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丹 王 強 李 亮
肺癌是對人們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和損害的疾病,屬于惡性腫瘤之一,存在較高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晚期非小細胞肺癌(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其中主要形式,大約占據75%~80%,大部分患者到醫(yī)院就診的時候都處于局部晚期或者晚期,一般只有4~5個月生存周期[1]。此次報道中醫(yī)辨證配合針灸治療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效果。
1.1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4月—2018年4月60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樣本目標,按照抽簽法分為2組,每組30例,對照組30例,年齡50~70歲,平均年齡(60.25±4.05)歲;觀察組30例,年齡49~69歲,平均年齡(60.68±5.69)歲。2組一般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診斷標準入組患者都符合《中國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guī)范》中的臨床西醫(yī)判斷規(guī)范標準,以《中藥新藥治療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臨床指導原則》予以中醫(yī)辨證分型研究[2]。
1.3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經組織病理學或者細胞學確診都符合肺癌TNM分期標準中的IIIb和IV期且具有超過3個月生存周期的患者,年齡均超過18歲,KPS評分≥50分。排除標準:治療依從性差、存在不完善病例資料等患者。
1.4方法
1.4.1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予以西藥常規(guī)治療,接受單藥吉西他濱或吉西他濱聯合順鉑方案化療。觀察組患者在以上基礎上予以中醫(yī)辨證配合針灸治療,具體方法如下:中醫(yī)辨證治療:對于肺脾氣虛型患者給予四逆湯合小青龍湯加減治療,組方中包括法半夏12 g,炙甘草6 g,白術15 g,茯苓20 g,黨參20 g,陳皮6 g,黃芪30 g;對于陰虛內熱型患者給予百合固金湯合生脈散加減,組方包括麥冬30 g,沙參20 g,天花粉18 g,甘草6 g,金銀花30 g,野菊花30 g,蒲公英30 g,半枝蓮30 g,白花蛇舌草30 g;對于氣陰兩虛型患者給予生脈飲合補肺湯加減治療,組方包括麥冬30 g,黨參20 g,五味子10 g,太子參30 g,生黃芪20 g,茯苓20 g,白術20 g,懷山藥20 g,桑椹子15 g;對于瘀血內阻型患者給予半夏厚樸湯合息賁湯加減治療,組方中包括姜黃15 g,香附15 g,川芎15 g,生桃仁15 g,牡丹皮15 g,桔梗12 g,柴胡12 g,延胡索15 g,全蝎6 g,莪術12 g,蜈蚣4條。針灸治療:選取風門、心腧、肺腧、尺澤、膏肓、天泉、中府、癌痛壓痛點作為針灸的主要穴位,同時配合列缺、足三里、內關等穴位,耳穴選取患者上肺、大腸、下肺心、腎上腺等穴位,選取患者坐位姿勢,醫(yī)護人員單手持針灸針快速依據進針法予以進針,通過手法補瀉兼施方式治療,采取補法處理氣陰兩虛型和肺脾氣虛型等患者,兼以瀉法;采取瀉法處理瘀血內阻型和陰虛內熱型等患者,兼以補法,每次留針20~30 min,1次/d,一個療程為10~15 d。
1.4.2觀察指標觀察對比2組患者臨床療效及生活質量評價改善程度,分析生存周期和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治療時間的關系。
1.4.3臨床判斷標準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對有效率實施判斷,顯效:經治療之后癥狀積分減少程度超過70%;有效:經治療之后癥狀積分減少程度處于30%~70%;無效:經治療之后癥狀積分減少程度低于30%。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統(tǒng)計值即為顯效率加有效率。通過卡氏評分法(KPS)對患者生活質量予以評價,KPS評分改變程度低于10分即為穩(wěn)定,KPS評分減少程度超過10分即為降低,KPS評分增加程度超過10分即為提高。生活質量評價改善率即為穩(wěn)定率加提高率[3,4]。
1.4.4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數據資料以SPSS 21.0 進行處理,觀察組和對照組臨床治療有效率統(tǒng)計值、生活質量評價改善程度采取χ2檢驗,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2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對比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83.33%)明顯高于對照組(56.67%),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對比 (例,%)
2.2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價改善程度對比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價改善程度(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66.67%),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價改善程度對比 (例,%)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在中醫(yī)學研究中歸屬于“肺積”范疇,是由于陰陽失衡,正氣虛損、六淫侵肺,導致肺氣失和、氣機不利、津液失布、血運受阻,長期積累產生積塊導致的疾病。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中藥治療存在放化療結合的優(yōu)勢,可降低毒性,增加臨床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臨床免疫情況和癥狀,可提升生存質量和腫瘤穩(wěn)定率[5]。辨證論治為臨床治療核心內容,主要包括:1)益氣扶正。不管處于什么階段的患者都存在正氣偏差,所以,需要始終開展益氣扶正的治療。2)滋陰補陽?;颊呤且蝮w內陰陽失衡導致的病理改變,不但需要對邪毒進行抑制,也需要及時調整氣血陰陽,促使形成穩(wěn)定的狀態(tài)。3)活血化瘀。晚期疾病患者會增加血小板黏附分子的釋放以及表達,并且呈現出廣泛激活的情況,采取活血化瘀藥物進行治療可將患者高凝狀態(tài)改變,減少轉移發(fā)生率。4)解毒散結。疾病一般可能是因熱毒蘊結導致的,采取解毒散結藥物進行治療可調節(jié)免疫能力,對腫瘤細胞增殖進行抑制,且可控制附近炎癥,起到對腫瘤發(fā)育生長抑制的作用[6]。
足三里穴位屬于胃經的關鍵,存在調節(jié)脾氣以及益氣養(yǎng)血的功效;三陰交穴位具有補脾肝腎的作用;肺腧具有宣肺肅降、益氣養(yǎng)陰的作用;脾胃腧具有氣血生化的作用;膈腧具有補血活血的作用;曲池和合谷配合具有治療肺熱的作用;陽陵泉具有祛濕的作用;命門具有補腎陽的作用;豐隆具有祛痰作用;聯合以上穴位具有抗腫瘤,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以及延長患者生存周期的作用。針灸是一種物理刺激方法,可充分展現藥物的化學作用,并且起到穴位效應,進而達到三位一體的臨床治療目的[7,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生活質量評價改善程度、臨床治療總有效率與對照組對比,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證實,將中醫(yī)辨證配合針灸治療用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可提升生存質量,延長生存周期,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