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雪華
摘 要:小學生習作“假”“空”的現(xiàn)象較為嚴重,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小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的局限導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學生接觸大自然的機會越來越少,缺乏生活的積淀。為了改善小學生的習作,文章就如何讓小學生的習作根植于“生活”進行探討。
關鍵詞:習作;生活;小學生
一、場景式再現(xiàn)生活情境
場景式再現(xiàn)生活情境是小學作文教學中常用的方法,它能把作文教學與語言表達、體驗生活、陶冶情操、思想教育等有機結(jié)合;能讓作文教學形式多元化、教學內(nèi)容豐富多彩;能讓作文內(nèi)容表達充滿真情實感。因此,要讓學生言之有“物”,首先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習作需要的情境,以興趣激發(fā)動力,引導學生用眼去發(fā)現(xiàn)、用心去感受,從而獲得豐富有趣的生活體驗。
(一)實物展現(xiàn)場景
實物是最直觀的教具,它能喚起學生真實的生活記憶,從而產(chǎn)生情感體驗和表達的愿望。寫人、狀物類的作文教學采用這種方式既直觀又形象。比如,寫《我的老師》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老師先進行整體的觀察,再對老師的特征進行描寫,特別是要抓住老師最具典型的特點來寫。如我們班學生是這樣描寫班主任的:“賴老師是我們班的搞笑達人,古怪得很,常常從隔壁兩間教室開始,擦著墻,神不知鬼不覺地來到我們班門口,偷窺同學們的一舉一動。明明被我們發(fā)現(xiàn)了,還裝作神秘兮兮的樣子走進教室,若發(fā)現(xiàn)某個同學無視他的存在,他便神態(tài)自若地沖上前,把同學衣角一拽,被拽的同學像被磁吸住鐵似的,乖乖地從他身旁繞過,然后筆直地站在講臺前,等候發(fā)落。而賴老師的表情還是那么平靜,像什么事也沒發(fā)生過似的,真會裝啊!賴老師說起話來也很搞笑,很喜歡把數(shù)字‘6讀成‘留,將36讀成‘散死留,再加上他那神經(jīng)質(zhì)的表情和滑稽的動作——兩手豎著食指胸前一交叉,逗得我們前俯后仰、盡拍桌子……”
(二)表演構(gòu)建場景
通過表演構(gòu)建場景,適用于很多類型的習作指導。比如,在故事類的作文中,用表演構(gòu)建場景能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一件事,讓一件事富有情趣。例如,有一次,我們在口語交際中表演如何勸爸爸戒煙。為了讓學生能大膽地表演爸爸的角色,我讓學生來扮演孩子,我來扮演爸爸,給學生做了一個示范。學生勸煙時,我演成一個老煙腔的樣子,有板有眼地抽,一吸、一吐、一甩的動作,加上那陶醉的神情,逗得學生哈哈大笑。我順勢讓學生拿起筆來,把剛才勸煙的過程寫一個片段,突出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學生們紛紛拿起筆,刷刷刷地寫了起來……
(三)描述再現(xiàn)場景
