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愛勇
摘 ? ?要: 現場教學所具有的共情性、現場感、情緒感染力等特征,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環(huán)節(jié)相契合,使其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參觀各種基地的主題教育,與代表性人物面對面交流,現場體驗法庭審判,這一類現場教學法的應用,有利于豐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場教學仍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改進。
關鍵詞: 現場教學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社會實踐
近年來,現場教學逐漸成為黨和國家、各級地方政府、機構和單位等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重要方法和形式,如“(湖南)省政協(xié)全面啟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1]“(江蘇)省暨南京市70對新婚夫婦向革命烈士獻花”[2],等等??梢?,現場教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廣泛運用,具有的優(yōu)勢作用逐漸彰顯出來。
現場教學廣受重視,并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源于本身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具有的特征。同樣,面對年輕的大學生群體,現場教學能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發(fā)揮獨特作用,充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果。基于此,本文試圖從應用角度出發(fā),探討現場教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研究。
一、現場教學的特征分析
顧名思義,現場教學是指組織學生到生產現場或社會生活現場學習有關知識和技能或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學形式[3]。實現場教學是一種教學形式,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場地不限于教室場所,在實踐活動現場中開展教學的方法,根據教學目的和任務又可以分為理論知識的傳授和技能性知識的傳授。前者側重于發(fā)揮現場教學的輔助性功能,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同;后者側重于發(fā)揮現場教學的主導性功能,重在技能培訓,如蛋糕烘焙等。
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相比,現場教學是將課堂搬出教室甚至搬出校園,在自然和社會現實活動中組織教學?,F場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要么強調時間,忽略空間,要么關注空間,忽略時間不同,將時間和空間有機結合起來,拉近教學對象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距離。通過時空結合,教學對象理解教學內容有了更強的現場感、更多的人文地理信息。因此,現場教學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而且是課堂教學的繼續(xù)和發(fā)展??偟膩碚f,現場教學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共情性
從本質上而言,教學并非僅僅是知識灌輸的過程,而是教學中主體和客體相互磨合、互動的過程。值得注意的是,互動需要參與者處在同一個語境之下,沒有共同的情景做基礎,相互理解、相互溝通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傳統(tǒng)課堂教學過于強調理論知識的傳播,在理論傳授中缺乏實踐環(huán)節(jié)?,F場教學之實踐教學,在教學主體和客體之間建立起直接的聯(lián)系,易引起主客體之間的“共情”。從心理學角度看,共情等同于“同理心”。當授課者傳授的教學內容能夠引起授課對象的“同理心”,從教學上而言,這種授課已經成功了一半,因為“同理心”有助于雙方建立共同的互動情境,使教學效果增倍。
2.現場感
將教學搬出教室或者校園,無疑增強了教學活動的現場感,“百聞不如一見”。不僅可以在教學中增加實物、實景對應,使學生更形象、更深入地理解課堂傳授的知識和理論,而且可以有效理解現場教學的目的,增強教學效果。
可以說,現場教學屬于體驗式教學的一種,活動的現場感有助于增加觀眾的情緒體驗。在身臨其境的氛圍下,觀眾往往會被現場的情緒和情感所感染,有時帶來某種積極或消極的情緒宣泄。喜歡觀看足球比賽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體驗,在現場看球和在家看球,兩者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前者可以帶來興奮、緊張和刺激,后者往往將自己視作一個旁觀者。這種現場感帶來的沖擊和震撼力是后者無法比擬的?;诖?,近年來,現場教學因對現場感的強調在各類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得到越來越多的運用,并受到現場參與者的廣泛支持和好評。
3.情緒感染力
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特別強調集體活動給參與者帶來的情感體驗,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則論證了情感對群體維系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針對大學生群體的教育活動,目的是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緣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建立群體情感認同的過程?,F場教學正是通過大學生的現場體驗活動,讓參與者感受到不同于課堂教學的現場感染力,補充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
現場教學的感染力是多方面的。因為現場教學強調授課的主客體之間(師生)、大學生內部之間的互動,根據現代社會心理學理論,在群體內部人們之間的情緒體驗是可以傳遞和相互感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現場教學的感染力包含師生之間,也包括大學生內部之間的相互感染力。
二、現場教學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契合
根據2004年中共中央16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精神,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教學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和必要環(huán)節(jié)。如何推動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成為值得深入探討的重要話題,包括采用何種形式進行實踐教學,如何推廣和組織不同實踐教學形式,采用何種實踐教學法等成為值得深入探討,不斷總結經驗教學,強化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效果。
什么是實踐教學?怎么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社會實踐工作呢?需要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有深刻認識。不同于課堂教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有規(guī)定性,“主要有教育性、參與性、社會性和組織性等。只有正確認識這些特性,并按其特性要求組織和開展社會實踐教學,才能切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教學的實效性”[4]。在深刻認識和理解這種特性前提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教學才能順利開展。與之相應,現場教學具有的共情性、現場感、情緒感染力等特征,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具有的教育性、參與性、社會性及組織性等內在要求緊密契合,能夠充分發(fā)揮該社會實踐應有的內在規(guī)定性。
