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富連成藏《長生殿》(時劇)初探*

      2019-03-28 01:42:32康保成
      文化遺產(chǎn) 2019年2期
      關(guān)鍵詞:長生殿居士昆曲

      康保成

      孫萍、葉金森主編之《富連成藏戲曲文獻(xiàn)匯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6)第11冊收有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刊《長生殿》(時劇)。這一劇本,無論對于解決《長生殿》(時劇)的文本性質(zhì),還是界定“時劇”究竟屬于昆唱抑或弦索變體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劇本還提供了晚清北京劇壇的一些史料線索。

      按《探究》的標(biāo)點,“時劇”二字在書名號之內(nèi),這是我們需要注意的第一點。其次,《探究》所提到的傅惜華《皮黃劇本作者草目》一文,先連載于1935年4、5月間天津《大公報·劇壇》,后收錄于《傅惜華戲曲論叢》(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07)。據(jù)傅文云,《草目》所著錄諸劇,均為“余歷年目睹,及個人所藏,皮黃劇本之作家可考知者?!薄恫菽俊分浽疲骸啊堕L生殿》,清四樂齋主人撰。主人姓氏里居不詳,清末人。一名《定中原》。自《聽政》起,至《刺逆》止,共八出。演唐玄宗朝安祿山之變,以郭子儀為主。有光緒二十三年排印本?!盵注]傅惜華:《皮黃劇本作者草目》,《傅惜華戲曲論叢》,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07年,第355、359頁。這個著錄的特點是:第一,“時劇”二字并未出現(xiàn),也就是說,傅文并不把“時劇”當(dāng)做劇名。第二,傅文的確是把《長生殿》(時劇)當(dāng)做皮黃劇本的。

      《探究》所引王永健《長生殿節(jié)選本》一文,提到《長生殿》(時劇)時云:

      值得一提的是,光緒十一年(1885),四樂齋主人著有《長生殿》時劇八折:《聽政》《洗兒》《平番》(應(yīng)為《平蕃》,引者注)《演獵》《逼反》《勸行》《誓師》和《刺逆》,全劇本采用七字、十字句,其中以《逼反》最精彩。此劇于光緒二十三年(1987)排印出版。(參見周明泰《道咸以來梨園系年小錄》,中國藝術(shù)中心1985年內(nèi)部資料)這本八折的《長生殿》雖系時劇,而非昆劇,卻同樣說明直到清末,《長生殿》仍為觀眾和作家所喜愛。[注]王永?。骸堕L生殿節(jié)選本》,謝柏梁、高福民主編:《千古情緣:〈長生殿〉國際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527頁。

      這里也未把“時劇”當(dāng)做劇名。作者指出:“四樂齋主人”所著《長生殿》是“時劇”,并非“昆劇”。但什么是“時劇”?則語焉不詳。且從上文引用《道咸以來梨園系年小錄》來看,作者似未獲親見這個劇本。按周明泰《道咸以來梨園系年小錄》(以下簡稱《小錄》)在“光緒十一年乙酉”下著錄:

      退庵居士藏《長生殿》時劇一冊,系光緒十一年乙酉九月四樂齋主人著。至二十三年丁酉四月,亦囂囂齋主人排印并校字。內(nèi)分八折:《聽政》《洗兒》《平蕃》《演獵》《逼反》《勸行》《誓師》《刺逆》。以第六折為最精彩。全劇七字、十字句皆有。[注]周明泰:《道咸以來梨園系年小錄》,北京:學(xué)苑出版社,《民國京昆史料叢書》 第十四輯,影印民國二十一年商務(wù)印書館鉛印本,2013年,第317-318頁。本文引《小錄》均據(jù)此版本,以下不再注出。

      兩相對照,王文顯然從《小錄》而來。所不同的是,《小錄》除指出本劇的作者之外,還明確指出劇本的收藏者為“退庵居士”。巧合的是,富連成藏本很可能就是“退庵居士”收藏的本子,這一點容后敘。

