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廣播電視臺,河南 開封 475000)
廣播電臺從誕生的那天起就擔負著播發(fā)新聞、傳遞信息、發(fā)布命令等職能,起著上情下達和下情上達的橋梁和紐帶的作用。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新的媒體形態(tài)不斷出現(xiàn),對所有的傳統(tǒng)媒體都形成了強大的沖擊,其不可避免地動搖著廣播新聞媒體與其他傳統(tǒng)媒體的優(yōu)勢地位。作為廣播新聞媒體要想有所作為,在媒體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廣播人要奮發(fā)圖強,激流勇進,廣播新聞編輯更是責無旁貸。本文試圖從新媒體的全新角度對廣播新聞編輯的新定位進行初步探究。
新媒體最大的特點就是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新技術、多渠道多形式收發(fā)新聞信息。新技術自然產(chǎn)生新思想,帶來新作風,所以,新媒體時代新聞的一個特點就是“快”。新媒體時代每個組織或者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發(fā)布新聞、傳遞信息,在事件發(fā)生的同時就能夠進行傳播活動,比廣播新聞還要快;新媒體時代的第二個特點是“活”。新媒體時代,每一種媒體形態(tài)都能成為不同利益群體表達利益的一個通道、一個平臺,每一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任何人都可能是“記者”、是“編輯”,都可以發(fā)布信息、表達自己的訴求。所以,有人就形象地說新媒體時代是每個人面前都有一個“麥克風”,都有一臺“攝像機”;新媒體時代第三個特點是“全”。新媒體整合了報紙、廣播、電視等媒介的優(yōu)勢,實現(xiàn)了文字、圖片、聲音、圖像等傳播符號和手段的有機結合。從業(yè)者根據(jù)信息特點和當時的條件,可以靈活選擇文字、圖像,也可以選擇圖片、音響,還可以選擇視頻等來傳遞新聞信息,也可以選擇多種傳輸形態(tài)同時向外界發(fā)布。鑒于此,廣播新聞編輯要以創(chuàng)新的思想適應新媒體時代的需要,找準新定位才能有新作為。
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上已經(jīng)形成了“兩個輿論場”:一個是廣播、電視、黨報黨刊等傳統(tǒng)媒體組成的“主流媒體輿論場”;一個是依托互聯(lián)網(wǎng)而形成的“民間輿論場”?;ヂ?lián)網(wǎng)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改寫了“輿論引導新格局”。
“新聞傳播是最需要創(chuàng)新的領域,落后于社會發(fā)展,落后于受眾期盼,受眾就不愛看、不愛聽、不愛讀,就難以起到應有的作用?!睆V播新聞編輯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順應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的大趨勢,樹立“互聯(lián)網(wǎng)+”的理念,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特點和優(yōu)勢,在傳統(tǒng)定位基礎上,不斷學習新知識、學習新技術,研究新聞傳播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提高自身策劃、編輯、處理新聞稿件的能力,才能適應新形勢、新變化、新要求,才能做一個合格的廣播新聞編輯工作者。
一要做好稿件的組織者。作為地方廣播電臺的一名編輯工作者要與時代同步,時時刻刻都要站在“兩個輿論場”的角度,關心本地群眾的需求。在編輯新聞時,讓本土新聞成為主角,多報道一些跟本地民眾利益息息相關的政策的變化、市場的變化、食品安全、醫(yī)療、住房、情感等,把老百姓關心的話題講清楚、講明白,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fā)本地民眾的收聽熱情,讓其對我們的電臺產(chǎn)生依賴感。
(1)編輯新聞信息時要根據(jù)本地群眾的關心程度,對新聞信息有所選擇、有所取舍。以本地為主,保持地方輿論的引導性和指導性,兼顧國內和國際的被群眾所關注的熱點新聞信息。
(2)做好選題的策劃。編輯要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會關切度,根據(jù)社會動態(tài),尋找“兩個輿論場”的結合點,不斷策劃選題,組織受眾對公共事件、公共議題進行討論。編輯要組織記者圍繞社會關注度高的事件進行全面采訪寫作,給受眾提供最權威、及時、全面、深入的新聞報道;除了大的選題需要集體采訪外,廣播新聞編輯還要根據(jù)記者的寫作特色,安排布置適合的采訪寫作任務,使每一位記者都能發(fā)揮特長,寫出各具特色的稿件。
