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在我童年的記憶里,神戶,是個出現(xiàn)頻率很高的地名,它是天津的友好城市,水上公園里有個可以劃小船、過紅橋的神戶園,食品街里有個特別神秘的神戶餐廳……于是,當我在很多年后漫步在神戶的街頭,遇見那些并不熟悉的人與風景時,心里時時涌起一種難以言說的親切。神戶和京都、大阪構成日本近畿地區(qū)的發(fā)展中心——京阪神都市圈,也許在一般游客看來,它的名氣遠遠比不上兩位近鄰,所以非常幸運地保有了一份寧靜從容?;叵肫饋?,我好像也是這樣的“游客”,去過神戶好多次,要么是去有馬洗溫泉,要么是去淡路看水仙花,要么是去姬路爬“白鷺之城”,對這座城市本身,卻總是匆匆路過。但是,每當有人問我:在日本去過的最美麗、最難忘的城市是哪一座?我總是不假思索地回答:“神戶!”
2004年初秋,在宇治高中的第二個學期剛剛開始,盡管每星期要對付整整六個班的中學生,盡管每天為了“還債”而省吃儉用,但還是忍不住想要去看看和宇治川不一樣的風景?!案F游”往往是最費腦筋的,既要經濟實惠,又要性價比極高,我和兩個在日本留學的女孩兒經過反復研討論證,終于選定神戶為周末游的目的地。那兒離京都不遠,選擇價格低廉的電車,倒來倒去也花不了太多時間,而且那里還有我們向往的許多東西——溫泉、海港、中華街和小洋樓。于是,在一個周五的下午,我們興高采烈地踏上了去神戶的旅程。
別說新干線了,就是JR電車都嫌貴,巴士、京阪、阪急、神戶電鐵……各種交通工具一通換乘,三個囊中羞澀的打工仔終于在天黑的時候到達了日本三大名泉之一、大將軍豐臣秀吉的最愛——有馬溫泉。其實,不管你是坐神氣的新干線而來,還是乘坐便宜的私鐵,最后帶你抵達有馬的都是一列古樸的小火車,它只有一站:有馬口——有馬溫泉,每15分鐘一班。各種鐵路之間的換乘時間一定經過了嚴格的測算,每次換乘都不會等太久。不管什么時候,當你在有馬口車站下車的時候,一列紅白相間的小火車總是在對面站臺靜靜地迎候著你,那一刻,旅途的緊張勞頓也好,平日的繁雜忙碌也好,早已在不知不覺間轉化為期待。
有馬是日本關西地區(qū)最古老的溫泉勝地,關于它的起源和發(fā)展有許多富于神話色彩的傳說。相傳在神的時代,大己貴命和少彥名命兩位神祇路過有馬這個地方時,偶然看到三只受傷的烏鴉在一個小水洼里沐浴,一連好幾天,身上的傷竟不治而愈,他們不禁恍然大悟:原來從這小水洼里涌出來的就是有著神奇功效的溫泉呀!從此,人們開始對溫泉進行開發(fā)利用,而這三只烏鴉也得到了有馬的永久居住權,成為這里的“名譽村民”,人稱“有馬三烏鴉”。事實上,真正讓有馬聲名大振的是飛鳥時代兩位天皇的駕臨,據《日本書紀·舒明記》和《釋日本紀》所載,舒明天皇與孝德天皇先后于公元631年、647年來有馬入浴,在這個小地方一住就是80多天,無數王公貴族隨行?;蛟S這兩位天皇可以算作有馬最初的粉絲,而有馬溫泉真正的開創(chuàng)者則是公元8世紀的名僧行基。據傳,行基此前在大阪挖掘昆陽池的時候,曾經遇到一個人,那人見了他就不停地叩拜,說:“我身患惡疾,苦不堪言,聽聞有馬山間的溫泉能夠治愈我的病,請您一定帶我去有馬好嗎?”行基動了惻隱之心,答應帶他去有馬,還不厭其煩地滿足了他的很多要求。行到中途,那人突然化身金光閃閃的佛陀,叮囑行基一定要振興有馬溫泉,而后就乘紫云東去了。行基感嘆不盡,趕緊將親手抄錄的經書埋在泉底,并且雕刻了與真人身高相仿的藥師如來像供奉在一宇堂,此后,他在有馬筑池、掘溝、建堂、架橋,開創(chuàng)了有馬溫泉鄉(xiāng)的雛形。文化綺麗的平安時代,皇親國戚、文人雅士紛紛造訪有馬溫泉,女作家清少納言在《枕草子》中也把它稱為最好的溫泉之一。
