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翔
說起周恩來,每個人都會想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是屬于周恩來的標志,而當代青年需要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標志,為中國的未來匯聚更多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周恩來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這樣評價周恩來,“周恩來,這是一個光榮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當我們提起這個名字就感到很溫暖、很自豪。周恩來同志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進步事業(yè)而奮斗的光輝一生中建立的卓著功勛、展現(xiàn)的崇高風范,深深銘刻在中國各族人民心中,也深深銘刻在全世界追求和平與正義的人們心中。”
周恩來精神是順應(yīng)時代而生的,是時代的締結(jié)物,它們存在的價值在于傳承,而人們學習的意義也在于傳承,它主要體現(xiàn)在對于生活和學習的態(tài)度。周恩來青年時期刻苦好學,堅信一生之計在于勤;全面發(fā)展,力求德智體美勞;謙虛謹慎,認同大凡天下人真正有本事的,必定能涵養(yǎng)虛心;艱苦樸素,一直吃得苦中苦;積極進取,更是樂于助人,尊老愛幼;為獨立,為救國,為革命,他做到以理性對待感情,以感性對待時事。
周恩來是引路的先覺,是一位杰出的青年政論家和文藝家。1919年,新文化運動興起,周恩來作為一個新時代的青年,除寫了許多社論、時評外,已開始注意提倡和運用小說、詩歌、戲劇等形式進行戰(zhàn)斗。在《敬業(yè)》和《校風》上,他以創(chuàng)新的觀念發(fā)表了文藝論文和文藝作品。他主編的《敬業(yè)》,及作為編輯代表所編輯的《校風》,影響深遠。青年時期的思想沉淀成就了周恩來同志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突出表現(xiàn),從思想政治、軍事理論、實時教育等方面,給人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毫無疑問,周恩來是中國近現(xiàn)代最偉大的人之一,而他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更多的在于對后世的影響,“周恩來精神”化作時代的名詞,成為青年人學習的標榜。
百年前,有一群不畏腥風血雨的青年人共同為新時代而奔走,他們用吶喊聲、愛國情去撕破帝國主義的面皮,開啟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哪怕最后頭破血流亦要仰天長笑。那時周恩來就是這樣的青年,他用盡力氣詮釋生命的最終價值,為新時代革命奉獻了一生,也為中國人民帶來了幸福美好。
古語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凡有志者必修其身。每個人都有思想,會根據(jù)自我價值觀結(jié)合實際情況判斷該邁步還是停留,而人們所要做的只是希望通過學習可以更好地抉擇每一步的邁出,實現(xiàn)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而最終的目的在于實現(xiàn)人民擁有幸福和諧生活。周恩來作為當時五四青年的代表人物,充分向人們詮釋了青年人對于國家命運的重要性,青年是一個國家的財富,或許不是坐擁百億的富豪,但絕對“莫欺少年窮”。
每個時代都有它的驕傲,而每一份驕傲都需要守護,歷史的教訓與經(jīng)驗總是珍貴的,無論身處怎樣的時代都注定要沿著歷史的滾滾車輪越行越遠。五四精神是誠實的、進步的,以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追求自由平等,集結(jié)新生力量共同締造真善美的、和平的時代,在相愛互助中愉快地勞動,唱響青春的贊歌。
周恩來精神和五四精神深層次地詮釋了每個青年人肩負時代使命所面臨的挑戰(zhàn)和必需的品質(zhì)。每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細節(jié),每一件小事的成功離不開準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時代先鋒,首先要學會“做準備”,就像上課前的預習,通過熟悉課堂內(nèi)容更好地跟上課堂節(jié)奏。新文化運動、十月革命送來馬克思主義春風,中國先進知識青年學習俄國,每一次的嘗試都是在為后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爆發(fā)、發(fā)展、成功做準備,多少前人前仆后繼,多少鮮血流干,又有多少妻離子散,成功需要代價,準備只是在盡量減小代價。當五四運動的槍聲打響,以周恩來等同志為代表的五四青年,昂首走在革命最前端,流的血、流的汗,都凝聚在“精神”這兩個字中,它是深不見底的一方洞,只能看見洞口,測不出深淺,連接著浩瀚汪洋,是當代青年所不可企及的璀璨輝煌。