      除《探究》提到的傅、王二文之外,阿英編《晚清戲曲小說目》對此劇有著錄,并引錄了該劇作者的“短序”[注]阿英編:《晚清戲曲小說目》,上海:上海文藝聯(lián)合出版社1954年,第55頁。,蔡毅編《中國古典戲曲序跋匯編》則把“短序”當(dāng)做“跋文”予以收錄[注]蔡毅編:《中國古典戲曲序跋匯編》,濟(jì)南:齊魯書社1989年,2545頁。。那么,作者的自述究竟是“序”文還是“跋”文?“時劇”為什么被當(dāng)成了劇名?如果不是劇名,那作者為什么刻意標(biāo)明“時劇”?此劇的作者“四樂齋主人”是誰?收藏者“退庵居士”是誰?刊刻者“亦囂囂齋主人”是誰?這個劇本究竟是否屬于皮黃劇本?隨著《富連成藏戲曲文獻(xiàn)匯刊》影印出版,研究者得以親見這一劇本,上述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問題應(yīng)當(dāng)基本上可以得到解決了。

      《長生殿》(時劇)收錄于《富連成藏戲曲文獻(xiàn)匯刊》第11冊第333-376頁,惟《匯刊》“目錄”謂其為“鈔本”,非是。經(jīng)與周明泰《小錄》 相對照,《匯刊》影印本之底本與北大圖書館藏光緒二十三年(1897)亦囂囂齋主人排印本為同一版本。此劇封面,在長方形雙線框內(nèi)豎排“長生殿時劇”五字,“時劇”與“長生殿”三字連排且字號字體均相同。背面單線框內(nèi)分兩行標(biāo)明“光緒丁酉三月排印”。目錄頁首行大字豎排“長生殿時劇目錄”,并有小字注云:“俗名定中原”。目錄頁背面有題署如下:

      《長生殿》八折,原系游戲之筆,于一切時劇腔調(diào)或多未諧。倘有演唱者,不妨隨意更改,但不可為俗筆所誤耳。時在光緒十一年乙酉秋九月,四樂齋主人識。

      原刊本的封面、目錄及作者題署非常重要,它可以幫助我們了結(jié)不少疑問。首先,刊本將“長生殿”與“時劇”連排,這大概就是某些學(xué)者將“時劇”當(dāng)作劇名,寫成《長生殿時劇》的原因。但從作者題署來看,“時劇”非但不是劇名,而且也與當(dāng)時的“時劇腔調(diào)”并不協(xié)調(diào)。其次,序文通常置于劇前,跋文則置于劇末。但這個題署,放在全劇正文之前,其內(nèi)容卻更像跋文。這大概就是有人把它當(dāng)作“短序”,有人把它當(dāng)作“跋”的原因。

      根據(jù)作者題署,此劇作者為“四樂齋主人”。傅惜華《皮黃劇本作者草目》云此人“姓氏里居不詳,清末人?!逼裎匆娪腥丝汲觥八臉俘S主人”是何許人。我推測,此人即大清道光皇帝的親孫子、敦郡王奕誴的第四子愛新覺羅·載瀛。李治亭編《愛新覺羅家族全書》第八冊《書畫攬勝》有《載瀛小傳》如下:

      載瀛(1859-1930),惇勤親王奕誴(道光帝旻寧第五子)第四子。鑲白旗。生于咸豐九年(1859),封不入八分輔國公,承襲多羅貝勒,歷任宗人府宗正、內(nèi)廷行走、御前行走、鑲黃旗漢軍副都統(tǒng)、正藍(lán)旗護(hù)軍統(tǒng)領(lǐng)、東陵守護(hù)大臣、馬蘭鎮(zhèn)總兵、鑲黃旗漢軍都統(tǒng)等職。長于古琴演奏;工繪畫,善作走獸、鞍馬,尤以畫馬名揚于世,所作造型準(zhǔn)確、體態(tài)生動、立體感強,馬匹側(cè)后多配以山水、林石,其筆法受宮廷畫家郎世寧畫風(fēng)影響頗深。一生熱愛丹青,對子女專事書畫藝術(shù)有極大影響和熏陶,其子溥伒、溥僩、溥佺、溥佐等均為中國現(xiàn)代著名書畫家。[注]李治亭編:《愛新覺羅家族全書》第八冊《書畫攬勝》,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88頁。

