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秀 周潔 劉無忌 張宇澄 劉琦 葉真華 崔韜 趙宇 徐娜
摘要:基于《多孔介質流體動力學》研究生課程,提出了全過程課題式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首先建立基礎知識的概念框架,然后讓同學們自行尋找應用領域和科學問題,撰寫并提交課題申請,完成課題工作,提交研究報告,通過演講對課題進行總結和匯報,最終采用多指標體系對成績進行評定。該方法教學效果良好,可為類似課程教改提供參考。
關鍵詞:多孔介質流體動力學;教學改革;課題式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06-0176-02
一、引言
《多孔介質流體動力學》是地質工程專業(yè)碩士研究生選修課程,在教材的選用方面,越來越多的《地下水動力學》教材引入了《多孔介質流體動力學》的教學內容,使地下水動力學和高等地下水動力學的教學內容、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教學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同時,該課程偏重于滲流力學領域,對于確定論文題目的同學,如果在其論文中不用此課程知識,或者對于未確定論文題目、不知此課程知識對其有何用處的同學而言,都可能對此課程興趣不高。為此,引入了課題式教學方法,對該教學方法進行了初步探索。
課題式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國外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首先提出了“以問題為本”的課題式教學模式。通過長期不斷地推廣、修正,課題式教學法已經日趨完善,并得到了廣泛應用。其應用對象主要是本科教學和研究生教學,涉及的課程幾乎涵蓋了醫(yī)學、理學、工程學以及社會科學等全部知識領域[1]。課題研究的類型包括成果應用型、解決問題型、經驗總結型和探求新知型[2]。課題式教學是將學習、設計、研究貫穿于課程教學始終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不同于注入式教學的一種新的教學形式。它打破了舊模式下的“滿堂灌”和“一言堂”模式,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開展學習、研究、討論和設計,把教、學和做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它重方法傳授,重能力培養(yǎng),重學生主體作用和學習主動性的發(fā)揮。通過這種教學形式,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能力、科研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收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同時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3]。
二、全過程課題式教學方法
1.教材選用。本課程曾經選用《地下水動力學》和《地下水水力學》作為教材,但前者的內容很多在本科生階段講授過,重復教學效果不好。后者為學術專著,缺乏概念體系,在“教”與“學”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難度。而地質工程專業(yè)同學學習領域較廣,力學課程,其研究領域可能涉及的多孔介質種類多,可能包括地下水、各種天然氣體、人工漿液等。為此,在課程中選用《多孔介質滲流力學》和《高等滲流力學》作為教學參考書,從多孔介質與地質體的區(qū)別,地下水與通用流體的區(qū)別上,明確劃分了本科教學階段和研究生教學階段的教學內容。
2.基本概念體系教學?!陡叩葷B流力學》除一般多孔介質滲流力學理論外,還涉及較多石油工程內容,不宜給非石油方向地質工程專業(yè)同學選講。地質工程中涉及的滲流問題更多,包括邊坡、隧道、地基、地質災害防治、人工材料等多領域,課堂教學很難實現(xiàn)應用領域的全覆蓋。為此,在課程教學體系中,課堂教學重點在于幫助同學們建立基本的概念體系,明確建立多孔介質的特性、流體的特性、各類基本方程、物性方程、本構方程、定解問題等的概念框架,為同學們解決工程實踐問題提供基礎。
3.發(fā)現(xiàn)問題的課題式教學方法。在通過課堂教學建立起基本概念體系后,教師按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格式,給出模板,要求同學們利用所學基本知識,結合自己課題組的專長、學習興趣等去尋找要解決的科學問題。改變了以往教師出題,學生解題的千篇一律的方法,讓同學們帶著自己的需求和興趣去尋找自己要解決的問題。尋找科學問題的工作具有一定難度。這個科學問題必須和本課程密切相關,通過大量閱讀文獻,撰寫綜述來論證問題是否成立。選定題目后,還要大量閱讀文獻,了解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按照規(guī)范要求撰寫研究的必要性、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研究目標、研究內容、技術路線、研究方案及可行分析等。這些工作不但包含了發(fā)現(xiàn)問題能力的訓練,同時也讓同學們知道,在研究的過程中,怎樣對一個科學問題設定研究目標,怎樣將其分解為研究內容,怎樣設定實現(xiàn)的技術路徑。同時,還要兼顧可行性等。完成此工作后,要求每個人設定6分鐘演講和答辯,教師通過提問、點評等,幫助同學修訂研究方向,確保課題可行。讓同學在反復修改中,抽絲剝繭,逐步接近自己設定的科學問題。
4.解決問題的課題式教學方法。在選定自己的課題并通過答辯修正后,開始具體實施。此過程同學們會遇到很多問題,有選擇開展實驗工作,實驗條件不具備的;有開始選擇案例研究,案例的數(shù)據(jù)無法滿足其實施要求的;有設定技術路線實施不通,工作失敗的。學生要花費大量時間研讀和反復推敲自己提出的科學問題,學習如何用數(shù)學模型進行表述,學習如何尋找計算工具實施計算,學習如何搜集數(shù)據(jù)進行建模條件等。在此過程中,同學們學習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差異體現(xiàn)無遺。在課程報告的撰寫中,也存在較大差異。有同學撰寫規(guī)范、美觀,符合模板要求且內容齊全,論述深入,文整美觀。有同學撰寫丟項,公式、圖、表無編號,無圖名,無引用。有錯別字,排版斷行,無參考文獻,參考文獻引用不規(guī)范等諸多問題。同學們在完成工作后,要進行課堂演講和答辯,個別引用了非自己工作的同學,無法明確說明自己工作的前因后果。個別直接引用其他領域研究報告充頂課程報告的,沒有花費足夠時間完成任務的同學與其他同學形成鮮明的對比。在答辯過程中,同學們全程參加,進行了全程錄像,提交的PPT和錄像也是后面成績評定的依據(jù)之一。
三、課題式教學的考核方式
在課程考核方面,課程的成績由課程報告(開題)、課程報告(結題)、開題演講和結題演講四個部分構成(表1)。其中課程報告(開題)包括8個評價指標,共40分;課程報告(結題)包括6個指標,共30分;開題演講和結題演講各占15分,總分100分。因匯報時間有限(6分鐘),鍛煉了同學們在有限時間內精準簡練地表達能力。同時,很多同學因沒有經驗或沒有充分準備,在演講時間截止時,僅僅述及研究現(xiàn)狀,整個研究工作全貌都無法展示,得到了經驗和教訓。能更客觀地評價學生學習的效果。
四、結束語
通過三年的教學改革,《多孔介質流體動力學》課題式教學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課堂教學中,首先建立基礎知識的基本概念框架,讓同學們自己去尋找應用領域和科學問題,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通過演講和課程報告對以上工作進行總結。利用課題式教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更能明確學習的方向。
參考文獻:
[1]丁晶,周志尊,趙君嫦.課題式教學法是高校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必然趨勢[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0,24(1):78-80.
[2]姜明.關于課題式教學的探討[J].交通高教研究,2004,(4):69-70.
[3]周輝,劉力天,高麗娟,閆冰.課題式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實踐[J].繼續(xù)教育,2011,(1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