1097年,有馬遭遇洪水,荒廢達一個世紀,直到一位叫仁西的僧人在曠日持久的源平合戰(zhàn)之后,從奈良來到有馬。他說自己途經熊野神社的時候,偶得一夢,在夢中聽到一個聲音:“有馬的山間有溫泉,荒廢得太久了,你要讓它再度興旺起來。院子里的樹葉上有個蜘蛛,你就按照蛛絲的指引找尋去有馬的路吧?!辈恢饰餍褋硪院?,是不是真的找到了夢中提到的蜘蛛,但他后來的確來到有馬,與當地人一起重新尋找泉源,改建溫泉寺,經營起12座宿坊,成功地復興了有馬溫泉?,F(xiàn)在,有馬的旅館很多以“坊”為名,據說就是沿襲著當年的傳統(tǒng)。中興之后,有馬經歷了數百年的繁榮平和,就連戰(zhàn)國時代的紛爭也沒有對它產生影響。1583年,一位久經沙場的大英雄在有馬溫潤的泉水中滌蕩風塵,洗去滿心的疲憊,此后多次造訪,并在1597年的大地震之后,親自下令對有馬溫泉進行重建,他就是戰(zhàn)國三英杰之一的豐臣秀吉。秀吉原定于工程竣工后的5月再來有馬,誰知卻因暴風雨而未成行,同年8月去世。此后350年間,有馬的泉源再也沒有過大規(guī)模整修,秀吉雖然沒能親身體驗重建的成果,但無數人卻從他的決策中受益,于是,人們把他的塑像安置在山清水秀的有馬,讓一生戎馬倥傯的大英雄在深山的懷抱中享受無盡的愜意安寧。有馬川上還有一座叫“寧寧橋”的紅色木橋,橋頭是秀吉妻子寧寧的雕像,在她身后則是一棵茂盛的楓樹。秋雨初停的清晨,紅橋與紅葉嬌艷欲滴,襯托得寧寧格外溫婉嫻靜,念橋邊紅葉年年都為美人而生吧。
神話與現(xiàn)實、浪漫與寫實雜糅在有馬的歷史中,就像那富含多種礦物質的溫泉水一樣變幻莫測,也讓小小的有馬籠罩著一層神秘的色彩。黃昏時分,走出小小的火車站,看不見的雨時斷時續(xù),三三兩兩的游人穿著溫泉旅館的浴衣,踩著木屐走在亮晶晶的石板路上,道路曲曲彎彎,賣溫泉饅頭、碳酸煎餅的店鋪隨處可見,蒸籠汩汩地冒著熱汽,空氣中彌漫著脆脆的香味兒。那時的我們,還不敢向往溫泉旅館,只能從一個個小巧而明亮的燈箱上識別那些在旅游手冊上看到過的百年老店。沒有燈紅酒綠,沒有嘈雜擁擠,有著1400年歷史的度假勝地竟然樸實得如同一個小山村。有馬以“金湯”“銀湯”聞名于世,所謂金湯,就是鹽分濃度相當于海水的兩倍,并因富含多種礦物質而顏色如鐵銹一般的鐵鹽泉;銀湯,則是清澈透明的碳酸泉。溫泉的形成大多與火山有關,而有馬并沒有火山,卻能涌出溫度接近沸點,礦物質成分又極為豐富的溫泉,的確令人不可思議。科學研究表明,這是由于菲律賓板塊下沉,將海水裹挾到地幔層加熱而形成的,當然,這么深奧的科學原理始終是一個文科生很難完全弄懂的。在江戶時代,溫泉旅館還沒有單獨的“內湯”,王公貴族們也都要到大湯池沐浴。于是,初到有馬的我們雖然因住不起酒店而去公共浴池,和好多當地的老奶奶們共浴“金湯”“銀湯”,和天南海北的游客們一起在足浴池里泡腳,卻還挺自豪地說自己是沿襲了江戶時代的傳統(tǒng)。
