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政順 譚 帥
四川大學化學工程學院 (四川成都 610065)
自1991年瑞士聯(lián)邦理工學院Gr?tzel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染料敏化太陽電池(DSSC)[1]以來,其因低成本、易組裝、對環(huán)境友好等優(yōu)點而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電解質作為電荷傳輸?shù)妮d體,是DSSC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常規(guī)的電解質多是以I-/I3-為氧化還原電對的有機溶液電解質,光電轉化效率最高可達13%[2]。然而,I-/I3-電對也存在一些缺點,比如I2會腐蝕金屬電極且吸收可見光波段的光線、染料再生需要較大的驅動力[3]等,從而影響DSSC的效率及穩(wěn)定性。另一方面,有機溶液電解質存在易揮發(fā)泄漏且難封裝[4]的缺點,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DSSC的實際應用。
2010年,Wang等[5]報道了一種以5-巰基-1-甲基四唑離子及其二聚物(T-/T2)為氧化還原電對的電解質,這種電解質幾乎不吸收可見光,應用在有機溶液電解質中能達到和I-/I3-電對相當?shù)男?。Xu等[6]將該電對引入四甲基氫氧化銨的乙腈溶液并添加添加劑4-叔丁基吡啶(TBP)和LiClO4,得到了5.8%的光電轉化效率。Kawano等[7]以離子液晶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碘作為電解質應用在DSSC中,有效地解決了有機溶液電解質易揮發(fā)泄漏的問題,并獲得3.5%的光電性能和0.58的填充因子;由于離子液晶自組裝成的近晶A相雙分子層在水平方向上形成了一個二維的利于電子傳輸?shù)耐ǖ?,使該電解質比與其結構相似的離子液體電解質表現(xiàn)出更優(yōu)異的性能。隨后,Xu等[8]以1-十二烷基-3-乙基咪唑碘作為電解質應用在DSSC中,得到填充因子為0.49,光電轉化效率為2.6%的性能。上述離子液晶電解質都以I-/I3-為氧化還原電對,近期,本課題組報道了一種以T-為陰離子、長鏈烷基咪唑為陽離子制備的離子液晶電解質[9],論證了離子在近晶A相層狀微觀結構中跳躍傳遞的機理[10],該電解質在DSSC中表現(xiàn)出良好的性能。
為同時利用T-/T2電對和離子液晶電解質的優(yōu)勢,本研究以環(huán)己基苯為液晶基元制備了新型的含巰基四唑咪唑鎓的離子液晶,首先以4-(反式-4-戊基環(huán)己基)苯酚和1,6-二溴己烷為原料合成陰離子為[Br]-的離子液晶,再通過離子替換,制備目標咪唑鎓離子液晶,合成路線如圖1所示。目標化合物的分子結構用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和核磁氫譜(1H NMR)表征;通過偏光顯微鏡(POM)觀察和差示量熱掃描(DSC)曲線判斷目標化合物液晶相及溫度區(qū)間。以目標化合物為主要原料制備了離子液晶電解質,并以該電解質組裝成DSSC,測試光伏性能。
圖1 3-{6[4-(反式-4-戊基環(huán)己基)苯氧基]己基}-1-乙烯基咪唑-1-甲基-1H-四唑-5-硫醇鹽合成路線
AVANCE II-400 MHz核磁共振儀 [CDCl3為溶劑,四甲基硅烷(TMS)為內(nèi)標],德國 Bruker公司;NEXUS 670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KBr壓片),美國Nicolet公司;Q 2000差示掃描量熱儀(升溫速率為 10℃/min,N2保護),美國 TA 公司;XPL-30TF透反射偏光顯微鏡,上海巍途光電技術有限公司;CHI660E電化學工作站,上海辰華儀器有限公司。
氫氧化鉀,氯化鈉,無水硫酸鎂,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甲醇,乙酸乙酯,N,N-二甲基甲酰胺(DMF),成都科隆化學品有限公司;4-(反式-4-戊基環(huán)己基)苯酚,1,6-二溴己烷(w≥99%),5-巰基-1-甲基四唑,梯希愛(上海)化成工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化合物1與T2的制備方法與文獻[5,11]所述一致。以Z907Na染料敏化的TiO2電極為光陽極,鉑鍍摻雜氟的SnO2透明導電玻璃(FTO)電極為對電極,DSSC電極的制備、組裝及測試方法與先前文獻報道[9]相同,電池的有效面積為0.16 cm2。
在三口反應瓶中加入反應物 1(0.8 g,2.0 mmol),N-乙烯基咪唑(0.2 mL,2.2 mmol),在 N2保護下70℃加熱回流避光攪拌4 h。反應結束后,加入20 mL乙酸乙酯,充分振蕩后過濾,濾餅用乙酸乙酯沖洗2次,減壓干燥后得白色固體0.6 g,其收率為60%。1H NMR 檢測結果:δ=8.92,7.75,7.39,7.24,6.91(m,7H,Ar);δ=5.42~5.30(m,3H,CH2=CH);δ=4.70~4.06(m,4H,CH2);δ=2.72,1.43(s,2H,CH);δ=1.86~1.25(m,24H,CH2);δ=0.88(s,3H,CH3)。FT-IR結果顯示在 2919,2 851,1643,1612,1 553,1517,1449,1275,1 255,1 166 以及 829cm-1處出現(xiàn)特征吸收峰。