(3)編輯在編稿過程中,要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導下,按照廣播新聞的“短、快、活、新”的特點來編輯稿件。根據(jù)政治性、時效性、重要性、可聽性、真實性等基本要素來選擇稿件。每一組的稿件內容要盡量豐富多彩、涉及范圍廣泛、覆蓋面盡可能多;每一篇稿子,要有各自的寫作特點;在編輯稿件時,編輯要刪除內容的枝枝蔓蔓,保留主干;有的新聞可以壓縮字數(shù),在說明問題的前提下盡量短小精悍,尤其是會議稿件和領導講話更要注意短些、再短些;有的稿件可以化整為零:可以一分為二、甚至一分為多,一篇稿件說明一個內容即可,內容多了中心不突出;還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對稿件進行改寫;廣播新聞編輯只有統(tǒng)籌考慮每一組稿件的整體效果、內容的搭配等因素,才能編出特色鮮明、和諧一致的新聞來。
二要做好輿論的引導者。新媒體的出現(xiàn),成為人們表達訴求、議論時事的平臺。由于傳播者認知的局限性,往往出現(xiàn)片面性和碎片化情況,夸大其詞、過激語言會不同程度地出現(xiàn)。受眾又因為缺乏對新聞信息真實性的核查、判斷能力,就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變身為“網(wǎng)絡水軍”“網(wǎng)絡推手”等故意歪曲事實真相,編造謊言,煽陰風點陰火,欺騙受眾,更有甚者,編造政治謠言,詆毀黨和政府的形象,在社會上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作為主流媒體的廣播新聞編輯“要敢于直面社會熱點、輿論焦點,真實反映民情民意,及時回應百姓關切,積極影響引導輿論,推動現(xiàn)實問題解決,消解誘發(fā)矛盾的負面因素,聚集推動發(fā)展的正能量?!睆V播新聞編輯有責任和義務用自己手中的筆,用手中的話筒解疑釋難,幫助群眾認清事實真相,引導正確的輿論分析,以正視聽。適當時候,編輯部可以邀請某一個行業(yè)的專家、知名人士對某一種現(xiàn)象進行點評,幫助人們分析問題,使群眾進一步看清事實真相,達到化解矛盾,統(tǒng)一思想認識的目的。我們只有做好輿論引導工作,才能使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三要做好社會的評論者。評論和新聞是新聞工作的“兩面旗幟”。我們的廣播新聞媒體要代表黨和政府的立場,代表最廣大群眾的利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以,廣播新聞編輯在做好新聞的編輯工作時,要注意學習理論知識,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寫好評論。利用評論、短評、編者按、編后話等體裁,對社會發(fā)生的熱點問題或群眾關切度高的事件,直接表達出廣播新聞媒體的立場和對問題的看法,還可以邀請社會名流對時下熱點問題進行點評,說出事實真相,揭露其虛假性,達到引導社會輿論,糾正不良風氣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廣播電臺這一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廣播電臺也才能在關鍵時刻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新聞工作者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與黨同心同德,并把它作為檢驗政治家辦報的基本標準。這是對新聞隊伍的基本要求?!绷暯娇倳浀闹匾甘臼菍λ行侣剰臉I(yè)者的要求,當然也是對廣播新聞編輯的要求。在當前紛繁復雜的輿論環(huán)境下,廣播新聞編輯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勇于創(chuàng)新、勇于變革,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人們提供清晰的價值判斷,組織、編寫出無愧于時代的新聞。這才是廣播新聞編輯的應有素養(yǎng)。同時,廣播新聞編輯要適應時代的要求,有向新媒體延伸的意識。
新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編輯要開闊視野,主動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理念指導工作,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武裝頭腦,把“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作為自身修養(yǎng)的一部分,主動到群眾中去,在群眾中汲取營養(yǎng),多發(fā)表群眾愛聽、愿意聽的新聞信息,這樣才能提高廣播電臺的權威性,才能提高公信力?!芭k好廣播,為全中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務?!笔聦嵶C明,廣播、電視、報紙和所有的新媒體都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受眾群,誰也替代不了誰。作為地方廣播電臺的新聞編輯,我堅信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重視下,在廣播人的不懈奮斗下,廣播新聞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