十年以后,當我再次走出有馬車站的時候,溫泉旅館的汽車就停在門口,精致的料理、貼心的服務,依然是鐵銹紅的“金湯”,身邊沒有了那些顫顫巍巍、嘮嘮叨叨的老奶奶,眼前是一面竹子形成的帷幕,不再為了趕車而爭分奪秒,可以和同行的閨蜜海闊天空地聊天,可以靜靜聆聽竹葉上刷拉拉的雨聲。天亮以后,可以悠閑地在溫泉街上漫步,細細尋訪一個個泉源、一處處古老的寺廟神社,與小店老板閑聊,嘗嘗熱騰騰的溫泉饅頭……一切都像當年所希望的那樣,可我依舊很想念十年前的那個晚上,三個不諳世事的女孩兒風塵仆仆地從古都而來,為了節(jié)省旅費,坐了一下午的車,用兩個小時逛了溫泉街,以近乎蘸糖葫蘆的速度泡了兩個公共浴池,又冒著小雨趕回神戶市內,去車站旁邊最便宜的小旅館尋找一個三人間……快樂,其實并不昂貴,用辛苦攢下的錢、與志同道合的人,去一個心儀已久的地方,就足夠了……那晚,溫泉街的石板路上,一定有我們最爽朗的歡笑。
三宮大概可以算作神戶這座城市的心臟,幾乎南來北往的所有電車線路都匯集到這里,還有無數從這里出發(fā)的長途汽車和公共汽車,車站內外更是商鋪云集,形成一個巨大的交通樞紐和商業(yè)中心,所以來神戶,總免不了要在這里下車或者出發(fā)。若以三宮站為中點,向北、向南信步而行,從北野異人館到南京町中華街,再到神戶港,也許會發(fā)現(xiàn)這座城市的三種表情。
從三宮車站往西南方向走十幾分鐘,看到一座中式牌樓,就到了日本三大中華街之一的神戶中華街——南京町。其實,橫濱、長崎、神戶的三大中華街雖然各有特色,但給我的感覺都差不多,無論什么季節(jié)來,主題都很鮮明——吃!神戶中華街有120多年的歷史,在東西長200米、南北寬110米的街區(qū),聚集著100多家中國餐館和雜貨店,還有數不清的小攤,把本來就不寬敞的街道擠得滿滿當當,好像一不留神就要和油條、麻團、包子、炒面來個親密接觸了。日本的新年早已改為公歷,而海外的華人依然按照農歷過春節(jié),從1987年開始,每年中國農歷新年的時候中華街都要舉辦 “南京町春節(jié)祭”,1997年被認定為神戶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迄今為止,只中斷過兩次。春節(jié)祭并不單單屬于華人,而是整個神戶市的一個慶典,在將近一周的時間里,每天分時段在街心的小廣場上演中國民樂、舞蹈、舞龍、舞獅、太極拳、雜技等等,街口還擺起了占卜、剪紙、攝影的臨時攤位。我恰好在2016年春節(jié)途經神戶,擠在密密匝匝的人群中尋覓著中國年的獨特味道,還欣賞了日本的舞獅表演,這種感覺既熟悉又陌生,就像中華街的中國料理一樣。
從三宮到中華街,一路人頭攢動、摩肩接踵,讓人感受到的是一個歷史悠久、喧囂熱鬧又似乎有點兒陳舊的神戶,而從中華街繼續(xù)南行則會發(fā)現(xiàn)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神戶。登上108米高的神戶港塔,大海、港口、輪船、富于設計感的現(xiàn)代建筑盡收眼底。神戶港塔是世界上唯一一座管狀結構的觀光塔,32支紅色鋼枝把整棟建筑包裹起來,遠遠看去像一面?zhèn)鹘y(tǒng)的日本小鼓,據說它的設計理念正蘊含著敲鼓歡迎船只靠岸的意義。不像東京現(xiàn)代得有點咄咄逼人,不像大阪總在時尚中藏著一種積習,也不像名古屋敞亮得一覽無余,在神戶的時尚、開放與國際化中,仿佛保有著一種難得的內斂與純凈,也因此而顯得更加可愛宜人。從三宮一路行來,恐怕早已沒有力氣徒步北上,這時候可以乘坐那好像剛剛從老古玩店開出來的市內觀光巴士到北野異人館街,去發(fā)現(xiàn)神戶的另一種表情。
