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 金慕唯 西北大學
張藝謀作為20世紀80年代歷經思想解放和改革開放后的電影人,在自己的作品中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和本土情懷,他的作品尤其注重對美學的探討和人文情懷的塑造。(1)張藝謀是“色彩大師”,擅長運用色彩渲染畫面以此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并奠定影片基調。他的作品大多以揭示復雜的人心人性和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剖析政治意識形態(tài)為主,表現(xiàn)美學意蘊之張力,闡釋人生精神之旨趣。
沒有美輪美奐的色調,沒有色彩斑斕的服裝,也沒有五光十色的道具,只是用潑墨般的黑白色調為影片的主要基調。故事受時代際遇依托,影片中人物的服飾具有明顯漢服特色,更體現(xiàn)出中國漢代的服飾美學文化。漢服主要有寬大的袖子和長長的襦裙,使人物看起來更加溫婉飄逸,是漢民族追求“天人合一”、“寬厚仁愛”的表現(xiàn),腰間長寬不同的束帶除了象征著身份,還具有提醒人們以君子品性標準自己的權衡意義。(2)影片中小到香爐,大到屏風、山水,再至沛良狂書的《太平賦》、八卦占卜,乃至書法、武術精神都是陰冷灰黑白色的,在這黑白交錯間,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陰謀事更加使人難以揣測。主人公沛良所居住的宮殿是以屏風和紗帳圍成的空間,除了在光影中塑造虛實相應的風格,還有“困獸模式”的隱喻,沛公在王權爭奪中隱藏著自己的實力,久居暗室的都督子虞壓抑著自己對王權的渴望。雨霧氤氳,山水浩渺的景象,洗刷著冤血和殘酷的江山爭奪大戰(zhàn),從視聽的角度營造了詩畫合一,虛實相間,動靜結合,含蓄內斂的東方美學意境。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國自古以來,就十分信奉俠客忠義精神。在王權爭奪大戰(zhàn)中,沛良忍辱演繹一個無腦昏君,他深沉的城府把他真實的實力隱藏在一幕幕屏風之后,面對家國命運時,他連自己的親妹妹都瞞天過海,他的隱忍就是成為俠客的隱性,而他機敏的背后又有不可告人的演技和謀略。反觀都督子虞,既是具有反叛精神的俠客,又是不忠不義的逆臣賊子,他狡詐,所以培養(yǎng)境州做他的影子以備后患;他狹隘,所以他會半夜竊視小艾和境州;他不忠,謀劃篡權;他不義,在境州完成使命后殺死境州的母親并派人殺害境州。
俠客忠義精神是中國美學的意蘊旨歸所在,傳遞著中國人對社會和平的期望和社會風氣的向往。俠客忠義精神更是東方美學符號的象征,透過鏡頭記錄,導演用電影的形式,讓世界看到中國人的氣節(jié)和傲骨,對于中國樹立大國形象,提高國際威望具有深遠意義。
以大量的美學元素貫穿整部電影是張藝謀最為熟練的導演理念?!队啊方Y合了當代電影技術和電影的視聽語言,進一步凸顯中國古代神秘而有韻律的哲學思辨。
在視覺上,濃墨重彩層層遞減,黑與白相互融合的過程,又演繹出灰色調,使影片更富有層次感和活靈活現(xiàn)的光韻,體現(xiàn)著夫妻心意相通,君臣俯首帖耳,兄妹親密無間,父子情深意切,陰陽八卦相調和,陰柔陽剛相對立的哲學關聯(lián)性,就像水之于魚,土壤之于花木。在聽覺上,叮咚作響的山泉,給予人以于無聲處訊有聲的聽覺試探,深山背后藏匿著暗道石室,溪流山泉流淌其間,除了襯托山水浩渺之像,還能磨人心智,催人奮進。沛公為驗證境州真身,激將境州和夫人小艾共同彈奏樂章,琴瑟共鳴以測夫妻之心意,小艾彈奏紛雜有律的音韻表現(xiàn)其當時的緊張心境與自我內心煎熬的搏斗。
從一開始小艾與青萍占卜的小型八卦陣到后來境州、子虞、小艾共同悟道攻破楊蒼之刀法的陰陽八卦巨陣,是受漢代儒家集大成者,陰陽學家代表董仲舒思想的影響,特別是他從“天人感應”到“天人合一”的思想轉變,奠定了中國古典美學元素的哲學基礎與發(fā)展。(3)而《影》就是在一陰一陽,剛柔并蓄,真假混沌中講述著一個“替身”自我身份認知的故事。
沛國以水圍城,以“柔”為國家特色,以“和”為社會契約,與炎國的戰(zhàn)爭不言而喻,不僅僅是境州是否收復的決心和毅力,還有從象形直觀視角來看陰陽美學概念的呈現(xiàn),結合五行相克相生思辨理論,水火不容,沛國必滅炎國。而至于真身和影子,皆融化于陰陽剛柔之中,沉浸于人性的覺醒和反抗里。正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影》通過表現(xiàn)朦朧美學意境,營造中國美學的審美氛圍,烘托美學意韻,勾勒深厚哲蘊,令人遐想連篇。
注釋:
(1)趙衛(wèi)防.《香港電影藝術史》.文化藝術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 版.315-316。
(2)田陸樂.傳統(tǒng)漢服造型元素在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的運用[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1):73-78.
(3)李小平.董仲舒陰陽五行思想的美學價值研究[D].新疆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