      在金哲主編之《中國近現(xiàn)代繪畫精選集》上,我們看到了兩幅載瀛的畫作,并以此坐實了載瀛號“四樂齋主人”及“春園居士”。第一幅是載瀛和他兒子溥伒合作的《幽蘭仙蝶圖》,此圖右上題字“已巳初冬春園載瀛寫生,時年七十有一”,題字下鈐有“春園居士”“四樂齋印”兩枚印章。圖的右下方題“溥伒寫石”四字,旁鈐有“雪齋”印章(溥伒號“雪齋”)??芍水嫷幕ú荨w蝶為載瀛所畫,而山石則出自其子溥伒手筆。雖為二人合作,但父子間心有靈犀,使此畫天衣無縫,堪稱精品。第二幅為載瀛所畫的《駿馬圖》,此圖左上題字“庚午仲春四樂齋主人寫真”,題字下鈐有“春園居士”“心正筆正”兩枚印章。[注]金哲主編:《中國近現(xiàn)代繪畫精選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20頁、121頁。我推測,號“四樂齋主人”的載瀛,即《長生殿》(時劇)的作者。此劇作于光緒十一年(1885),時載瀛26歲,若按虛歲是27歲。

      《小錄》謂此劇收藏者為“退庵居士”。富連成藏本在題署末行下鈐有四字藏書印章一枚,右半邊陰文為“退庵”,左半邊陽文為“文麟”,合稱應(yīng)是“退庵文麟”。毫無疑問,富連成藏本,應(yīng)該就是周明泰《小錄》中所說的“退庵居士”收藏的本子。這未免也太巧了!

      晚清號“退庵居士”的名士有好幾位,收藏《長生殿》(時劇)的,應(yīng)該是著名京劇票友老生文瑞圖。此人在清末北京劇壇上赫赫有名。周明泰《小錄》多處提到此人,且在“咸豐九年巳未”下有此人《小傳》:

      票友老生文瑞圖生,姓田原名文麒,號瑞圖,京旗內(nèi)務(wù)府人。由內(nèi)務(wù)府堂筆帖式出身,歷升主事員外郎郎中,及候補三院卿護(hù)軍,參領(lǐng)銜管理頤和園造辦處、昇平署事務(wù)。父名師曾,總管內(nèi)務(wù)府大臣、兵部尚書。瑞圖以事革職,永不敘用。遂改名文麟,唱學(xué)奎派,晚年別號退庵居士。[注]周明泰:《道咸以來梨園系年小錄》,第260頁。

      又,《小錄》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孫菊仙小傳》下記,四喜班班主梅巧玲去世后,“其徒余紫云、李硯儂接充班主,以營業(yè)不佳報散。該班值事人姚增祿、汪立中、玉五等邀退庵居士接倒該班,由時小福充班主,仍賠累不堪。四十三歲(指孫菊仙年齡,引者注)癸未,遂由退庵居士要求菊仙由嵩祝成班改搭四喜班,與王九齡、張勝奎、楊貴云、羅壽山、葉中定、楊隆壽、慶春圃等原有角色,并添約譚鑫培、吳燕芳、穆鳳山、余玉琴、朱桂元、吳順林等同演。[注]周明泰:《道咸以來梨園系年小錄》,第222頁?!眲⒔B唐主編之《民國人物小傳》在《孫菊仙小傳》中提到此事,并增添了“退庵居士”被刺的情節(jié):

      巧玲歿后,其徒余紫云、李硯儂接充班主,以營業(yè)不佳報散。值事人姚增祿、汪立中等,邀票友老生退庵居士文瑞圖接辦“四喜班”,由時小福充班主,仍賠累不堪。九年,退庵居士要求菊仙由“嵩祝成班”改搭“四喜班”,允之。由于菊仙離去,“嵩祝成班”竟因此報散。孫加入“四喜班”后,初演于“康樂園”第一日,“嵩祝成班”管事因生計所關(guān),糾眾懷利刃,謀入園刺退庵居士,不果。[注]劉紹唐主編:《民國人物小傳》第7冊,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5年,第221頁。

      “嵩祝成班”原由宮中龐太監(jiān)、劉太監(jiān)等組班,由于班中角色病故而請孫菊仙入班幫忙,“退庵居士”勸菊仙改搭“四喜班”而造成“嵩祝成班”散班,因此才發(fā)生了他本人被刺事件。以此可見“退庵居士”在梨園行的影響。