異人館,就是外國人留下的老房子,和天津五大道上的小洋樓一樣。明治時代,神戶是率先開放的日本港口之一,許多西洋人來此居住,讓世界各國的建筑風格集中于此,據說當時共建了兩百多棟異人館,如今還有六十多棟,其中風見雞館、萌黃之館、萊茵館等十二座對外開放,還有一些變成了咖啡館、美術館和商店。北野異人館,與函館的元町、天津的五大道一樣,都是歷史的見證,不管房子的主人當年如何呼風喚雨,時光早已一去不返,如今這些西洋建筑都成了這些港口城市的一部分,承載著它們無數歡樂與哀傷的記憶。神戶的異人館街建在起起伏伏的丘陵地帶,遠沒有元町和五大道地勢開闊,卻顯得高低錯落、緊湊別致。漫步其間,就像走進了童話世界,五顏六色、風格各異的小洋樓不時吸引得你停下腳步,甚至走進去一探究竟。我總是忘不了,從淡路回來的那個傍晚,從新神戶站出來,因為辨不清方向而向幾個正在小花園里閑聊的老人問路。聽說我們要去異人館街,一個瘦瘦的老奶奶從長凳上站起來,表示她就住在那附近,愿意與我們同行。走在坡道上,她雖然很吃力,卻還是盡力挺直腰板,她的衣著和妝容都很精致,不像社長太太們那樣浮夸,談吐親切而隨意,想必年輕時一定是個活潑漂亮的姑娘。一路上她不停地和我聊天,說起今天坐新干線去和名古屋的朋友見面,說起買新干線車票一定要選自己喜歡的車廂……在一個路口,她笑著和我們道別:“前面就是異人館,你們慢慢逛吧?!比A燈初上,望著她過馬路的背影,我不禁想起了小時候在小白樓、黃家花園見過的那些人,一個特殊的街區(qū)總有特殊的氛圍,住在那里的人們也總會有與眾不同的氣質和風度,也會有只屬于這里的故事。中華街、神戶港、北野異人館街,就像南市、濱海新區(qū)、黃家花園一樣,是一座城市不同的性格側面,缺少了哪一種,這座城市都是不完整的。
神戶還是個以花和甜點聞名的城市,北野異人館街離新干線神戶站不遠,如果瀏覽了異人館街,離新干線發(fā)車還有充裕的時間,不妨到車站里尋一家咖啡館品嘗地道的神戶甜品,或者從車站近旁乘坐吊索纜車到摩耶山上的布引香草園,去赴一場與瀑布、溫室、鮮花、香草、美食、美景的約會。可惜我去的那天正好下雨,纜車冒著雨搖搖晃晃地上升,使我這個恐高癥患者全程不敢睜眼,只在廣播里聽說經過瀑布、花房云云。到達山頂以后,餐廳正在休息,商店里也幾乎沒有人,只有些中學生在熱切地討論著什么。一切都籠罩在霧氣里,雨依然下得不小,徒步下山參觀溫室什么的也不太可能,所幸有熱乎乎的咖啡與熱狗可以陪伴我們發(fā)會兒呆,等待纜車的到來。
每次來神戶總是步履匆匆,但就像一見鐘情不需要鋪墊和理由一樣,我始終覺得神戶擁有一種迷人的美麗與可愛,或許是因為對友好城市的最初印象,或許是因為兒時在神戶園劃船的美好回憶,也或許是因為神戶的確很像天津,像我在曲阜道、市委花園、解放北路認識的天津,像我小時候的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