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紅濤 譚鳳秀 林慧珍
【摘要】 目的 研究集束化護理干預策略在緩解靜脈補鉀致局部疼痛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34例實驗室檢查血鉀偏低需采用靜脈補鉀的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常規(guī)組, 每組17例。常規(guī)組采用日常護理干預, 實驗組在日常護理的基礎上采用集束化護理干預策略。觀察比較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第1天、第2天疼痛初始及干預30 min后)的疼痛評分及治療依從性。結果 兩組患者干預措施均從第2天開始。兩組患者輸液第1天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實驗組患者第2天疼痛初始及干預30 min后的VAS評分分別為(2.14±0.57)、(1.54±0.33)分, 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的(2.83±1.02)、(2.59±0.61)分,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2.4348、6.2423, P=0.0207、0.0000<0.05)。實驗組患者的治療依從率為94.12%, 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的58.8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8846, P=0.0153<0.05)。結論 對實驗室檢查血鉀偏低需靜脈補鉀患者采用集束化護理干預策略能夠顯著緩解其局部疼痛感, 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集束化護理干預;靜脈補鉀;局部疼痛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5.088
目前臨床上較為常見的電解質紊亂就是低鉀血癥, 其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 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對該疾病患者加以治療, 則可能造成心搏驟停、心室顫動及室性早搏等情況的出現, 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 因此采用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是很有必要的[1]。本院為分析集束化護理干預策略在緩解靜脈補鉀致局部疼痛中的應用價值展開了本次研究, 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0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實驗室檢查血鉀偏低需采用靜脈補鉀的34例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常規(guī)組, 每組17例。實驗組患者中, 男11例, 女6例;年齡63~87歲, 平均年齡(60.13±9.46)歲。
常規(guī)組患者中, 男10例, 女7例;年齡62~85歲, 平均年齡(60.23±9.35)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經檢查發(fā)現均符合低鉀血癥的診斷標準[2];治療前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2 排除標準 排除有皮膚感覺障礙、身體其他部位疼痛、對所用藥物過敏及不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
1. 3 護理方法 常規(guī)組采用日常護理干預, 實驗組在日常護理的基礎上采用集束化護理干預策略, 具體內容如下。首先, 全面評估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 將含鈉溶劑與不含鈉溶劑利用連接管串聯給予患者靜脈輸入, 結合其病情實際情況適量補充葡萄糖。以患者前壁靜脈為基點對患者加以輸注, 選擇彈性高、皮膚完整及不易滑動的血管, 利用精細過濾過的輸液器及5.5號穿刺針頭有效緩解鉀離子對患者血管的刺激, 從而減輕其自身局部疼痛感。另外, 對患者穿刺成功后需要對針柄180°翻轉且固定其至對側, 同時患者在靜脈滴注的過程中將熱水袋放置于穿刺部位, 合理調整輸液順序, 如先輸入刺激性大的藥物, 再輸入刺激性小的藥物較為合理[3]。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的疼痛評分及治療依從性。采用VAS評分評價患者第1天、第2天疼痛初始及干預30 min后各時間點的疼痛程度, 疼痛從低到高總共為0~10分, 分數越低說明疼痛緩解程度越顯著?;颊叩闹委熞缽男苑譃橐韵?個等級, 完全依從:患者能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積極配合醫(yī)師治療, 飲食合理;基本依從:患者在醫(yī)師指導下能配合治療, 飲食基本合理;不依從:患者不配合醫(yī)師治療, 飲食習慣較差[4]。依從率=(完全依從+基本依從)/總例數×100%。依從率越高代表患者越配合治療。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疼痛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措施均從第2天開始。兩組患者輸液第1天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實驗組患者第2天疼痛初始及干預30 min后的VAS評分分別為(2.14±0.57)、(1.54±0.33)分,?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的(2.83±1.02)、(2.59±0.61)分,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2.4348、6.2423, P=0.0207、0.0000<0.05)。
2. 2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依從率為94.12%, 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的58.8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8846, P=0.0153<0.05)。
3 討論
低鉀血癥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疾病, 該疾病患者往往采用靜脈滴注氯化鉀形式對其自身低血鉀加以糾正, 但是治療過程中鉀離子屬于致痛因子, 會強烈刺激患者的血管內膜, 造成血管收縮或痙攣, 從而導致最終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大量研究數據表明, 低鉀血癥患者在治療期間采用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能顯著提高臨床療效, 并利用0.9%氯化鈉溶液緩解自身疼痛感, 且患者在靜脈滴注前后相應的電解質濃度也不會發(fā)生變化, 使其能夠積極配合醫(yī)師進行相關治療[5-8]。
本次研究中, 兩組患者干預措施均從第2天開始。兩組患者輸液第1天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實驗組患者第2天疼痛初始及干預30 min后的VAS評分分別為(2.14±0.57)、(1.54±0.33)分, 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的(2.83±1.02)、(2.59±0.61)分,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2.4348、6.2423,?P=0.0207、0.0000<0.05)。實驗組患者的治療依從率為94.12%,?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的58.8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8846, P=0.0153<0.05)。
綜上所述, 對實驗室檢查血鉀偏低需采用靜脈補鉀患者采用集束化護理干預策略能有效緩解其自身局部疼痛感, 改善護患關系, 提高治療依從性,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薛新芳, 凌愛華, 王新蘭. 集束化護理干預策略在緩解靜脈補鉀致局部疼痛中的應用. 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 2017, 33(6):918-919.
[2] 王莉慧, 殷青霞, 林志昭. 護理干預緩解靜脈補鉀局部疼痛的效果觀察.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6, 21(4):665-667.
[3] 周艷梅. 緩解靜脈補鉀所致疼痛的護理效果觀察.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6, 14(31):271.
[4] 駱英, 丁春芬, 馮明, 等. 康惠爾透明貼對靜脈補鉀致痛的干預效果. 中西醫(yī)結合護理(中英文), 2017, 3(3):98-100.
[5] 黃翠玲. 集束化護理干預在靜脈輸注所致靜脈炎感染預防措施及療效分析.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7, 11(14):149-151.
[6] 張瑞敏, 孫娜, 馬東燕, 等. 不同護理干預方法預防淺靜脈補鉀致痛的效果觀察. 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4, 35(11):1332-1334.
[7] 趙麗, 王會瑜, 樊淑潔. 靜脈補鉀減輕疼痛的方法. 吉林醫(yī)學, 2013, 34(12):2393-2394.
[8] 唐靜. 緩解靜脈補鉀局部疼痛的護理觀察. 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5, 25(15):203.
[收稿日期:2018-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