      光緒十五年(1889),左都御史許應(yīng)骙、副都御使楊頤的手下在慶和園尋釁滋事,官府“欲將慶和園封門并飭革該園”,“孫菊仙會同楊月樓、余潤仙暨各園園主、班主,與退庵居士商議,罷業(yè)七日,零碎角色糊口無資,由退庵居士集款四千八百吊,散放各班。后孝欽后聞知,特賞九千六百吊,命退庵居士會同各班主,分給貧苦角色,每班約得一千二百吊。并奉懿旨,令許應(yīng)骙、楊頤將滋事六人交出,在慶和園門前枷號十日示眾?!盵注]周明泰:《道咸以來梨園系年小錄》,第323-324頁。于此可見,退庵居士文瑞圖,這個曾經(jīng)管理過“昇平署事務(wù)”的京劇票友竟然可以通天,他雖被朝廷革職,但依然可以游走于戲班與王府乃至皇宮之間。順便提及,退庵居士文瑞圖與《小錄》作者周明泰是相識的?!缎′洝吩谡劶肮饩w十五年梨園行罷業(yè)事件時,用的是“退庵居士述”的口吻,可見此事是“退庵居士”講述給周明泰的。

      又,王芷章《清代伶官傳》在“姚阿本小傳”下記光緒九年八月:“恭親王府中堂會,用四喜班底加外串,阿奔與朱素云嘗合演《雅觀樓》一出,事見退庵居士所藏四喜戲單。[注]王芷章:《清代伶官傳》,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4年,第464頁。”以此可知,“退庵居士”好收藏,他收藏貝勒載瀛的劇作完全在情理之中。富連成科班成立后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并和前清諸王府的京劇迷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樣看來,“退庵居士”收藏的本子后來流入富連成科班,就不值得大驚小怪了。

      《長生殿》(時劇)在作者題署的下一行,又有如下文字:“二十三年丁酉四月,亦囂囂齋主人排印并校字?!边@個“亦囂囂齋主人”是誰?目前難以確考。孟子曰:“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孟子·盡心上》)意思是:別人理解我,輕松而快樂;別人不理解我,也輕松而快樂。晚清通州雷學(xué)淇以“亦囂囂齋”為室名號[注]陳乃乾編:《室名別號索引》,北京:中華書局1957年,第71頁。,但他主要活動在道光時期,比載瀛的時代要早。光緒間河南永城人呂遐繹、中國國務(wù)院前副總理吳儀的外祖父喻肖溪(1868-1925)均著有《亦囂囂齋詩文集》,但似均與《長生殿》(時劇)的刊刻無關(guān)。清末湖北拔貢生謝庭書撰有《亦囂囂館詩集四卷》》,此人能畫(見清李放《畫家知稀錄》),是否與載瀛有關(guān)待考。

      《長生殿》(時劇)共八出,出目已見上文所引周明泰《小錄》。顯而易見,此劇雖劇名沿襲了洪昇的《長生殿》原著,但實際上作了大量刪改,五十出戲被刪得只剩下八出,李楊愛情主線完全不見了。即使僅剩下的以郭子儀平息叛亂為主線的八出戲,也把原著改得面目全非。

      “時劇”第一出《聽政》,大致相當(dāng)于洪昇原著第十三出《權(quán)訌》,寫楊國忠和安祿山一同“面圣”,卻又把原著在第十出《疑讖》出現(xiàn)的郭子儀扯進(jìn)來。

      第二出《洗兒》,寫楊貴妃為義子安祿山“洗兒”,原著無,為“時劇”所加。本來,這件事是有史料和前人戲曲作品為依據(jù)的。《資治通鑒》卷二一六載:“上聞后宮歡笑,問其故,左右以貴妃三日洗祿兒對。上自往觀之,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辈⒁虼艘隽恕暗撋匠鋈雽m掖不禁,或與貴妃對食,或通宵不出,頗有丑聲聞于外”等記述[注]《資治通鑒》,北京:中華書局校點本,第2662頁。。元白樸的《梧桐雨》雜劇在“楔子”部分有如下描寫:

      (正末云)不知后宮中為什么這般喧笑?左右,可去看來回話。(宮娥云)是貴妃娘娘與安祿山做洗兒會哩。(正末云)既做洗兒會,取金錢百文,賜他做賀禮。就與我宣祿山來,封他官職。[注]王季思主編:《全元戲曲》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0年,第489頁。

      然而,洪昇卻沒有理會這些史料,而是毫不遲疑地把它們丟棄了,因為他要寫一個“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的楊貴妃,因此“凡史家穢語,概削不書。[注]洪昇:《〈長生殿〉自序》,引自竹村則行、康保成:《〈長生殿〉箋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頁。”“時劇”有意把原著丟棄的部分添加進(jìn)來,并不符合原著主旨。這一出還把虢國夫人、秦國夫人也扯進(jìn)來,與安祿山打情罵俏,更顯無聊。

