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誓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4-0070-01
所謂差生,就是指學校里部分功課不及格,學習不良,且又往往不肯遵守學校日常行為管理規(guī)則的學生。每個學校的差生雖然為數不多,占班內學生總人數比例小。但他們給家長日常照顧、學校管理、社會帶來了憂慮、耽心。甚至有時候又極易引發(fā)老師和家長之間矛盾沖突,因而不容忽視。差生在思想品德上或學習上的后進,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下有其形成的一個過程,不會是三兩天就形成的,而是在長期的學習、生活過程中心理上一種特殊矛盾的“量變引起質量”反映。差生心理上特殊矛盾是復雜的,涉及面廣。而在農村這個特定環(huán)境這里,人們能在現(xiàn)實中可視化對比的生活環(huán)境就比較狹窄,思想涵養(yǎng)、民風習俗會具有一定的區(qū)域特色。比如有的村鎮(zhèn)會非常重視家庭子女的教育,對教育部門的舉措會十分關注;而有一些地方則不太重視這方面的物質與精力投入,認為“有書讀”就可以了。而前者認識會加深到“讀好書”的程度。限于分析范圍,這里只分析差生主觀心理和客觀現(xiàn)實矛盾的幾種類型及轉化方法。
第一是極度自尊而得不到尊重的差生類型。自尊之心,自古以來,無論男女老幼,人皆有之,但偏偏這類型的差生的自尊特別強,不按正常套路出牌,特別敏感。別人無意中的一句話,對于一般人來說只不過過眼云煙,一笑而過,但他們不一樣,會引起的強烈震動,他們高度自尊,而認為得不到他們所認為合適度的尊重,換句話來說,就是他們需要比常人更多的尊重。有相關的研究獻認為是此類學生在兒童階段成長的過程中曾經有過一定時期的心理創(chuàng)傷,而絕大數的創(chuàng)傷則是來自家族或是家庭內部成員的刺激??傊麄儗Ρ頁P和批評——外界的評價反饋,均無動于衷,漠然處之,學習情緒低落,不思進步。這種說法有失之諞頗。其實,所謂軟,就是“哄”;硬就是“訓”。無論是“哄”還是“訓”,其目的都是要促使學生努力學習,提高學業(yè)成績。如果學生不聽這一套,很大的可能就是一種消極抵抗,是一種高度自尊而又得不到尊重的表現(xiàn)。
我二十多年的工作實踐經驗認為,差生普遍都有嚴重的自卑感,甚至有被遺棄的感覺,這種現(xiàn)象是存在的,很多有農村教育工作經歷的教育工作者在參與探討此類問題時普遍認為,這種現(xiàn)象在農村中的存在比城市要嚴重得多了。究其原因,應該是城鄉(xiāng)存在生活、教育差距這一個層面。自卑往往是自尊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是自尊心受到損害和摧殘后的心理應對狀態(tài),和對周圍人遺棄態(tài)度的消極抵抗。開始他還很難受,后來漸漸地習慣了,最后就變得無所謂了。從醫(yī)學的術語就是說對外界的評價已經有了“免疫力”!不管外界的評價是良性還是惡性的。一方面他們感到很委屈,但又不完全服氣,于是嘆息自認為沒有多少希望了。這種情緒并不是他們感到自己不行而自卑,而是對人們把他們“看扁了”的不服和反抗,這正是自尊心愛到損害時極度的心理反應特征。
第二是好勝而不能取勝的差生類型。在學習生活中,學生之間常愛比,比的最終本質就是爭強好勝。這種類型的學生,在學習上好勝心強,但又無法取勝,好勝心受到打擊;如果再受到冷嘲熱諷,那些倔強又缺乏自制力的學生是難以忍受的。這種心理障礙最大的一個特征就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已好,別人比自已好了,他心里不舒服,但他不是奮起圖強,而是思想上有了消沉的表現(xiàn)。這就是我們平日所說的,一開始參加了好幾次比賽,都比不過對方,往后就干脆不想比了,膽怯了,有了心理陰影。在小學階段里這出現(xiàn)這類現(xiàn)象的男生多于女生。且又是獨生子女多于非獨生子女,這應該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比較易受寵愛,男孩更是在家中被當做寶貝對待,因而對外界抗挫折較弱有關。
因此當學生在學習上和行為品德上犯錯誤的時候,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為體現(xiàn)辦事效率,甚至是進行簡單粗暴的處理,這往往會恰得其反。要深入分析原因,耐心疏導,具體幫助,激發(fā)其上進心。學生黃某即屬于上述類型,其父母把他寄托于祖父母處然后出外打工,一年回家的次數甚少,電話也很少打回家。日常生活只由外祖父母料理。是一個標準的留守兒童,外祖父母又十分寵愛,經常遲到,喜歡去招惹外班同學,各種玩法層出不窮,令人頭痛不己后來。找他私下談話:你頭腦那么聰明,多下點功夫,你肯定會超過很多同學的。不料他的回答令人可氣又可笑:老師,反正我都贏不了人家了,就不用學了!后來對他耐心誘導,讓他認識到要贏別人需要一個一個努力拼博、講究方式方法的過程,一方面又肯定他好勝、有信心的優(yōu)點,并且與他分析無法取勝原因,教育他正確對待自己。經針對性開導幫助,他擺脫了不良心態(tài)的困擾,認真學習,學業(yè)達到中等水平。
第三是個性需要和客觀可能性無法滿足的差生類型。這種類型的后進生智力好,求知欲、上進心強,但自我控制能力卻比較差。教師的教學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他們“吃不飽”,精力過剩,往往誤入歧途。同班任科老師們通常的評價說的“某學生頭腦不錯,能說會道,可為什么學習就是不行?”說的多屬此類學生。我班李某就是如此。他接受、理解能力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因此老師上課時,他聽懂了就搞小動作,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甚至驕傲自滿,不屑做作業(yè),其他科任老師的意見也特別大,考試成績并不十分好。我發(fā)現(xiàn)后,給他“加餐”,加大學習量,布置較有深度的作業(yè),讓他感到學海無涯,并把精力放到學習上。由于這樣,他進步很快,考試成績名列前茅。
人是有感情的,每個人都希望被他人關注、得到溫暖,成人如此,作為學生更是不能例外,特別是后進生更是渴求得到尊重和愛護??墒呛筮M生常常遭到歧視嫌棄,處在一個相對他而言冷漠的氛圍,被別人看不起,感受不到應有的溫暖和愛護,有些學生性格變成孤僻了。集體活動漸漸對他失去了吸引力。更可怕的是,他們會到處尋求溫暖,這就有可能結交到社會上的不良人員。對這種學生,老師應多留意他們在學習生活上的細節(jié)以便給予更多關注,滿腔熱情地關懷愛護他們,盡量多角度地滿足他們的感情需求。這樣,他們才感到集體的溫暖,融人到集體中來,才有信心搞好學習。
后進生心理除存在主客觀矛盾外,還有心理結構矛盾,如知與不知、理智與感情的矛盾等。轉化后進生,能分析其心理障礙,因人施教,對癥下藥,耐心細致,或曉之以理,或動之以情,或教之以法。這樣,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