語文課上,我經(jīng)常跟學生們講述我的童年生活。講小時候的課余時間,不是做作業(yè),不是上興趣班,而是喂豬、擔水、拔兔草等。這些對我來說是苦難的童年生活,但對學生們來說,那是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學生們聽得十分入神??粗麄兡浅錆M羨慕的眼神,我便講得更帶勁了。我想,當這些場景離學生的生活很遠的時候,不就可以通過一些語言的渲染、故事的講述,讓學生仿佛來到那個年代,親臨那個場景嗎?去年清明節(jié)之際,我們帶領學生前往烈士紀念碑前緬懷革命烈士時,教師講述了一些革命英烈的英雄事跡,獻白花之前,請人來給學生講當年閩西革命英雄的事跡,甚至通過一些具體的數(shù)據(jù)告訴他們閩西犧牲了多少革命英烈。他們一個個都懷著崇敬的心情緬懷革命烈士。學生在周記中寫道:“默哀時,我的心情倍感沉重,心想:你們十多年的抗戰(zhàn),是為了祖國的每一寸土地;你們的犧牲是為了祖國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先烈們,你們倒下又站了起來,你們的鮮血染紅了大地……我想你們,我念你們,怎樣才能表達我深深的哀思呢?敬獻小白花開始了,我手捧花,仰望紀念碑,心里有種說不出來的滋味。我輕聲慢步走上去,小心翼翼地把小白花放在碑前,久久凝望著紀念碑。革命烈士啊,你們看到了嗎?看到我們幸福快樂的笑容了嗎?看到這繁榮昌盛的祖國大地了嗎?你們一定很欣慰吧!你們?yōu)樽鎳鴳?zhàn),為人民而戰(zhàn),你們沒有白死,你們的死重如泰山,你們永遠是我們心中的英雄!”還有的學生說:“我們開始敬獻小白花了。此時,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戰(zhàn)士們在槍林彈雨中沖鋒、在長征路上跋涉、在前沿陣地殺敵的畫面,他們的愛國精神令我感動,他們才是我心中的英雄!”這就是通過描述再現(xiàn)了當年的場景。學生在這樣特定的生活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引起共鳴,表達富有想象,充滿真情實感,達到了不悱不發(fā)的目的。
二、實踐中體驗生活真諦
實踐中體驗生活真諦是帶領學生參與活動、參與生活的一種體驗,它關注環(huán)境的選擇和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拓寬視野、享受樂趣。實踐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福建省龍巖師范附屬小學(以下簡稱“我?!保╅_展的幾項實踐活動都是值得推廣的,這些活動為學生們提供和積累了許多豐富的寫作素材,使作文能回歸生活。
(一)研學之旅創(chuàng)新體驗
研學旅行是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jié)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chuàng)新形式。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說:“研學旅行是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重要的渠道和載體?!?017年開始,我校首次開展研學活動,我們總共選擇了12個研學地點,按學期分年級開展研學活動。我們五年級的全體師生在第一學期參加的研學活動地點是永定土樓,第二學期研學的地點是連城蘭花博覽園。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學生們興致極高。車上,導游向?qū)W生們介紹了土樓的建造史、構(gòu)造、用途、數(shù)量等,學生們對土樓有了初步的印象。到了景區(qū),學生們便紛紛拿著研學作業(yè)單,一邊聽介紹,一邊筆記錄。尤其是到了福慶樓,里面全是百家姓的家訓家規(guī),他們逐個展廳看,逐個記錄,一份作業(yè)單被記得滿滿的。下午,他們又參加了土樓王子——振成樓,看著這幢土樓,學生們都大為吃驚:這么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里,竟然有這樣一個中西合璧風格、建造考究的學堂,客家人真是崇文重教?。W生們還跟我說,振成樓雖是土樓卻一點兒也不土,還是“外土內(nèi)洋”,客家人真了不起!
