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曼祺
櫻花爛漫,落英繽紛,珞珈山這一浪漫景觀吸引無數游人到訪。(概述材料,詳略得當)然而,中國青年身著日本傳統(tǒng)服飾在櫻花叢中攝影留念,(聚焦材料人事)這不僅引發(fā)韓國留學生的疑問,更引發(fā)中國學子的思考。(“不僅……更”自然引起下文)
誠然,櫻花是日本文化的典型代表,由櫻花聯想到和服,這一點本無可厚非,(關注此處的說理程序和方法,“對話式”論證,提升了說理的嚴密性和有效性)然而,身著和服在櫻花叢中攝影留念卻令中國導師“無言以對”。(點明問題實質,論證緊扣材料)或許有人認為,這不過是一種常見的審美行為,并無不妥,(提出“他說”,尋找論證突破口)其實不然,其不妥之處在于“櫻花和服”這一組合不僅有對外來文化的盲從之嫌,更是失卻民族尊嚴與自信的體現。(追本溯源,反駁、證偽,直擊中心論點)
在無數游人為櫻花所傾倒時,卻少有人知道這漫山遍野的櫻花曾是日本侵華期間日軍為緩解思鄉(xiāng)之疾栽種的,雖當年的櫻花早已枯亡,如今供人們欣賞的櫻花是中日建交后日方所贈,象征中日友誼,但即便如此,我們仍不能忘記那段血雨腥風的歷史。(關注長句內部的邏輯層次,此處論證細針密線,條分縷析,層層推進,波瀾起伏)正如戴逸所言:“一個民族如果忘記了過去,就不能正確地面對現在和未來。”導師之“苦笑”,苦于這些青年朋友對歷史的無知,對民族自尊的漠視和民族自信力的缺失。(段尾點題,關注引用后的“評述性”文字,緣事析理,貼近材料人事)
然而,類似事件在生活中卻比比皆是:爭相慶祝外國節(jié)日,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卻鮮有人關注;吹捧外國產品,卻對國內同樣優(yōu)秀的產品嗤之以鼻……(類比論證,將關注對象擴展到社會,揭示事件的社會意義)梁思成曾有言:“一個民族的自卑和自大都源于對本民族歷史文化的無知?!币环矫?,外來文化來勢洶洶,另一方面,國人缺乏對自身歷史文化的了解和關注。(因引用句重在關注“對本民族歷史文化的無知”因而 “一方面……另一方面”這種并列式說理在邏輯上無法與上文做到無縫銜接,建議改為“此類事件的產生固然不乏外來文化來勢洶洶的影響,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國人對民族文化的漠視與無知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缺失了民族傳統(tǒng)文化這根柔軟又強韌的細絲,失魂落魄的人們便容易在外來文化的漩渦中迷失方向,從而進一步導致民族自信力的缺失。(段尾再次點題,此處巧妙化用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文化就是那根柔軟而強韌的細絲,將珠子串起來成為社會” 和“在任何時代,文化的斷根和撕裂都是可怕的,失去對文化的敬畏和尊崇,亦有讓全民失魂落魄之虞” ?;顚W活用,做個有心人)
若想重建民族自信,復興傳統(tǒng)文化不失為良策。(想辦法、提對策)文化的復興,不應是民族自卑或自大的產物,而應是一場在揚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后,在尊重世界各民族文化基礎上的春風化雨。(難能可貴的是這份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言辭精致、大氣)顯然,我們不應該拒外來文化于千里之外,而更應該把握時代潮流,(此處的論證失之空洞,建議改為“而更應該在兼收并蓄的同時大力弘揚民族文化”。改動后的句子意在使上下文的邏輯銜接更為緊湊)呼喚傳統(tǒng)文化的當代表達,讓蒙灰的傳統(tǒng)文化煥發(fā)新的生機與活力??上驳氖?,近年來,隨著《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等旨在傳承民族文化的節(jié)目的播出,越來越多的國人甚至國際友人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所傾倒,故宮博物院的文創(chuàng)產品也深受大眾喜愛,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呈現百卉爭妍的大好形勢。(此處重在關注傳統(tǒng)文化復興形勢大好,例證豐富。美中不足在于缺少與下文引用句之間的必要銜接。建議補充“這樣的嘗試為我們敞開了傳統(tǒng)文化的大門,讓越來越多的國人近距離地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無窮魅力”)梁思成曾有言:“只有深入了解本民族的歷史文化,才會站在客觀的立場上產生深層次的民族自信?!保ㄉ⒁娪谖闹械膸滋幰茫瑯O大地提升了議論文的知識含量和文化底蘊)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此八字,頗見情懷,意味深長)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不失為一方沃土,民族之花理應朵朵綻放。(段尾點題,簡潔、有力)
點評人:深圳中學 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