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云林,郝如江,安雪君
(石家莊鐵道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43)
齒輪箱的狀態(tài)監(jiān)測和故障診斷,對防止突發(fā)事故的發(fā)生和維持機械設備正常運行具有重大的意義[1]。在齒輪箱故障診斷研究中,大多是對齒輪箱的單一故障進行分析與診斷,目前對齒輪箱復合故障的研究較薄弱[2]。盲源分離(BSS)方法在機械設備故障診斷及狀態(tài)監(jiān)測中已獲得成功應用。但是該方法大多局限于觀測信號數(shù)目(傳感器個數(shù))需多于或等于源信號數(shù)目。實際情況中,由于成本問題,以及受監(jiān)測環(huán)境所限,會出現(xiàn)僅能對其進行單通道監(jiān)測的狀況[3-4]。毋文峰等[5]將經驗模態(tài)分解(EMD)與盲源分離結合用于機械故障診斷,實現(xiàn)單觀測通道下機械振動信號盲分離。但是EMD分解存在模態(tài)混疊現(xiàn)象,而且在含有噪聲的情況下效果不太好。李曉輝等[6]將總體經驗模式分解(EEMD)和單通道盲源分離算法應用于軸承的單故障特征提取,但是對齒輪箱復合故障的提取還有待研究。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一種基于EEMD和單通道盲源分離的齒輪箱復合故障診斷算法,能有效提取齒輪箱的復合故障特征。
EEMD算法全稱總體經驗模式分解,為改進的EMD算法,不僅能有效抑制模態(tài)混疊現(xiàn)象,得到更有意義的IMF分量,而且能將原一維觀測信號分解成多維,為實現(xiàn)信號的盲源分離創(chuàng)造條件[7]。EEMD算法步驟如下:
(1)將采集的信號x(t)中添加均值為零,標準差為常數(shù)的隨機白噪聲,得到含噪信號xi(t),隨機白噪聲的標準差一般為采集信號標準差的0.1~0.2倍。
(2)對xi(t)進行EMD分解,得到K個IMF分量。
(3)重復進行步驟(1)和(2)各N次,每次添加的白噪聲序列不相同。
(4)由于不相關隨機白噪聲序列的統(tǒng)計均值為零,對相應的IMF分量相加取均值,消除各個IMF分量的噪聲成分,得到EEMD分解后的IMF分量。
式中,i=1,2,…,N;j=1,2,…,K。cj(t)為經EEMD分解得到的第j個IMF分量,N為添加白噪聲的次數(shù),一般情況下取50或100。
峭度K是歸一化的四階中心矩,作為一個無量綱參數(shù),反映了振動信號的分布特性[8],其定義為
式中,μ和σ分別為信號x的均值和方差,E(x-μ)4表示四階數(shù)學期望值。
峭度特征與系統(tǒng)轉速、尺寸、載荷無關,對沖擊信號特別敏感。當齒輪箱的齒輪或軸承發(fā)生故障,引起機械沖擊時,峭度值隨之增大。峭度值的大小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故障的嚴重程度[9-10]。
相關系數(shù)用來測定變量之間的相關程度。假設兩個變量X和Y,相關系數(shù)可以表示為
式中,Cov(X,Y)是兩個變量X和Y的協(xié)方差;D(X)、D(Y)分別為變量X和Y的方差,相關系數(shù)的取值范圍是[-1,1]。相關系數(shù)越大說明兩個變量的線性相關程度越高。
盲源分離算法有很多,采用基于特征矩陣聯(lián)合對角化(JADE)的盲源分離算法[11]。由多通道信號x(t)=[x1,x2,…,xN]構建的一系列四階累積量矩陣近似對角化,以確定分離矩陣W,從而實現(xiàn)對獨立信源s(t)=[s1,s2,…,sN]的合理估計y(t)=Wx(t)。在計算四階累積量之前,必須先對混合信號進行預白化,即經過一個線性變換Q,使得混合信號的各分量互不相關,得到白化后的信號z(t)=Qx(t)。白化Λ(M)信號的四階累積量矩陣為
此式說明,用V陣對矩陣Cz(M)作二次型處理可以得到對角矩陣。任意選擇p個不同的N×N維矩陣Mp,計算各N×N維矩陣下的四階累積量矩陣。最后將這些累積量矩陣組合成一個大的矩陣Cz(Mp),然后采用聯(lián)合近似對角化方法對Cz(Mp)進行對角化,得到正交分離矩陣U。綜上所述可以得到分離矩陣,W=UTQ。JADE算法步驟簡要歸納如下[12]:
(1)對多通道信號x(t)中心化,并作白化處理,得到z(t)=Qx(t)。
(2)聯(lián)合近似對角化z(t)的四階累積量矩陣Cz(Mp),得到酋矩陣U。
(3)計算分離矩陣W=UTQ。
(4)求得源信號s(t)的估計y(t)。
圖1 齒輪箱復合故障診斷流程圖
齒輪箱的復合故障為齒輪故障和軸承故障的復合,其中還有噪聲干擾?;诒疚乃惴?,齒輪箱復合故障診斷的流程如圖1所示。
為驗證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在齒輪箱實驗臺上進行了實驗驗證。實驗臺為美國DDS實驗臺,如圖2所示,實驗臺從左至右依次為電動機,行星齒輪箱,定軸齒輪箱,磁粉制動器。其中齒輪傳動簡圖如圖3所示。