第二次研學,學生以“我是小小科普家”的身份來到連城蘭花博覽園。學生們的臉上都笑開了花。一路上歡歌笑語、滿懷期待。到了基地后,學生們上的第一課便是學習和了解蘭花由來,之后,學生們還參觀了蘭博園,認識園區(qū)300多種國蘭及各種花卉。走進溫室花棚,師生一起辨識蘭花,了解蘭花的生活習性和養(yǎng)殖特征等,這對在城里生活的學生們來說,是多么遙遠和陌生?。∫虼?,每一位學生都聽得津津有味,筆記也記得特別認真。隨后,我校還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如學種蘭花、才藝表演、雕版拓印體驗,多名學生一起組成繪畫組、精油組、造肥皂組等。學生們在那自由廣闊的天地里放飛童心、放飛快樂,收獲了課堂上無法收獲的視野和知識。毋庸置疑,在如此豐富的體驗下,他們的作文必定是角度更多樣,內(nèi)容更豐富。
(二)校本特色豐富體驗
豐富的校本特色活動是習作教學的重要題材,開展假日小隊活動是我校少先隊活動特色之一。近幾年,我校以班級為單位,每個班級分為若干個小隊,各小隊由家長組織開展假日小隊活動?;顒又黝}多種多樣,有紅色基地教育主題、親近自然體驗主題、有趣味游戲快樂主題等。小隊一般選擇在周末或節(jié)假日開展活動,每月一次。例如,親近自然體驗主題,根據(jù)季節(jié)特點,活動也不同。春天里,家長帶著孩子們?nèi)ネ诖汗S;夏天里,帶著孩子們到菜園里、瓜地里摘菜、賞瓜;秋天里,走進田間地頭收花生、挖地瓜、割稻子等;冬天到了,帶孩子們到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景區(qū),了解民俗文化……比如,在寫挖地瓜時,有個學生寫道:“我剛到地里時,看到的是快要干枯的地瓜藤,地瓜在哪呢?聽家長們說,地瓜就藏在藤下面的泥土里。我一聽,迫不及待地揮起鋤頭,“嚓”的一聲,鋤頭深深地吃到土里,任憑我怎么拽,它就是不聽話,怎么也拔不出來??傻毓线€不知藏在哪里呢!之后我在媽媽的幫助下,一串又長又大的地瓜終于被挖出來了。咦,怎么有一個是斷身子的?媽媽說:‘這挖的時候呀,得把鋤頭挖遠一些,才不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因為地瓜會不斷地向外生長的。我終于明白了,原來挖地瓜也有這么多學問,看來,當個農(nóng)民伯伯不但要有文化,還要有經(jīng)驗才行。”這是多么有童趣的文章,學生若不是親身經(jīng)歷了這件事,怎么能寫出如此有趣的作文呢?
(三)鄉(xiāng)土特色充實體驗
龍巖是“龍的故鄉(xiāng)”,是中國唯一一個以“龍”字命名的地級市,還是中國南方龍文化的發(fā)祥地。龍巖境內(nèi)隨時隨地都可看到以“龍”命名的名勝景區(qū):龍巖洞、龍硿洞、龍門塔等;有龍門鎮(zhèn)、龍門村等嵌龍字頭的鄉(xiāng)鎮(zhèn)村名;有龍工、龍凈、龍馬等享譽八閩的以龍字冠名的企業(yè);更有舞龍、劃龍舟等吸引人的與龍有關的民間娛樂活動。龍巖還是全國著名的革命根據(jù)地,紅色文化底蘊深厚,有眾多紅色革命遺址。龍巖也是客家祖地,有著源遠流長的客家文化。鬧春田、游大龍、走古事、游花燈、扛菩薩等數(shù)十種最具特色的客家民俗活動,被譽為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 龍巖依山傍水,物產(chǎn)十分豐富,而閩西八大干、連城白鴨、鹽酥花生、沉缸酒、水仙茶餅等都名揚海內(nèi)外,是前來龍巖旅游的人們不可不嘗的美味。因此,結(jié)合本地的地域文化特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鄉(xiāng)土生活,“尋找‘龍文化、追尋紅色印跡、體會客家民俗、了解特產(chǎn)資源”等,都能豐富學生的生活積累,激發(fā)童真、童趣,使這些成為學生很好的習作資源。
三、結(jié)語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流個不歇?!笔前。罹褪橇曌鞯奈滞?,沒有生活,學生的筆如何訴真情?沒有觀察,沒有體驗,習作哪來的情趣?讓習作根植于“生活”這片沃土,讓生活成為學生們習作的樂土吧!
參考文獻:
[1]鴉 彬.如何指導小學生寫好生活作文[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1):46.
[2]吳麗霞.以情景式體驗激發(fā)寫作欲望[J].福建教育(小學版),2012(10):40-41.
[3]許海琴.給學生一臺“素材制造機”[J].小學語文教師,2016(9):63-64.
[4]羅仕渝.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生活化寫作教學[J].新課程導學,2016(3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