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東省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總站?郝國芳
選用抗病、耐寒、耐低溫、產(chǎn)量高、商品性好的甜(辣)椒品種。
一般在日光溫室、連棟溫室、塑料大棚等設施內(nèi)種植應于1月中下旬提前育苗。生產(chǎn)者宜選用專業(yè)商品苗。
(一)定植時間。棚內(nèi)10厘米地溫穩(wěn)定在12℃以上時,一般在3月上旬進行定植。
(二)定植前的準備。定植前7~10天搭棚扣膜悶棚。每667平方米施優(yōu)質農(nóng)家肥5000~7000千克、三元復合肥(15-15-15)30~50千克,深翻,做寬1.8~2米、高15~20厘米的栽培畦,畦間留出寬30~40厘米的操作溝。
(三)定植方法。選擇晴天上午定植。開溝澆水,水穩(wěn)苗栽植,埋土以土坨與地表平為準。可在畦面鋪設微灌軟管進行滴灌栽培,覆蓋地膜,隨即插拱桿建小拱棚并覆膜。
(一)溫度管理。定植后3~5天內(nèi)不通風,白天溫度保持在22~32℃,夜間溫度保持在15℃以上。緩苗后開始通風。晴天中午棚內(nèi)氣溫達到30℃時通風,下午降到26℃時關閉放風口。白天溫度保持在25~30℃,夜間溫度保持在15~18℃。當外界氣溫已穩(wěn)定在15℃以上時,可晝夜通風。后期進一步加大通風量,可將拱圓棚四周棚膜卷起,保留頂部棚膜,遮陰防雨。行間可覆蓋麥秸或稻草降溫。
(二)中耕培土。定植后3~4天開始中耕,以提高地溫。前期多松土,少澆水。未蓋地膜的,一般松土3~4次。
(三)肥水管理。前期盡量少澆水,若澆水,最好澆暗水,以利于提高地溫和緩苗。門椒坐果后,每7~10天澆一次水,盛果期每2~3天澆一次水,忌大水漫灌。門椒、對椒、四母斗椒坐果后各追一次肥,一般每次每667平方米追施磷酸二銨20~30千克、硫酸鉀10千克,或商品有機肥100~150千克。有機肥與化肥交替使用。盛果期可葉面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或尿素溶液。
(四)植株調整。門椒以下的側枝及時抹掉,結果期將植株下部的老葉、病葉打掉。四母斗椒坐住后,隔行將其上部枝留1~2片葉剪去。植株茂密時,隨時剪去多余枝條,疏去病葉病果。可用50毫克/升的萘乙酸噴花,防落花落果。
(五)防日灼病。生長中后期,溫度高,光照強,采用遮陽網(wǎng)遮陰,可降溫1~2℃,防日灼病的發(fā)生。
(一)防治原則。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nóng)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防治原則。
(二)主要病蟲害。猝倒病、疫病、灰霉病、根腐病、病毒病、蚜蟲、茶黃螨、煙粉虱等。
1.農(nóng)業(yè)防治
(1)選用抗病品種。根據(jù)當?shù)夭『Πl(fā)生情況,有針對性選用高抗品種。
(2)科學管理。實行3~5年輪作,深耕曬垡,培育壯苗,創(chuàng)造適宜的生育環(huán)境條件,增施經(jīng)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適量使用化肥。
(3)清潔田園。及時摘除病葉、病花、病果及下部失去功能的老葉,集中銷毀。
2.物理防治
(1)黃板誘殺。棚內(nèi)掛黃色粘蟲板誘殺粉虱、蚜蟲、斑潛蠅等害蟲,規(guī)格為25厘米×30厘米,掛在高于植株頂部的地方,每667平方米放30~40塊。
(2)銀灰膜避蚜。在大棚四周掛銀灰膜條,條寬15厘米,間距15~20厘米。
3.生物防治
(1)麗蚜小蜂。棚內(nèi)發(fā)現(xiàn)粉虱成蟲時,開始放麗蚜小蜂。一般每667平方米次放蜂1萬頭;單株粉虱成蟲超過5頭時,可用藥劑防治一次,壓低基數(shù),一周后再放蜂。
(2)生物藥劑防治??捎?%武夷菌素水劑150~200倍液噴霧防治灰霉病、葉霉病、早疫病。72%農(nóng)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3000~4000倍液,或25%青枯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00萬單位新植霉素3000~4000倍液噴霧防治細菌性病害。
4.化學防治
嚴格執(zhí)行國家有關規(guī)定,禁止使用劇毒、高度、高殘留農(nóng)藥。農(nóng)藥要交替使用,嚴格按照農(nóng)藥安全間隔期用藥。
(1)猝倒病。每平方米的苗床用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6毫升加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1克,混合后兌水2升,分別在2片真葉期噴霧1次,移栽前3~5天灌根1次。可以有效防治苗期的猝倒病、疫病、白粉虱、蚜蟲,同時預防病毒病的發(fā)生。
(2)疫病。定植后用68.75%氟菌·霜霉威懸浮劑800倍液灌根,每株60毫升藥液,灌根后保持土壤濕潤,或噴施于靠近地面的莖基部及全部葉片。也可用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乙膦鋁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每7~10天防治一次,連續(xù)防治2~3次。
(3)灰霉病。可用50%嘧菌酯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40%嘧霉胺懸浮劑1000~1200倍液,或40%嘧霉胺懸浮劑1200倍與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混合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每7~10天防治一次,連續(xù)防治2~3次。
(4)病毒病??捎?.5%植病靈乳油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菌毒清水劑200倍液噴霧。
(5)根腐病??捎?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400倍液噴霧。
(6)蚜蟲、粉虱、薊馬。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36%啶蟲脒水分散粒劑2000~3000倍液,噴霧防治。
(7)茶黃螨、二斑葉螨。在幼蟲危害達防治指標時使用24%螺螨酯懸浮劑4000~5000倍均勻噴霧。
開花后35~40天,果實長足,果肉變厚,果皮變硬且有光澤,果色變深并在變紅前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