      第三出《平蕃》,寫郭子儀帥軍平息并收伏西羌葉護(hù),既與史料不合,也是原著中根本未予提及的。

      第四出《演獵》,大致上相當(dāng)于原著第十七出《合圍》,但把安祿山手下的史思明等四將改成了子虛烏有的參軍“莊嚴(yán)”,并讓原著第三十四出《刺逆》才上場的李豬兒提前上場,意在為后來的《刺逆》做鋪墊。

      第五出《逼反》,截取原著第二十出《偵報》、第二十三出《陷關(guān)》,把原著中郭子儀、安祿山等人口述的部分改為明場演出。

      第六出《勸行》,大致相當(dāng)于原著第二十四出《驚變》和第二十五出《埋玉》。

      第七出《誓師》,大致相當(dāng)于原著第三十一出《剿寇》。

      第八出《刺逆》,大致相當(dāng)于原著第三十四出《刺逆》、第三十五出《收京》。

      總之,在“時劇”的八出戲中,有兩出是洪昇原著中所根本沒有的,其余六出利用了原著的一些情節(jié),或刪削,或綴合,或增添,改動相當(dāng)大。所謂“大致相當(dāng)”者,僅指主要情節(jié)而言,其細(xì)節(jié)以及唱、白、科范提示等均重新寫過,與原著幾乎沒有共同之處。

      那么這個劇本用的是何種聲腔呢?正如周明泰《小錄》所言,此劇采用的是七字句、十字句,很明顯不是昆曲,而是亂彈的句法。以下略舉數(shù)例。第一出《聽政》唐明皇(小生扮)上場唱:

      紅光起日東升景陽鍾響,想當(dāng)年遭國亂重整朝綱。

      到如今才落得太平有象,多虧了眾文武扶保孤王。

      這是典型的十字句唱詞。同出末尾楊國忠(凈扮)唱七字句:

      聽一言來心好惱,大罵無知小兒曹。

      低下頭來生計謀,教你難防笑里刀。

      以上是皮黃或梆子劇本常用的齊言體的十字句、七字句唱詞,這類唱詞在全劇中占絕大多數(shù),可見傅惜華把《長生殿》“時劇”定位為皮黃劇本是不錯的。但劇本第二出楊貴妃(旦扮)出場,唱的卻是六句不夠整齊的歌詞:

      獨坐在皇宮院悶悠悠,清晨起巧梳妝才下朱樓。

      御園中牡丹開香風(fēng)透,說不盡皇家富貴風(fēng)流。

      宮蛾女?dāng)v扶俺漫漫行走,等候了駕還宮攜手同游。

      同出還有“雜唱昆曲”的提示,唱詞是:“郎當(dāng)郎當(dāng),福壽綿長,紅綾被裹之個大騷羊。誰敢說荒唐,誰敢說荒唐?!庇痔崾荆骸岸椒话邕B相上演畢叩首下,二私坊艷妝上合唱昆曲一支叩首下,武旦短衣上對舞雙劍畢叩首下,象奴牽象上跪獻(xiàn)酒杯叩首下,二武士牽二馬上相對舞畢叩首下?!惫饩w年間,皮黃已經(jīng)穩(wěn)居于京師劇壇之首,但昆曲和其它聲腔并未完全退出舞臺,這種描寫看似無心,實際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宮中演戲的實情。

      另從古典戲曲的刊刻習(xí)慣來看,一般唱詞用大字,念白和科范提示用小字。但這個劇本的唱詞、念白同用大字,少數(shù)科介一般用小字,有的也混入大字行列。這顯然與一般的刊刻規(guī)范不合,或反映出從傳統(tǒng)的雜劇、傳奇向皮黃劇本刊刻風(fēng)格靠攏的某種轉(zhuǎn)向。

      這個劇本標(biāo)明《長生殿》(時劇),但作者自己又說此劇“于一切時劇腔調(diào)或多未諧?!蹦敲?,這個劇本究竟是不是“時劇”呢?那得先看什么是“時劇”。

