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光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計算機的應用已經(jīng)深入人們的生活和學習,高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搖籃,大學生必須懂得一定的計算機知識。當前,計算機學科已經(jīng)成為各個高校的重要學科,它集理論性和實用性于一身,是一門比較難學的學科。在教學質(zhì)量上,各個高校良莠不齊,普遍有待提高,需要尋求教學模式上的突破?;ブ虒W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是高校計算機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發(fā)展方向。
(一)互助教學的內(nèi)涵。所謂互助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將教學的進行建立在群體關系和人際合作之上,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學會如何求助別人以及如何盡其所能地幫助別人,不管是幫助別人還是被人幫助,對于學生來說都能激發(fā)他們對于知識的好奇,這樣的學習模式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也能培養(yǎng)他們來到社會之后與人相處的能力,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總的來說,互助教學需要從兩個方面著手:第一,在課堂上開展社會性活動,通過教學活動的組織,鼓勵學生在相互合作中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課堂上體會到與社會實際情況接近的競爭與互助共存的人際關系;第二,培養(yǎng)學生主體性,涵養(yǎng)學生品格?;ブ虒W不僅僅是在合作中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體性,還能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品質(zhì)[1]。
(二)互助教學模式的特征?;ブ虒W模式的特征可以概括為三個要求:一是要求教師和學生必須建立良好的關系,互助教學模式只有在教師對學生足夠了解的基礎上才能進行;二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從原來的單一角色中跳出來,扮演多重角色,教師在互助教學中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評價者;三是要求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開展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教學不僅僅通過教師講課來傳授知識,還能通過演講、討論等多種方式來完成對知識的學習,同時多種教學形式的交替出現(xiàn),還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互助教學模式能夠創(chuàng)新計算機教學方式。目前的高校計算機教學方式單一,在單一模式的長期循環(huán)下,教師和學生都缺乏積極性,課堂死氣沉沉,課下高高掛起?;ブ虒W模式可以豐富計算機教學理論,創(chuàng)新計算機教學方式,給教師帶來教學靈感,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課堂體驗。
(二)互助教學模式能夠加強課堂各個主體之間的合作。課堂上的人際關系可以概括為師生關系、生生關系,互助教學需要每個主體之間展開合作,對于完善各個主體之間關系有著重要作用。課堂上各個主體關系的融洽和緊密,有助于改善課堂氛圍,增加學習效率,提高資源的共享性。
(三)互助教學模式能夠?qū)⒄n堂還給學生。目前高校計算機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根源在于課堂的主體是教師而不是學生,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ブ虒W模式注重生生合作學習,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課堂上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通過主動探索、討論來主動學習知識,這樣學到的知識才能最大化地轉(zhuǎn)化為學生的能力。此外,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2]。
(一)統(tǒng)一認識,確立互助教學的應用原則。高校教學事關重大,對學生個體來說關系個人前途,對社會來說關系人才供給,因此在改革教學模式時一定要小心驗證。應該結合教學實際、培養(yǎng)目標等確立互助教學模式的應用原則,從而保證在實施互助教學模式過程中與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保持一致。具體來說,互助教學的應用原則有三個:一是主體性原則。要實行互助教學模式,就必須首先認識到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在這樣的認識之下,才能自覺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主,用實際行為告訴學生他們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解決學生學習興趣低這一最重要的問題。學生的主體性被激發(fā)出來后,學生就會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成長的速度自然會大大提高;二是開放性原則。要實行互助教學模式,就必須開放教學,不能將課堂封閉起來或者限制過多,應該營造自由、創(chuàng)新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生共同完成學習是互助教學的核心精髓。教師在進行互助教學時應該正確認識學生的錯誤言論和見解,不管對的還是錯的都應該以鼓勵為主,不可打擊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三是差異性原則。在實行互助教學時,不能忽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每個學生的學習成績、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等都有自己的獨特性,不可能一個課堂的學生都完全一樣,因此在設置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展開分層教學或者分工合作,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參與的角度[3]。
(二)完善互助教學流程?;ブ虒W的流程一般可以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是課堂準備,第二步是課堂把控,第三步是課堂總結,要應用互助教學,需對以上三個步驟有清晰的規(guī)劃,并且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以下對互助教學的關鍵三步驟進行分析和討論:第一步,課堂準備。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的課堂準備就是備教學內(nèi)容和課堂設計,傾向于備自己,但是互助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課堂開始前了解學生的基礎、性格、能力等,在此基礎上設置問題和環(huán)節(jié),傾向于備學生;第二步,課堂把控。要讓互助教學課堂順利進行,就必須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設置切入點合適的問題,設計學生喜聞樂見的課堂活動。教師要注意觀察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在適當?shù)臅r候進行引導和鼓勵。在學生遇到確實無法解決的困難的時候,教師也可以進行專項知識點講解,為互動教學的順利進行掃清障礙;第三步,課堂總結。在互助教學結束時,教師要對課堂進行總結,這個總結不應該是為了結束而總結,而是要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讓學生在總結中認識到自己的得與失,認識到此后的努力方向,理解教學內(nèi)容的核心含義。教師自己也要在總結中得到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能力[4]。
(三)做好互助小組的分組工作。在確立好原則和流程后,互助教學中需要把握好的重點工作是小組的劃分,小組是否劃分合理直接關系到互助教學的課堂效果。在進行互助小組的分組工作時,教師要在對學生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分組。要堅持組外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的原則進行分組,每個小組都要有男生有女生,有學習好的有學習差的,有外向有內(nèi)向,從而讓互助小組內(nèi)部相互協(xié)調(diào),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共同發(fā)展。在小組成員確定好后,每個小組都要挑選一名有責任心、能力較強的學生當組長,協(xié)助教師做好小組相關工作,保證小組秩序和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同時以身作則,為小組成員樹立榜樣。
總之,互助教學模式是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要高度重視,把互助教學落實到課堂教學中,不讓互助教學流于形式。教師要提高教學能力,合理把控課堂,提高教學效果。要利用好互助教學這個模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促進高校計算機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