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祈福
摘 要:成功的養(yǎng)成教育應明確要求,強化訓練;應重視環(huán)境熏陶,持之以恒;應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爭星樹星”教育活動;還應重視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關鍵詞:習慣養(yǎng)成教育;爭星樹星;家校合力
少年兒童正處在身心迅速發(fā)展且極具可塑性的階段。教師緊緊抓住這個關鍵期,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習慣,不僅能有力促進他們身心的和諧發(fā)展,而且會使他們終生受益。
一、嚴格要求,反復訓練
(一)目標明確,層次分明
科學的目標體系能促成教育工作的規(guī)范化和系統(tǒng)化。福建省福清市第二實驗小學(以下簡稱“我?!保┮浴兜赖屡c法治課程標準》為指導,借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和《小學生禮儀讀本》,按類別分解確立不同層次的目標要求,建立“縱向、橫向、交叉”的教育目標體系。比如文明禮儀的目標,從橫向看,文明禮儀包括公共衛(wèi)生、公共交往、公共交、公共環(huán)境、公共生活五個方面。低、中年級側重律己、待人、處世等最基本、最常使用、最需要養(yǎng)成的禮儀;高年級則側重于處世方面,主要包括待客迎賓、尊老愛幼、迎接物品、公共場合等方面的禮儀。這種科學目標體系的建立,使教師容易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把遠目標變成近目標,把模糊的目標變成清晰的目標,更有利于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教育訓練。
(二)明理導行,以情動人
“明理導行”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步驟為:首先對所訓練“行為規(guī)范”的內容以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游戲、討論等形式進行概括性表述,從而達到明理的目的;然后從若干個小方面對該項“行為規(guī)范”進行較詳細的解讀和訓練,從細微處入手,采用熟悉的事例,使小學生覺得可信,易于接受。比如,在講解“尊敬父母,關心父母身體健康,主動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聽從父母和長輩的教導,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動打招呼”這一條目時,在使學生明白“父母的愛是偉大的,他們的養(yǎng)育之恩似海深”之后,分別從“孝敬父母、關心體貼父母、主動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聽從父母和長輩的教導、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動打招呼”等方面進行深入講解和訓練,并在其間穿插小故事,增強趣味性和實效性。
(三)訓練具體,檢查示范
1.訓練內容要細化,訓練要求要明確
目標不僅要分解,要具體,而且要求要明確。比如, 進行“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升降國旗、奏唱國歌時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升旗規(guī)范訓練時應進行必要的內容說明:①國旗、國歌是國家的象征。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就是愛祖國。②唱國歌時要立正站好,目視前方,神態(tài)莊重,歌詞正確,音調準確,聲音洪亮。③參加儀式的學生要衣著整潔,系好衣扣、褲扣,戴紅領巾,脫帽,面向旗桿方向立正站好。不得交談、走動或做其他動作。升國旗奏國歌時,面對國旗行隊禮或注目禮,直到國旗升至桿頂。④行隊禮,右手五指并攏,高舉頭上,眼睛注視正前方,表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2.互為榜樣,共同進步
要重視示范的作用。示范的形式有示范班級、勸導隊員崗位示范、班級標兵示范、隊干部儀式示范、優(yōu)秀少先隊員陣地示范。要號召學生向榜樣學習,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克服自己的缺點,也可鼓勵學生互為榜樣,以自己的優(yōu)點與他人交流,幫助同學共同進步。
3.認真檢查,持之以恒
只有要求,沒有檢查,要求容易落空。所以,在進行訓練時,一定要反復抓,即使學生在某種行為上已經表現得很好了,也要反復抓,直至形成自然的、穩(wěn)定的動力定型。
二、環(huán)境熏陶,實踐內化
(一)重視環(huán)境文化建設
要十分重視發(fā)揮環(huán)境的感染人、熏陶人、教育人的功能,努力打造“校園無閑人,人人都育人;校園無閑處,處處都育人”的育人環(huán)境。比如,當你走進校園時,不經意間在一側看見“請用好七大禮貌用語:請、您、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再見”;走過花圃時,見到“小草對您微微笑,請您把路繞一繞”的提示語,心中也許會油然生出一點點暖意……凡此種種,創(chuàng)造出一種溫馨、親切、舒服的氛圍。
(二)重視實踐,豐富情感
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與生活,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逐步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能力。應做到四結合:①與創(chuàng)建“XX城市”等重要社會活動結合起來;②與傳統(tǒng)教育活動結合起來;③與小雛鷹假日志愿活動結合起來;④與游覽、參觀、訪問等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