稱取 5-巰基-1-甲基四唑(0.084 g,0.72 mmol)和 KOH(0.042 g,0.75 mmol)加入反應瓶中,并滴加5 mL甲醇,在室溫下攪拌30 min,然后加入反應物2(0.35 g,0.70 mmol),在室溫下避光攪拌反應 12 h。反應結束后,將甲醇減壓蒸干并加入10 mL三氯甲烷,充分振蕩后過濾,取濾液減壓蒸干后得淡黃色黏稠狀產(chǎn)物0.23 g,產(chǎn)率為86%。1H NMR結果:δ=7.51,7.47,7.24,7.16,7.09,6.79(m,7H,Ar);δ=5.79~5.43(m,3H,CH2=CH);δ=4.48~3.91(m,4H,CH2);δ=3.49,0.88(s,6H,CH3);δ=2.17,1.43(s,2H,CH);δ=1.68~1.25(m,24H,CH2)。FT-IR 結果顯示在 2919,2 851,1655,1608,1557,1514,1456,1362,1274,1254,1166,829 cm-1處出現(xiàn)特征吸收峰。
分別稱取化合物 3(0.054 g,0.10 mmol)和二硫化物T2(0.012 g,0.05 mmol),加入燒杯中,然后加入TBP 的乙腈溶液(0.8mL,0.125mol/L)和 LiClO4的乙腈溶液(0.2mL,0.05mol/L),最后加入 2mL 三氯甲烷,振蕩使其充分混合,在常溫常壓下使溶劑完全揮發(fā)即得含T-/T2電對的電解質LCE。
化合物3的化學結構通過紅外和核磁圖譜確認。圖2所示紅外圖譜中:2919及2851 cm-1處表現(xiàn)出烷烴鏈段的伸縮振動吸收峰;1655 cm-1處表現(xiàn)出C=C烯烴鍵的伸縮振動吸收峰;1 608,1 514以及1 456 cm-1處表現(xiàn)出苯環(huán)骨架的3個伸縮振動吸收峰;1 557 cm-1處表現(xiàn)出N=N鍵的伸縮振動吸收峰;1362 cm-1處表現(xiàn)出C—S鍵的伸縮振動吸收峰;1 274,1 254及1 166 cm-1處對應C—O—C鍵的伸縮振動吸收峰。
圖2 化合物3的紅外圖譜
化合物3的核磁圖譜如圖3所示。結果表明3的分子結構中含有苯環(huán)、咪唑環(huán)、甲基和乙烯基等官能團。由3的FT-IR圖譜和1H NMR圖譜綜合判斷,化合物3為預期合成的目標產(chǎn)物。
圖3 化合物3的核磁氫譜圖
用POM觀察化合物3的織構變化。在室溫下可以看到清晰的焦錐結構[圖4(a)],表現(xiàn)出近晶A相的液晶相特征。由室溫開始加熱,初始階段在視場內(nèi)沒有明顯的變化,直至190℃附近視場變暗,液晶相消失,對應DSC二次升溫曲線中在187℃出現(xiàn)的吸熱峰,為近晶A相向液相轉變溫度點。持續(xù)加熱到200℃后開始降溫,在160℃附近視場重新變亮,出現(xiàn)近晶A相結構,對應DSC降溫曲線中在164℃出現(xiàn)的放熱峰,為液相向近晶A相轉變溫度點。降溫至室溫,視場無明顯變化,仍為近晶A相織構。
類似地,電解質LCE在室溫下仍可觀察到近晶A相織構[圖4(b)],升溫過程中90℃后進入各向同性狀態(tài),降溫過程中80℃之下又出現(xiàn)液晶相??梢?,在化合物3中添加了T2,TBP及LiClO4后,并沒有改變其液晶相狀態(tài),僅使其液晶相溫度區(qū)間變窄,但仍為室溫液晶。
圖4 室溫下化合物3(a)和電解質LCE(b)的偏光顯微織構圖
在太陽光模擬器照射下,用電化學工作站測試由電解質LCE組裝的DSSC的伏安特性曲線,光照強度為100 mW/cm2(AM1.5),室溫條件下電池的電流電壓曲線如圖5所示。由開路電壓Voc與短路電流密度Jsc,計算出填充因子FF和光電轉化效率η,結果顯示:在室溫時,電池的Voc為0.45 V,Jsc為7.9 mA/cm2,對應的FF為0.645,η為2.3%。電池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Voc較小,這可能是受T-/T2電對有限的電荷結合效率所影響;另一方面,環(huán)己基苯基元的剛性過強,可能使電荷的擴散傳輸受到一定限制。值得注意的是,電池的填充因子較大,表現(xiàn)出良好的輸出性能,可見電解質LCE在液晶相下與電極界面充分接觸,且有較高的電荷傳輸效率。
圖5 室溫條件下DSSC的伏安特性曲線
通過離子取代反應合成了離子液晶3-{6[4-(反式-4-戊基環(huán)己基)苯氧基]己基}-1-乙烯基咪唑-1-甲基-1H-四唑-5-硫醇鹽,并用FT-IR和1H NMR驗證了其分子結構。添加T2及添加劑制成電解質后,POM觀察及DSC曲線顯示電解質在室溫下呈現(xiàn)近晶A相,各向同性溫度轉變點為90℃,該液晶相溫度區(qū)間正好滿足DSSC的工作溫度要求。將電解質應用在DSSC中測量伏安特性,標準光強下獲得了2.3%的光電轉化效率和0.645的填充因子;較高的填充因子表明基于巰基四唑/二硫化物氧化還原電對的離子液晶電解質在DSSC中具有可觀的應用前景。后續(xù)研究中可通過替換剛性更弱的液晶基元開發(fā)低黏度的離子液晶電解質,來增強離子的擴散傳遞過程,從而進一步提升巰基離子液晶電解質的光電性能。另一方面,化合物3的分子結構末端不飽和烯烴鍵的存在,使其可通過原位聚合或溶液熱聚合合成保留了液晶相結構的固態(tài)電解質,大幅提升DSSC的穩(wěn)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