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清
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相比比較簡單,也正因此很多學生在這一時期注意力品質較低,對于數學和生活也缺乏必要的觀察與思考,動手實踐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更難以養(yǎng)成。如果學生僅僅掌握了一些基礎性數學知識,那么知識的記憶也必然不扎實,這將直接影響學生日后的數學學習和全面發(fā)展。因此一名合格的數學教師一定要深入挖掘生活情景教學,還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生活,學會從生活中尋找數學,并在探索的過程中體味感受數學的無限魅力。
一、在數學中挖掘生活情景教學的重要性
在20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就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的著名論述。他一再強調教育與生活有緊密聯系,兩者相輔相成。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結合教學經驗進一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的教育思想體系。他們二人的觀點雖不完全相同,但都向我們揭示出教育回歸生活的重要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挖掘生活情景教學對于學科本身、學生、教師而言都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這非常貼合學科本身發(fā)展需要。數學的知識和理論不是虛幻的空中樓閣,而是從生活實踐中總結、歸納而出的科學道理,今后數學的發(fā)展也需要在滿足生活需要的基礎上不斷向前,因而將數學與生活相融合符合數學學科未來的發(fā)展需要。
其次,能夠讓學生更加熱愛生活快樂學習。在數學教學中多角度挖掘情景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從理論框架的模式化學習中釋放出來,讓學生們在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試一試的過程中體味數學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可以讓小學生更加快樂的學習數學,更可以進一步增強對生活的熱愛。
第三,能夠幫助教師有效降低教學難度。將數學的知識與內容放置于具體的生活情境之中,學生們理解起來會更加容易,注意力品質更高,思維的連貫性和靈活性也會顯著增強,因而學生學習的速度更快,效果更好。從而通過生活情境應用,有效降低數學教學難度。
二、在數學中挖掘生活情景教學的實施策略
1.運用生活實物教具,有效吸引注意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一般都存在自制力較差,且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起來,所以為了改變這種窘迫性問題,所以教師有必要運用生活實物教具,建立良好的數學課程學習氛圍。小學數學涉及的生活實物非常多,如人民幣、鐘表、地圖、日歷、統(tǒng)計圖等非常多。在課程教學期間,教師可以靈活運用生活實物道具,讓學生在快樂學習之中獲得更好的課程學習體驗。
以“長方形和正方形”這個部分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一項作業(yè),利用一周的時間搜集家中的小紙盒,讓學生們把自己搜集的紙盒帶入教室,大家一起分辨一下哪些面是長方形、哪些面是正方形。同樣這些道具還可以用在“分類”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們試著按形狀、按顏色、按大小等不同標準,對它們進行分類和整理。這樣的學習方式,讓數學知識與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系緊密加強。
2.從生活情境入手,培養(yǎng)數學觀察力
觀察是一切學習的基礎,上面提及的生活實物除了吸引學生注意力外,還有很重要的一個作用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本身可以令課程具備一定的趣味性與豐富性,而且觀察的越深入細致,則學生能夠對教學內容深度思考,數學學習水平也能有效性提升,學生體會到數學課程教學的魅力,逐漸喜歡上數學課。在教學中我們就需要著重培養(yǎng)小學生觀察、應用數學的意識,因此教師需要從生活情境入手,培養(yǎng)數學觀察力。
3.切入生活化問題,提升動手實踐能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同樣也是學習的最佳方式。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恰當切入生活化問題,可以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學生在教師的組織與引導之下,能夠獲得數學知識學習的基本興趣,比方說利用一些小組互動、反應力訓練的課堂游戲活動,班級同學都會對基礎知識學習充滿期待,能夠在參與中獲得更加感性化、直觀性的課程學習體驗。
以“對稱”這部分知識的學習為例,除了讓學生們觀察圖像,找對稱軸之外,可以讓學生們借助對稱的原理,自己來繪制、裁剪一些對稱的圖案,這樣學生更能深刻體會到生活到處都有數學知識的影子。再比如“年月日”這個部分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作業(yè),讓每個學習小組合理分工,分別設計2018、2019、2020、2011、2012年的日歷,看誰的作品更漂亮。在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同學們注意平年、閏年、大小月,尤其是二月份一定要細心。這樣的一個過程中學生不僅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還可以讓學生深刻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組內互幫互助、互糾互查的過程中,還提升了他們的協(xié)作學習能力,而且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也實現了讓數學知識回歸生活的學習真諦。
4.總結歸納生活原理,凝練數學思維
小學階段教師往往容易忽略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不僅于當前的學習無益,而且會影響學生后續(xù)的思維與邏輯發(fā)展。數學的內涵非常豐富,除了日常的寫寫算算外,數學還廣泛應用于生活中的判斷、規(guī)劃、布局、預測等。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同學告訴我們他今年9周歲,我們接著就會做出判斷,他大概上三年級或四年級,這就是數學判斷;跟好友約好9點去公園,所以根據路程判斷8點半就需要出門乘車,這就是數學規(guī)劃;一幅畫,懸掛的位置太高或太低,看起來都會不舒服,借助數學測量,選定一個合適的位置整體就會非常協(xié)調,這就是數學在合理布局方面的應用。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的滲透給學生數學判斷、數學歸納等意識,這樣學生才能在數學知識探究期間獲得進步與發(fā)展,并充滿了數學學習的期待,逐漸對數學課程學習產生濃厚興趣。
良好的學習興趣,能夠保證學生的精神振奮,而不良的學習情緒則會導致學生能力發(fā)展出現問題。教學期間通過對生活情景的挖掘,能夠保證學生在課堂上將學習質量提升,促進學生對課程的認可。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一種民主性、自由性、愉悅性的生活化課程學習氛圍,提升學生的求知欲望,激勵學生克服學習困難,由此學生能夠體會數學課程學習魅力的同時,更加積極的參與數學課程學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