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詩詞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小學古詩詞教學無論是背誦數(shù)量,還是內容編排,甚至教學評價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讓廣大的教師都認識到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因此,教師應積極探究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方法,以使學生更好地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0-0129-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0.118
一、強調“朗讀”的作用
大聲并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詞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這篇詩歌的記憶,而且能讓學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讀過程中,自然將自己的感情熔鑄其中,體會到作者所想要抒發(fā)的感情。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一定要在學生朗讀詩歌之前強調生字詞以及重點字詞,讓學生讀會、讀準。比如在《早發(fā)白帝城》這篇古詩的講授過程中,讀題目時,教師就要強調節(jié)奏?!霸绨l(fā)”讀完之后要停頓一下,因為“白帝城”是一個地名,是一個名詞。而“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是“四三”節(jié)奏,即“朝辭白帝”讀完之后要停頓一下,再讀“彩云間”,下句同此。因為本詩是一首七言絕句,所以在朗讀的要注意它的節(jié)奏,詩歌是具有韻律美的,這點,教師要強調到位。
與此同時,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是不容懈怠的,要特別注重自己的能力培養(yǎng),不僅要字也得好,朗誦也要抑揚頓挫、鏗鏘有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嚴于律己,處于時刻學習,終身學習的狀態(tài)。
二、注重強調詩歌的意象,讓學生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意象是組成詩歌的基石,是營造詩歌意境必不可少的因子。在學習古詩詞的時候,對每一個意象都進行分析并聯(lián)想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我們熟知的“明月”代表“相思”,“梧桐”代表“凄清”,“東風”代表“春天”等。所以,對學生“意象意識”的培養(yǎng)要從小學抓起。學生通過學習意象的獨特性,首先在他們意識中就形成了對此意象的印象,從而在給他們講解意境時,便可以事半功倍。如在元曲《天凈沙·秋思》的講授過程中,分別對意象進行剖析:“枯藤”顯示出一派枯黃之景;“老樹”的“老”字很明顯地表明了樹不再蔥蘢;“昏鴉”指出連動物的姿態(tài)都如此憊懶;“小橋流水人家”,乍一看,是很祥和的景色,此句需結合上下文來考查,“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又是一派蕭索荒涼之景。當然,在這篇散曲講授之前,教師需要先給學生分清楚“詩”“詞”“曲”的區(qū)別。梳理全曲,一共用了十八個字,卻寫出了十一種意象。而我們在梳理意象的過程中,此曲的意境自然就能被學生感悟到。
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價值觀的指引
韓愈的《師說》中有句名言,至今我們都朗朗上口?!皫熣?,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薄皞鞯馈北环胖糜谑滓恢?,也是教師最核心的功能,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教育,首先要“德育”。教師最重要的角色是“引路人”,是學生正確情感指向的引路人,是學生合理人生觀形成的引路人,是學生正確價值觀形成的引路人。正確價值觀的形成,要從小進行,所以小學語文教師的作用,可以說,比初高中語文教師更重要。這點體現(xiàn)在古詩詞中也尤為明顯。
古詩詞是古人情感訴求的表達,是古人思想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我們往往在面對美景或是要事時,都想要傾訴自己的感情,此時發(fā)現(xiàn),再多的語言、再充沛的感情,都只需要用古詩詞中的只言片語便可凝練概括。此時,我們與古人在情感上產(chǎn)生了共鳴,并且發(fā)現(xiàn),短短幾句古詩詞的表達能力,超過了世間萬事萬物。我們遠離家鄉(xiāng),思念親人時,會不自覺地吟詠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我們在依依不舍地與友人告別時,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我們在經(jīng)歷重重困難后終于理清了思路,此時最想感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我們在講授古詩詞時要利用“情感共鳴”架起學生與古人之間的橋梁,讓學生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這樣可在學生情感的正向培育中發(fā)揮巨大的作用。
當然,這樣的教學過程需要合理地設置情境。如今的教學條件非常好,教學設備齊全,教學方式多樣化,想要設置合理的教學情境并不難,只是需要教師多花費一些心思。比如在講授白居易的《憶江南》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江南美景的圖片或者視頻,結合江南舒緩悠揚的音樂,讓沒有去過江南的學生也可以對江南美景形象可感。這樣他們在與作者對話時便拉近了距離。而作者寫《憶江南》的目的何在?這就是本文講授的目的所在,也是學生情感指引的方向所在。結合白居易的遭遇,教師應將作者通過本詞想表達的思想感情傳遞給學生。學生在學習本詩的同時,不僅可以學會這樣的情感表達方式,還懂得了要重情,要對美好事物懷有眷戀,要熱愛生活等情感訴求。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的情感表達、價值觀形成方面有重要的影響。所以,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博觀約取,豐富自己的知識庫,更要加強自身的道德建設,認真學習心理學、教育學方面的知識,并將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注重對學生的情感培育、審美導向、正確價值觀的指引,以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金培東.美術教學中激發(fā)學習興趣初探[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7(2).
[2]李宗樂,陳實,邱興.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 張翼翔]
作者簡介: 劉嬌(1983.12— ),女,漢族,山東嘉祥人,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