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芬
(遼河油田總醫(yī)院普外科,遼寧 盤錦 124010)
粘連性腸梗阻屬腹部手術常見的一類并發(fā)癥,一般是因腹部手術使得患者腸道內(nèi)的物質(zhì)無法正常工作而發(fā)生粘連,其發(fā)生率高、危害較大,一般需實施二次手術松解粘連,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精神與經(jīng)濟壓力,影響其身心健康[1]。諸多研究證實,加強對腹部手術患者的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粘連性腸梗阻的發(fā)生,本文就綜合護理與常規(guī)護理在腹部手術后預防粘連性腸梗阻的效果進行分析、對比。
1.1 一般資料:將我院收治的74例腹部手術患者納入本次研究,入選病例均來自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采取隨機抽簽的方式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37例)與對照組(37例)。觀察組中男性17例,女性20例;年齡18~78歲,平均(43.3±2.0)歲;手術類型:脾手術3例,腹膜手術3例,肝膽手術6例,闌尾炎手術7例,腸道手術8例,胃部手術10例。對照組中男性15例,女性22例;年齡16~80歲,平均(43.8±2.2)歲;手術類型:脾手術2例,腹膜手術4例,肝膽手術5例,闌尾炎手術6例,腸道手術9例,胃部手術11例。對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上述資料采取SPSS19.0進行t檢驗和卡方檢驗,得出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給予患者禁食、維持水電解質(zhì)平衡、抗感染、營養(yǎng)支持等護理干預[2]。
觀察組行綜合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對患者腹部進行按摩,指導患者取四肢伸展、仰臥位,護士用右手對患者進行順、逆時針交替按摩,按摩力度由輕至重,再由重至輕,每天2次,每次20 min左右,按摩周期為7 d。②實施胃腸減壓。采用負壓吸引器實施胃腸減壓,并認真觀察引流物的量、性狀、顏色,做好相關記錄,在手術后第3天給予開塞露刺激肛門,以促進肛門排氣,緩解腹脹癥狀。③心理干預。腹部手術患者多會因自身病情嚴重、術后疼痛、擔心預后、經(jīng)濟壓力等問題產(chǎn)生嚴重的負面情緒,護理人員需對其進行個性化的心理疏導,向其講解相關疾病知識,以改善其不良情緒,提升其治療信心和治療依從性。④口腔護理?;颊咴谀c胃功能恢復之前不能經(jīng)口進食,易出現(xiàn)口腔潰瘍等感染,對其胃腸道造成不良影響,護理人員需囑咐患者多用生理鹽水漱口,以使口腔保持通暢、濕潤。⑤飲食干預。護理人員需給予禁食期患者腸外營養(yǎng)支持,在胃腸功能得到恢復后可進食流質(zhì)食物,并逐漸過渡到半流食和普通膳食。飲食需清淡、易消化,注重營養(yǎng)的補充,做到少量多餐。⑥腸人工運動。在患者病情趨于穩(wěn)定后,護理人員可為其制定腸人工運動方案,首階段可指導患者進行上肢鍛煉,包括伸、舉、握、屈等訓練步驟,每天2~3次,每次15遍左右。次階段進行呼吸訓練,指導患者取平臥位,經(jīng)鼻吸氣,采用縮唇方式呼氣,每天2次,每次4 h。第三階段指導患者進行下肢運動,如患者活動受限,不能下床行走,則可在床上完成各項訓練。
1.3 評價標準
1.3.1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粘連性腸梗阻發(fā)生情況。如患者出現(xiàn)嘔吐、腹痛、腹脹等癥狀,存在胃腸蠕動波,經(jīng)X線檢查顯示存在≥2個的氣液平面,則判定為粘連性腸梗阻。
1.3.2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統(tǒng)計對比兩組患者肛門首次排氣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并以此判定其術后恢復情況。
1.3.3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依據(jù)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評價,結果分不滿意、滿意、非常滿意三類,護理滿意度為非常滿意率與滿意率之和。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的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對其同類計數(shù)資料與計量資料的差異采用卡方檢驗和t檢驗判定,在P<0.05時,兩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粘連性腸梗阻發(fā)生情況:觀察組中僅出現(xiàn)粘連性腸梗阻1例,發(fā)生率為2.7%,對照組中出現(xiàn)粘連性腸梗阻6例,發(fā)生率為16.2%,兩組差異明顯,χ2=3.945,P=0.047。
2.2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相比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肛門首次排氣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首次排便時間更短,P<0.05,見表1。
表1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s)
表1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s)
組別 例數(shù) 肛門首次排氣(d) 胃腸功能恢復(h) 首次排便(d)觀察組 37 2.2±0.6 4.7±1.2 2.9±0.8對照組 37 3.5±0.8 5.7±1.3 5.0±1.1 t - 7.908 3.438 9.391 P - 0.000 0.001 0.000
2.3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照組患者37例滿意31例,護理滿意度為83.3%,明顯低于觀察組37例患者滿意36例的97.3%,P<0.05。
腹部手術在肝膽疾病、闌尾炎、胃腸道疾病等病癥的治療中應用較廣,在實施腹部手術的同時也使得粘連性腸梗阻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其發(fā)病率可高達90%,對這一疾病的治療已引起手術醫(yī)師的廣泛關注[3]。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多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部疼痛等諸多癥狀,嚴重威脅患者身體健康,需盡早進行干預[4]??掠穹錥5]的研究認為,對腹部手術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粘連性腸梗阻的發(fā)生。綜合護理是一項具有全面性、連續(xù)性和個性化的護理干預方式,是以常規(guī)護理為基礎發(fā)展而來的新型護理模式,可通過對腹部手術患者實施腹部按摩、胃腸減壓、口腔護理、飲食和心理干預、腸人工運動等干預措施,而減少粘連性腸梗阻的發(fā)生。本次研究證實,在對腹部手術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后,其粘連性腸梗阻發(fā)生率僅為2.7%,其肛門首次排氣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大幅縮短,這一護理方式得到患者一致好評,護理滿意高達97.3%,以上指標均優(yōu)于采用常規(guī)護理的患者,P<0.05,本次研究結果類似于郭曉[6]的研究結果。
可見,綜合護理在預防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中具有理想的效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