習開始轉變,只要參與課堂就有收獲,網絡教學平臺的使用方便了知識的存儲,對于不了解的知識內容學生可以通過信息輔助工具,如網絡教學平臺、微信、QQ等向教師及時尋求幫助,實現了資源的共享,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變得客觀和有意義,讓學生的學習充滿了信心和成就感。
四、體會與思考
首先,提升了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水平。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是教師在自己的職業(yè)生活中不斷增強自己的專業(yè)意識,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水平,它既是一種狀態(tài),又是一個持續(xù)不斷的過程。混合教學的發(fā)展賦予了教育學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新理念,促使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提升和教學反思能力的轉變。
其次,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旌辖虒W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模式帶來了革新,學生信息素養(yǎng)、自學能力、協作學習能力等都會得到顯著提升?;旌辖虒W推崇學生是學習主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主動權。中職教育學課程的整合,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協作學習能力、思辨能力、溝通能力等各方面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李克東,趙建華.混合學習的理論原理與應用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4(07).
[2] 何克抗.e-Learning的本質—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J].電化教育研究,2002(01).
[3] 林欽.基于混合學習的研究型網絡課程實施效果研究——以《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研究型網絡課程為例[D].華中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馮婷婷(1986.12- ),女,漢族,新疆烏魯木齊人,碩士研究生,新疆烏魯木齊市體育運動學校,研究方向:中等職業(yè)學校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