三、爭星樹星,策略驅動
我校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爭星樹星”養(yǎng)成教育活動,形成每周之星、愛心儲蓄卡、美德少年、品學兼優(yōu)畢業(yè)生等長效評價機制,把學生獨立發(fā)展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調動起來。
(一)每周之星
①星的類別。每周之星共分為“八大星”( 紀律星、學習星、衛(wèi)生星、禮儀星、安全星、合作星、孝敬星、公德星)。②定星爭星。一是定星。對優(yōu)秀生可以鼓勵他們同時爭幾枚星;對中等生看他們愿意爭幾枚星,都無妨;對后進生要引導他們視自身條件而定。總之,教師應耐心引導每一位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并在征求家長意見之后,確定近期“爭星目標”。二是爭星。要正確對待學生被激發(fā)起來的熱情和行動,注意不斷凈化其思想,把單純?yōu)榱藸幮?、追求榮譽的低層次動機,引導到文明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正常心態(tài)上來。③民主評星,公平對待。評星時間:每周星期五各班召開一次學生民主評星會,然后將評星結果上報少先隊,少先隊再召開隊干部會議,確定獲星人選。評星條件:凡是基本上達到該年級所爭之星的標準即可授星,不必過于苛求。評星指標:綠星、藍星、黃星、紅星分別占各班學生總數的80%、60%、50%、30%。晉級說明:學生從某一類開始爭一級“綠”星,只要能基本達到評星標準,即可得一枚一級“綠星”;連續(xù)兩周榮獲“藍星”,即可晉升三級“黃星”;連續(xù)兩周榮獲“黃星”,即可晉升四級“紅星”。學校將同時授予該生該類的“行為示范星”。此星一經授予,即可作為榮譽永久保存。④重視“第一次”,強化動機。在管理過程中要重視“第一次”:第一次定星示范要到位;第一次評星要“偏心”,主要偏向于中等生和后進生,目的是使優(yōu)秀生產生不服氣的心理;第一次授星要隆重,讓學生在掌聲中上臺,在掌聲中回到座位,感受榮獲“每周之星”的尊嚴和自豪,強化爭星動機;第一次授星不宜多,目的是讓學生產生一定的神秘感,覺得這是一項值得為之努力,也需要努力才能獲得的榮譽。
(二)道德銀行愛心儲蓄卡
經過一個月持續(xù)的“爭星樹星”,在學生產生自滿、自足感時,要不失時機地為他們準備一個“加油站”——“道德銀行愛心儲蓄卡”。這既是對每月四周均獲得“每周之星”的學生的一次總結提升,又是對學生一個月來的付出以儲蓄卡的方式予以的認定,可以作為學生道德成長的印記——付出愛心,收獲榮譽,快樂幸福,見證成長。
(三)美德少年和品學兼優(yōu)畢業(yè)生
同樣,“美德少年”是一種榮譽,是對所獲獎學生一學期和一學年來努力參加“爭星樹星”的階段性總結與認可;同理,“品學兼優(yōu)畢業(yè)生”這一榮譽稱號,是對學生六年如一日認認真真爭星的認可,對學生自強不息、止于至善精神的充分肯定,更是對這段心路歷程的一個完美的寫照。
四、家校合力,成效顯著
(一)“卡”為橋梁,同步一致
我校設計了“家校聯系卡”,它是“行為契約法”的延伸。通過“卡”,父母與教師可在行為習慣教育等問題上站到一條線上。教育的目標、步驟一致,教育的想法、要求一致,教育的力道一致,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二)“漂”為紐帶,共享成長
班級推行“家校日記陽光漂流”制度,要求各班主任結合班情有的放矢地進行“班務日記”漂流。第一天交由一位學生帶回,第二天遞回班主任,收閱批注之后又傳遞到下一位學生家長手中,以此類推,漂移下去。日記或記錄了孩子們發(fā)生在家庭中的原生態(tài)的故事,或記錄家長教育子女的經驗、做法、問題、困惑,或記錄了家長對學校、教師的意見和建議,或記錄了教師對家長的解疑釋惑,或記錄了教師對家長的理解和感激……
(三)“信”為使者,傳遞關切
利用重要節(jié)假日致家長一封信。我校緊緊抓住季節(jié)的特點,講安全形勢,講防護重點和自救措施,講教育方法、監(jiān)護辦法,把學校安全教育的要求與學生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健康的需要及保護個人正當權益的需要等緊密結合起來,與家長愛子心切結合起來,建立和完善了學生行為心理結構,以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習慣,提高學生的自護自救能力。
傳達貫徹上級文件精神致家長一封信。比如,結合全國性的 “家長護校安園行動”,我校抓住留守兒童多、缺乏監(jiān)管、愛上網玩游戲的問題,開展了以“游戲不是人生,人生不是游戲”為主題的警示活動。通過致家長一封信,向家長提出兩點要求:一是正確、健康、文明上網。要全面深入了解孩子使用各種信息的情況,培養(yǎng)孩子對不良信息的辨別能力,防止孩子上網成癮,一旦發(fā)現不良苗頭,要及時報告學校和教師。二是做好舉報監(jiān)督工作。引導孩子辨別是非,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蝕,正確使用各種媒介。
(四)“會”如沙龍,兼聽則明
提倡家長會不搞“一言堂”,不唱“獨角戲”,應以沙龍的形式讓家長唱主角,問計于家長。比如,在關于“課外閱讀”的專題會上,家長們紛紛發(fā)表真知灼見,有的說親子閱讀有共同的對話情景,通過交流可以擴展孩子的視野,也增進親子之間的情感;有的說從大班開始一路走來,姐姐愛看書,漸漸地,弟弟也迷上了書,自己心里有花開般的幸?!涍^深入討論大家達成共識:閱讀應當以培養(yǎng)兒童閱讀的興趣和閱讀的習慣為出發(fā)點,而且應從小做起。
參考文獻:
[1]賴新元.21世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典范[M].長春:吉林攝影出版社,2000.
[2]周南照,孫云曉.我相信我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