      徐扶明較早注意到這個問題,他說:“時劇的‘時’,就是時興、時尚的意思?!薄霸诋?dāng)時,也有把時劇稱為‘雜劇’。《綴白裘》就是把《花鼓》《借靴》《賣胭脂》《打面缸》 等,列入‘雜劇’”?!爱?dāng)時時劇,包括著多種戲曲聲腔的劇目,有梆子腔、高腔、羅羅腔、柳枝腔、弦索腔等。”[注]徐扶明:《昆劇中“時劇”新探》,《藝術(shù)百家》1990年第1期。武俊達(dá)指出:

      昆曲所用曲牌除南北曲外,還有一部份“時劇”所用曲牌頗為混雜,就成書于乾隆末年葉堂編《納書楹曲譜》所收時劇十四出及標(biāo)名時劇實為散曲的九部散套來看,所用曲牌近五十種,其中有些是從昆劇南、北曲變化而來,如【山坡羊】【梧桐樹】【新水令】【點絳唇】等等;有些是從明清民歌發(fā)展而來,如【駐云飛】【鎖南枝】【掛枝兒】【寨兒令】等等;有些則是引用其它聲腔,如《借靴》所用“延索調(diào)”實為“弦索調(diào)”的訛記,《羅夢》所用“弋陽調(diào)”引自“弋陽腔”。[注]武俊達(dá):《昆曲唱腔研究》,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年,第30頁。

      吳新雷主編的《中國昆劇大辭典》“時劇”條(本條作者為顧聆森)云:

      時劇,昆班藝人俗創(chuàng)或從花部中吸收時興流行的小戲,“時”就是時興、時尚的意思。因地方戲中有些生動活潑的短劇,通俗易懂,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昆班便加以吸取、溶化、俗創(chuàng)為昆戲。如乾隆十四年(1749)編刊的《弦索調(diào)時劇新譜》中,收錄了《思凡》《羅夢》《借靴》《磨斧》《夏得?!返榷畟€折子戲,就是從弋腔、高腔、梆子腔、弦索調(diào)中移植過來的。蘇州葉堂編刊的昆曲范本《納書楹曲譜》也在《外集》中收錄了流行的《僧尼會》《王昭君》《花鼓》等時劇。宣鼎畫的《三十六聲粉鐸圖詠》中也記載了《過關(guān)》《拿妖》等昆腔丑角戲中的時劇。這些戲碼為昆腔注入了新鮮血液,增強了新的活力。[注]吳新雷主編:《中國昆劇大辭典》,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2年,第47頁。

      那么“時劇”究竟算不算昆曲或者昆曲的變種呢?徐文武、劉崇德《清代弦索時劇與昆曲》一文認(rèn)為:“清代時劇不是昆曲之變,而是昆曲與其他聲腔劇種交融并流的一個例子,是昆曲與其他聲腔交流融合的一個側(cè)面反映。昆曲在定型之后的近兩三百年發(fā)展流傳過程中,不斷地吸收新的時調(diào),與其他聲腔交流與融合。在保持相對獨立的前提下,增加自身的藝術(shù)創(chuàng)新?!盵注]徐文武、劉崇德:《清代弦索時劇與昆曲》,高福民、周秦主編:《中國昆曲論壇2005》,蘇州:蘇州大學(xué)出版社2005年,第133頁。

      其實,討論“時劇”的歸屬問題,還要看它的來源。我大體上同意徐文武、劉崇德的看法,現(xiàn)將本人的主要觀點歸納如下:

