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益斌
摘要:豬魏氏梭菌病是臨床常見的細菌病之一,主要由魏氏梭菌感染腸道而引起,病原廣泛分布于自然界中,豬腸道中以條件致病菌的形式存在;感染豬主要表現腸炎和全身癥狀,病程短,死亡率高;長期在飼料中添加微生態(tài)制劑可有效預防本病,加強管理、定期疫苗免疫可有效降低本病的發(fā)病率;治療本病必須對癥和對因同時用藥,這樣才能有效降低豬群的死亡率。
關鍵詞:豬:魏氏梭菌:預防:治療
豬魏氏梭菌病是養(yǎng)豬生產過程中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仔豬、育肥豬和成年豬都能感染。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fā)生,呈全世界分布,是危害養(yǎng)豬業(yè)的重要細菌性傳染病之一[1]。為了能讓大家更清楚地了解本病,下面筆者就其防治和大家進行一下交流。
1 病原簡介
魏氏梭菌又稱產氣莢膜桿菌,在自然界分布極為廣泛,空氣、土壤、河流、臭水溝、垃圾站等地方都有存在。人和動物腸道中會以條件致病菌的形式少量存在,是引起人和動物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2]。對魏氏梭菌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其兩端鈍圓,大小為4~8μm×0.8~1.0μm,革蘭氏染色呈陽性,單在或成雙排列,少部分為短鏈狀排列。當外界條件惡劣時可形成芽孢,從而能夠抵抗環(huán)境的變化,芽孢體形成的時間較長,位于菌體的中央或近端部位。本菌在人和動物活體組織內或含血清的培養(yǎng)基內生長時可形成莢膜,無鞭毛,不運動。魏氏梭菌對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作用非常強,絕大多數種類的糖如葡萄糖、蔗糖、乳糖、麥芽糖、果糖、淀粉、糊精等都能被其利用分解。
2 發(fā)病機理
魏氏梭菌是豬腸道中的常在菌,一般情況下,機體健康、腸道微生態(tài)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魏氏梭菌不會大量繁殖,僅存的數量有限的菌株會在益生菌及腸液理化條件下處于受抑制狀態(tài),不會發(fā)病。但如果出現致病因素,導致腸道微生態(tài)失衡時,魏氏梭菌便會在短時間內大量繁殖,從而導致腸炎的發(fā)生。由于致病菌在繁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氣體,如果腸道蠕動正常,這些氣體會隨著腸道內容物向后排出,如果腸道蠕動出現不規(guī)律,蠕動遲緩或減弱,則會出現較長時間的食物滯留,此時氣體便在腸道中不斷積累膨脹,引發(fā)腹部臌脹,對腹腔中的器官形成擠壓,導致消化道癥狀以及急腹癥的發(fā)生。
3 臨床表現
豬感染后其體溫可迅速升高到40℃以上,食欲減退,臥地不起,不愿意走動,發(fā)病很急,病程短,發(fā)病后大多數豬在幾小時之內死亡[3]。臨死前出現神經癥狀,表現無方向性的亂沖撞,原地轉圈,四肢劃動,口吐白沫,全身肌肉顫抖和抽搐,怪叫、呻吟等,呼吸出現極度困難。腹部臌脹明顯,耳尖、蹄部和鼻唇部發(fā)紺。病豬糞便呈深綠色或褐色,有時帶有血液和脫落的腸黏膜,并有特殊惡臭味。肛門周圍、尾根、后肢部位常被糞便污染。仔豬表現紅色糞便,機體消瘦,長期衰竭而死。也有部分豬臨死前未表現明顯癥狀。
4 預防
4.1 微生態(tài)預防
預防本病時,建議使用微生態(tài)制劑對腸道菌群進行調理,使有益菌始終處于優(yōu)勢狀態(tài),魏氏梭菌便不會大量繁殖,同時微生態(tài)制劑也是目前國家提出限抗、禁抗后行業(yè)鼓勵使用的無藥殘產品,有利于食品安全。使用時,建議首選乳酸菌、丁酸梭菌等為主成分的制劑,這兩種菌繁殖過程中能產生乳酸、丁酸等有機酸,對腸道有酸化作用,有助于病原菌的抑制。一般含乳酸菌、丁酸梭菌的產品使用成本較高,如果價格不接受,還可選擇成本相對較低的以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為主要成分的添加劑進行預防。臨床建議以0.1%~0.5%的劑量拌料使用,每月使用7~15d,使用期間禁止同時口服抗生素類藥物,以免導致藥效相抵。
4.2 加強管理
加強對豬群的管理是預防本病的關鍵,長期臥地不動的豬本病發(fā)病率尤其高,豬群每周需要趕出去運動1—2次,有助于機體抵抗力的提高。平時養(yǎng)殖過程中,建議飼料以少食多餐的方式進行飼喂,這樣不至于一次性采食過多而導致消化不良,在胃腸道中滯留而發(fā)酵。飼養(yǎng)員必須保證穩(wěn)定,不能隨意變更,每個人的飼喂習慣不一樣,隨意變更很容易導致豬群產生應激。甲硝唑對魏氏梭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經常發(fā)生本病的豬場,飼料或飲水中可連續(xù)使用3—5d的藥物進行預防。病畜的尸體禁止胡亂處理,在遠離生產區(qū)200m以上的地方焚燒或深埋。
4.3 疫苗免疫
魏氏梭菌的免疫可以用現成的商品苗,但由于本菌血清型不止一種,大多數豬場沒有條件去進一步做血清型鑒定,市場上現有疫苗使用后容易出現血清型不一致的情況而導致免疫失敗。因此,免疫疫苗前最好到當地畜牧部門了解一下本地流行的菌株情況,選擇血清型一致的疫苗。免疫接種一周后需要檢測豬群的抗體水平,如果抗體滴度不合格必須補免。
5 治療
本病的最佳治療時間是在疾病前期,前期魏氏梭菌數量還不是很多,毒素對腸道黏膜的破壞程度還未達到器質性病變,治療后大多能很快康復,且預后良好。一旦疾病進入后期,魏氏梭菌產生的氣體會導致病豬腹部膨脹,腸炎嚴重,腸黏膜大量脫落,病豬大多因急腹癥疼痛而死。前期治療時,首先使用抗厭氧菌的藥物口服抗菌,如甲硝唑等,藥物能夠第一時間將病原菌抑制,及時遏制疾病發(fā)展。其次,技術人員可以用軟管從肛門處插入,幫助后端腸道排氣,減輕腹脹。最后,病豬灌服石蠟油、植物油等潤滑劑,通過腹部按摩的方式,促進腸道中的食物排空,病豬的癥狀可大大緩解。
參考文獻:
[1]雷元勛,姚龍濤,何水林豬A型魏氏梭菌病[J]上海畜牧獸醫(yī)通訊,1983,4:35-36
[2]賴蘊,劉有生,付球珍豬魏氏梭菌病的診斷與防治[J]江西畜牧獸醫(yī)雜志,2010,4:32-32
[3]鄭同劍豬魏氏梭菌病的診治[J]山東畜牧獸醫(yī),2006,6: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