圖2 齒輪箱實驗臺
圖3 齒輪傳動簡圖
齒輪傳動為三級傳動,各級傳動齒輪齒數(shù)及傳動比如表1所示。
表1 各級傳動齒輪齒數(shù)及傳動比
齒輪箱故障采用齒輪缺齒和軸承內圈故障的復合,故障設置在中間軸上,可參見圖3。其中軸承型號為ER16K,軸承的幾何參數(shù)如表2所示。在軸承內圈加工點蝕故障,點蝕的直徑為1 mm,深0.5 mm。
表2 軸承的幾何參數(shù)
用單個加速度傳感器采集齒輪箱振動信號,傳感器布置在故障軸承軸承座的上方。
設定實驗臺電動機轉速為2 400 r/min,負載調節(jié)磁粉制動器顯示為1.8 A,計算傳動系統(tǒng)中的軸的轉頻、齒輪嚙合頻率、軸承內圈故障頻率如表3所示。
表3 傳動系統(tǒng)中相關頻率 Hz
用DASP振動信號采集儀采集振動信號,采樣頻率為25 600 Hz,采樣時間為10 s,取前2 s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得到的故障齒輪箱時域波形如圖4所示,對信號進行包絡后的頻譜如圖5所示。在相同條件下,測得正常齒輪箱信號時域圖如圖6所示,對信號進行包絡后的頻譜如圖7所示。
圖4 故障信號時域圖
圖5 故障信號包絡頻譜圖
圖6 正常信號時域圖
圖7 正常信號包絡頻譜圖
通過圖4和圖6的對比,可知從圖4中可以看到信號有明顯的沖擊成分,初步分析傳動系統(tǒng)中某一齒輪存在斷齒故障。圖5中含有高速軸轉頻8.984 Hz(理論值8.75 Hz),輸入軸的轉頻40.63 Hz(理論值40 Hz),其中17.58 Hz為高速軸的二倍頻。圖7中也含有高速軸轉頻8.594 Hz(理論值8.75 Hz),輸入軸的轉頻41.8 Hz(理論值40 Hz),兩者的差為31.25 Hz。通過圖5和圖7的對比可知,在故障信號和正常信號中,高速軸轉頻和輸入軸轉頻的幅值都很高,它們?yōu)楣收闲盘栔械闹饕肼暩蓴_。故障特征被噪聲湮沒,難以辨別。對故障信號進行EEMD分解得到8個IMF分量,如圖8所示。
圖8 EEMD分解IMF時域圖
計算各IMF分量的峭度值,各分量和故障信號的相關系數(shù)如表4所示。
從表4中可得前3個IMF分量和第6個IMF分量的峭度值較大,前3個IMF分量和故障信號的相關系數(shù)較大,綜合峭度和相關系數(shù)計算結果,選擇IMF1、IMF2、IMF3這3個信號進行盲源分離。對盲源分離后重構的信號進行包絡譜分析,得到包絡后的頻譜如圖9所示。
表4 各IMF分量選擇標準計算結果
圖9中第一通道主要頻率為高速軸轉頻8.984 Hz(理論值8.75 Hz),為噪聲通道。第二通道中可以看到軸承內圈故障頻率13.67 Hz(理論值13.779 Hz),為軸承故障通道。同時也有高速軸轉頻8.594 Hz及其二倍頻17.58 Hz的干擾。第三通道中,可以看到中間軸轉頻2.344 Hz(理論值2.537 5 Hz)及其二倍頻5.078 Hz,為齒輪故障通道,可以判斷中間軸上某一齒輪存在斷齒故障。同時可以看到40.63 Hz約為輸入軸轉頻(理論值40 Hz),為噪聲干擾。為了進一步確定中間軸上哪一個齒輪存在故障,對第三通道做頻譜分析,如圖10所示。
圖9 盲源分離后的包絡頻譜圖
圖10 第三通道頻域圖
從圖10中可以看到,第三級定軸齒輪傳動的嚙合頻率91.41 Hz(91.35 Hz),并且可以找到它的二倍頻183.2 Hz、三倍頻274.6 Hz。由此可以判斷中間軸上的小齒輪發(fā)生斷齒故障。從頻域圖中還可以看到40.63 Hz為輸入軸轉頻,129.7 Hz和132 Hz為第三級嚙合頻率91.41 Hz和輸入軸轉頻40.63 Hz的累加頻率,被中間軸轉頻2.344 Hz調制而成,253.9 Hz為第二級嚙合頻率(253.75 Hz),這些為干擾噪聲。
為了進一步確定軸承故障,對第二通道做基于譜峭度的共振解調分析。第二通道的譜峭度圖如圖11所示,譜峭度值最大時所對應的中心頻率fc=8 000 Hz,帶寬Bw=1 066.67 Hz。用該共振帶參數(shù)設置切比雪夫帶通濾波器,濾波以后結合Hilbert變換對該通道振動信號包絡頻譜分析。包絡之后的頻譜如圖12所示。從圖12中可以看到軸承內圈的故障頻率13.67 Hz(理論值13.779 Hz),及其二倍頻27.34 Hz,三倍頻41.02 Hz。還可以看到圍繞內圈通過頻率及其諧波,間距為中間軸轉頻2.74 Hz(理論值2.537 5 Hz)的調制邊帶。由此可以判斷中間軸上軸承內圈發(fā)生故障。
圖11 第二通道譜峭度圖
圖12 帶通濾波后的包絡頻譜圖
研究表明,基于EEMD和單通道盲源分離的齒輪箱復合故障診斷方法,在使用單個加速度傳感器和含有噪聲干擾的條件下,可以實現(xiàn)對齒輪和軸承復合故障特征的分離以及提取。其中EEMD分解后,通過峭度和相關系數(shù)能有效地提取IMF分量,盲源分離將不同故障類型和噪聲分離開,結合譜峭度圖和共振解調技術提取軸承微弱故障,通過實驗驗證了該方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