五四精神是廣泛的,代表了一類人的精神成果。它是在告訴青年人,要認真思慮自己做下的每一個決定,并為之結(jié)果負責。在面對任何事情時,能夠運用辯證思維,綜合各方面考慮問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學會未雨綢繆,珍惜每一次的經(jīng)歷,總結(jié)經(jīng)驗。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事情要一步一步做,人生要一步一步走,腳踏實地、求真務(wù)實。在一生中,青年時期正是樹立正確價值觀、道德觀的關(guān)鍵時期,只有打好地基,房子才能長久矗立。百年前的中國內(nèi)憂外患,每位五四青年都在為改變現(xiàn)狀而努力,他們堅定著自己的每個決定??傆腥诵稳萑松缙澹此浦挥泻诎變缮膶Q,卻蘊含著天地間萬物生存的規(guī)律。
周恩來精神更多的是強調(diào)周恩來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青年時期的周恩來學業(yè)優(yōu)異,更注重實踐,五四運動則是青年人將學習理論運用于實際的最好力證。“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學習需要實踐的支撐,實踐也并不只是響亮的口號,人們所需要的是真正的務(wù)實。有人說,實踐是最好的老師。五四中的每一位青年都在用血的體驗訴說著鐵的事實——弱國無外交,而外交是打開國門的必要過程,所以強大自身成為青年人的首要任務(wù)。周恩來作為中國最偉大的外交官之一,要讓世界認可中國,維護國家利益尊嚴,維護國民權(quán)益安定,周恩來有著勇敢與智慧,更有堅毅與氣節(jié)。而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不僅要堅定信仰,熱愛祖國,更要努力提升素質(zhì)素養(yǎng),在世界面前展示中國青年的驕傲。所謂的身先士卒,則是無論面對怎樣的困境,中國人的背后是中國,而中國的身前是中國青年。
青年人就應(yīng)該是青春的,有朝氣、有志向的?!坝兄菊?,事竟成”,青年人就是要立大志、做大事的?!盀橹腥A之崛起”是周恩來的志向,因為這個志向,他在這條路上“摸著石頭過河”,受盡考驗和挫折。現(xiàn)在,實現(xiàn)“中國夢”則是整個中國的志向,為了實現(xiàn)這個夢想,一代代人前仆后繼,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貢獻了自己的青春。習近平總書記說,好兒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奮斗無悔。“功崇惟志,業(yè)廣惟勤”,中國青年,在最好的年紀,保持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將青春用奮斗的汗水填滿。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提出了五點要求,繼承并創(chuàng)新五四精神,要求新時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提高專業(yè)知識水平、勇于改變創(chuàng)新、立足本職埋頭苦干、練就高尚品德。
老子說,道可道,名可名。周總理以其一生為基石,以道義成就道義,為中國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做奉獻,任勞任怨,鞠躬盡瘁。深道“他山之石,可以工玉”,學習俄國十月革命,致力于傳播馬克思主義,調(diào)動中國農(nóng)民的熱血激情,將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事業(yè)推向新的高潮,帶動中國崛起于世界之巔。他字里行間都流露著一種信念:服務(wù)于中國大眾,實現(xiàn)公平民主。每個社會人都會因為工作、學習的需要在服務(wù)與被服務(wù)之間相互轉(zhuǎn)變,而唯有相互尊重,才能互利共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周恩來總理窮其一生將自身奉獻給服務(wù)人民。于周恩來而言,服務(wù)即是以不摻雜任何虛偽或是抱怨的情感,不以之為任務(wù),而將之視為一生的責任,全心全意,以實現(xiàn)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
“無論生活要經(jīng)歷多少委屈和艱辛,我們都要以一個朝氣蓬勃的面孔,醒來在每一個早上”,在面對生活所帶來的壓力,周恩來所堅持的就是,勇敢的活下去,且要活得更好。如雪萊所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困難總會隨著事態(tài)而淡化,無論你以何種姿態(tài)活著,都不能改變骨感的現(xiàn)實,“雙腳磨破,干脆再讓夕陽涂抹小路;雙手劃爛,索性就讓荊棘變成杜鵑”。每一份的付出都會有回報,每一場風雨都會有停歇的時候,每一個人總有成功的契機,以不朽的初心,迎接每一份期待。“如果遠方召喚我,我就走向遠方;如果大山召喚我,我就走向大山”。作為青年者,就是要有勇于拼搏、樂于奉獻的精神。遠方有責任、有天地,需要新時代青年編織錦秀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