現場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實踐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夠達到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的效果,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根本任務緊密相連。習近平總書記于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時強調,“立德樹人”是思政課的根本任務,也是高校思政課的根本任務。大學生作為中國未來生力軍,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高校思政課著力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從教學方式來看,在思政課的社會實踐環(huán)節(jié),通過現場教學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養(yǎng)人才。因為,明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和培養(yǎng)目標,以在校大學生為主體,將各種實踐活動作為載體,為培養(yǎng)大學生德性能力和堅毅品格而實施各種教學活動,實現理論與實踐兩者相統(tǒng)一。社會實踐可以促進大學生通過直接參與和體驗的方式,了解中國傳統(tǒng)與現代,了解中國過去,展望未來,培養(yǎng)德性品質,磨煉堅毅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正如德國社會學家哈貝馬斯所言,理性溝通應是在沒有外來壓力和限制條件的情境下才有可能。當大家處在相同的生活世界語境內,彼此都具有平等協(xié)商、討論的熱情時,理性溝通才有可能發(fā)生。筆者認為,現場教學對協(xié)商、討論等的強調將有助于改善課堂教學中常見的“一言堂”、組織者和參與者地位不對等弊端,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
三、現場教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主要形式
為了切實做好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改進社會實踐教學,必須拓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實踐教學多種教學方式,其中現場教學是重要的、實效性強的思想政治實踐教學渠道之一。具體而言,現場教學有多種展開形式,把握以下幾個主要形式,確?,F場教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運用。
1.以愛國主義、革命傳統(tǒng)、我黨初心等不同主題教育的現場教學。通過參觀領袖故居、革命舊址、紀念館等,把故居、舊址等轉化為大學生現場教學的課堂,加強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等各類主題教育。為提升現場教學的針對性,高校思政工作應大力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加強各個高校部門之間、高校之間、高校與各個主題教育基地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近年來,伴隨著多種主題教育基地的成立,通過此類主題教育,讓大學生了解史實,體認當代,展望未來。
2.與優(yōu)秀黨員或代表性人物面對面交流的現場教學。大學生通過與現場優(yōu)秀黨員或代表性人物面對面的直接溝通交流,就有關主題與現場優(yōu)秀黨員或代表性人物進行交流互動,分享經驗體會、剖析個人成長的心路歷程等。了解他們在學習、工作、生活上的經驗與教訓,發(fā)揮榜樣人物的示范作用,激發(fā)大學生的同理心和認同感??梢哉f,現場教學可以發(fā)揮優(yōu)秀黨員或代表性人物的示范作用,通過現場交流與討論促進大學生的認同、反省,從而不斷提升自己,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順利完成。
3.在法院、監(jiān)獄等場所進行法制教育的現場教學。通過到法院旁聽庭審過程,到監(jiān)獄參觀,請犯人現身說法,強化現場感受,進行反腐倡廉教育等主題教育,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培養(yǎng)法制觀念。如南京市一所高?!八枷氲赖滦摒B(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充分利用了現場教學法,受到了師生的好評。該教研室教師在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支持下,在教授法律知識內容過程中,多次組織學生去當地學院現場聆聽有關案件的開庭審理。作為重要的實踐教學方式,現場聆聽案件審判能夠激發(fā)法制意識,讓法制觀念深入心中。此類現場教學將有助于在校大學生在內心始終保持黨紀國法的紅線,培養(yǎng)尊法、守法、知法的觀念,為成為合格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人奠定基礎。
四、結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與作用已經達成共識,現場教學的實踐教學方式日益受到重視,現場教學的有效性有目共睹。
與課堂教學不同的是,現場教學可以通過現場講解和實物實景的印證授課,生動形象,易于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緊密結合現場教學,在實物、實景面前,“事實勝于雄辯”,讓思政理論教學得到現實印證,如面對井岡山、延安等紅色革命基地呈現的自然環(huán)境、革命者感天地、泣鬼神的無畏精神等讓大學生引起共鳴,進一步推動思政理論教學進程。
然而,盡管現場教學方式成效有目共睹,但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在實際操作層面還存在一些困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組織活動面臨的困境與安全隱患問題。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來說,現場教學這一實踐教學方式是一項重要的組織活動。誰組織?如何組織?怎樣組織?如何確保安全?都需要做好精心準備,是需要多部門聯(lián)合調配的活動,如校內多部門、校內與校外多部門,等等。第二,如何確保實效性?當前對于高校思政教師來說,師生比是一個瓶頸,在師生懸殊,班級人數相對較多,現場教學采用何種規(guī)模更合理,既能確?,F場教學的實效性,又能考慮現場場所等的承載力?
第三,如何評價?評價標準是什么?如何使標準具有客觀性、合理性?如何避免主觀性而盡力客觀?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當今,隨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一步開展,現場教學的困境急需重視,有待改進。
參考文獻:
[1]湖南政協(xié)網.http://www.hunanzx.gov.cn/wzsyszx/zxdt/201906/t20190612_5355564.html,2019.6.12.
[2]中國江蘇網.http://jsnews.jschina.com.cn/jsyw/201910/t20191001_2399796.shtml,2019.10.1.
[3]顧明遠.教育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徐家林.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的特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