      《太古傳宗》《納書楹曲譜》中的“時劇”,來自“弦索腔”。中國戲曲自宋金、宋元時期便有北曲雜劇、南曲戲文之分。其中北曲用三弦、琵琶一類的弦樂器伴奏,又稱“弦索腔”。弦索不僅用于戲曲,更早是用于講唱文學(xué),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diào)》就是最早的弦索講唱。明中葉以降,北方產(chǎn)生了大量俗曲,就是“弦索腔”的延伸。所謂“俗曲”,亦即明清兩代民間流行的時尚小曲,也稱“俚曲”或“小曲”。李開先、顧起元、沈德符等記錄的俗曲曲牌有【鎖南枝】【傍妝臺】【山坡羊】【泥揑人】【鞋打卦】【耍孩兒】【駐云飛】【醉太平】【鬧五更】【寄生草】【羅江怨】【哭皇天】【干荷葉】【粉紅蓮】【桐城歌】【銀紐絲】【打棗竿】【掛枝兒】等數(shù)十種。這些曲牌,雖然名稱與南北曲曲牌相同,但實際上詞格和唱法卻與南北曲迥異。俗曲在當(dāng)時影響巨大,沈德符謂其“不問南北,不問男女,不問老幼良賤,人人習(xí)之,亦人人喜聽之。以至刊布成帙,舉世傳誦,沁人心腑。其譜不知從何來,真可駭嘆!”[注]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647頁。俗曲不僅用于清唱,而且還進(jìn)入到北方宣卷和道情講唱之中。到明末,俗曲進(jìn)入戲曲。清康熙年間,蒲松齡的《禳妒咒》通篇采用俗曲,成為俗曲體戲曲的代表作??滴踔燎〕趿餍械乃浊w戲曲,被稱為“時劇”,其劇目有《思凡》《僧尼會》《大王昭君》《小王昭君》《花子拾金》《蘆林》《夏得?!贰读_和做夢》《醉楊妃》《紅梅算命》《金盆撈月》《曠野奇逢》《臨湖》《踢球》《花鼓》《唐二別妻》《借靴》《磨斧》等。這些劇目所使用的俗曲曲牌有【山坡羊】【玉嬌枝】【駐云飛】【四邊靜】【掛真兒】【竹馬兒】【誦子】【耍孩兒】等。早期南戲本是我國最早的俗曲體戲曲,但由于它被傳奇所使用的規(guī)范的曲牌聯(lián)套體制所替代所遮蔽,故阻斷了它對明末清初新一輪俗曲體戲曲的直接影響。于是,明中葉以來產(chǎn)生的俗曲,經(jīng)與弦索清唱和宣卷、道情的結(jié)合,萌生出了俗曲體戲曲亦即“時劇”,并開始了它先由北向南,再由南及北的傳播過程,并在傳播中不斷壯大。[注]參拙文:《試論俗曲體戲曲及其在中國戲劇史上的地位——以蒲松齡〈禳妒咒〉為中心》,《文史》2018年第4輯。

      簡言之,按照我們的理解,所謂“時劇”,就是用明中葉以來的時尚俗曲連成的戲曲。所以,判斷一個劇本是否屬于“時劇”,要看它是否使用了俗曲曲牌。《長生殿》(時劇)基本使用齊言體唱詞,只不過上引第二出楊貴妃所唱的六句不夠整齊的歌詞,或者留下了俗曲的痕跡(從長短句向齊言過渡)亦未可知??偟膩砜?,該劇本雖未標(biāo)出板式,但仍舊是一個亂彈本子,不符合“時劇”的標(biāo)準(zhǔn)。

      這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刊本將劇名與“時劇”連排成“長生殿時劇”,而作者卻聲明:此劇“于一切時劇腔調(diào)或多未諧”。標(biāo)出“時劇”的用意,其一是為了區(qū)別于洪昇的《長生殿》原著,其二是為了區(qū)別于昆曲。而作者的聲明,才將此劇排除在真正的“時劇”之外。

      猜你喜歡
      長生殿居士昆曲
      昆曲
      幼兒100(2024年13期)2024-04-24 08:37:00
      青塘居士詩詞選
      中華詩詞(2020年1期)2020-09-21 09:24:30
      成雙結(jié)對
      趣味語文
      長恨歌
      飛魔幻A(2019年11期)2019-02-06 03:58:09
      大江東去浪千疊——百戲之祖“昆曲”
      補園和昆曲
      蘇州雜志(2016年6期)2016-02-28 16:32:28
      愛在昆曲里,化成一片舊時月色
      錦襪易生塵 何處覓長生——《長生殿》中“看襪”情節(jié)的文化解讀
      名作欣賞(2014年29期)2014-02-28 11:24:30
      高云連環(huán)畫 《長生殿》選頁
      蒙山县| 策勒县| 观塘区| 长武县| 黄骅市| 祁阳县| 永修县| 册亨县| 六安市| 离岛区| 永吉县| 日土县| 济阳县| 图片| 南昌市| 高雄市| 益阳市| 高碑店市| 保康县| 中宁县| 芜湖县| 台江县| 类乌齐县| 林西县| 连城县| 安徽省| 岳阳县| 神木县| 津南区| 灌南县| 景德镇市| 绍兴市| 新蔡县| 历史| 旅游| 香港 | 普陀区| 班戈县| 西峡县| 大丰市| 邛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