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析蘇軾的儒釋道思想

    2019-03-15 06:33:12張心妍
    神州·中旬刊 2019年2期
    關鍵詞:曠達蘇軾

    張心妍

    摘要:北宋時期,文化繁盛,儒、道、釋三家思想并存發(fā)展。蘇軾深受這三家思想的影響,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有年少登科的意氣風發(fā),也有“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的凄苦。在這大起大落中,蘇軾始終保持著曠達積極的處事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的形成與蘇軾的儒釋道思想息息相關。本文以此為研究對象,分析這三種思想對蘇軾形成曠達和順處世哲學的作用。

    關鍵詞:蘇軾;儒道釋精神;曠達

    1 前言

    蘇軾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精通詩、文、詞、繪畫、書法,可謂是全才、奇才。然而他的一生卻坎坷不平,仕途不順,連遭貶謫。但生活的苦難并沒有使他意志消沉,反而使他在歷經(jīng)苦難的洗禮之后愈加堅韌、淡然。他少年時期深受儒家正統(tǒng)積極入世思想的影響,歷經(jīng)宦海浮沉之后開始接受佛道兩家思想。正如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所言,“從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視人生,道家的簡化人生,這位詩人在心靈識見中產(chǎn)生了他的混合人生觀?!盵1]儒釋道三種思想的交互影響下造就了蘇軾獨特的混合人生觀以及別具一格的處世哲學。王國維評價蘇軾:“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碧K軾的魅力不僅僅限于他卓越的藝術才能,還有他曠達樂觀的處世哲學,這種處世哲學對當今的人們?nèi)跃哂兄匾慕梃b意義。

    2 積極入世的儒家思想

    蘇軾出生在四川眉山一個富有文化氣息的家庭,父親蘇洵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學者,對兩個兒子課業(yè)要求十分嚴格。母親則是一位飽讀詩書的大小姐,從蘇軾很小的時候就教他識字并督促他閱讀經(jīng)史典籍。嚴父慈母的言傳身教使蘇軾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當時北宋政治以儒學為尊,受父母言傳身教以及儒家正統(tǒng)“學而優(yōu)則仕”思想的影響,蘇軾從小立志要成為像范滂那樣的一代賢臣。儒家的“仁義禮智信”思想深深地印刻在蘇軾心中,在今后的仕途中,他也一直秉持著這種積極入世的理想信念。

    熙寧四年,蘇軾上書皇帝指出王安石變法的弊病,被新黨排擠。蘇軾為避免是非自請出京任職,想要在地方實實在在為百姓做事。他先去了杭州任通判,后又分別在密州、徐州、湖州擔任知州。在杭州期間,他致力于治理當?shù)厮?,疏浚六井,拓寬水道,造福了當?shù)氐陌傩铡T谛熘?,他解決了當?shù)氐狞S河水患,展現(xiàn)了高度的組織才能。在八年的地方任期中,蘇軾展現(xiàn)了他強大的政治才能,朝自己“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天平”的理想抱負積極進取。

    熙寧八年,任密州知州的蘇軾在一次出游中寫下了最可以代表他早年積極入世思想的詩詞——《江城子·密州出獵》。全詞情感豪邁,一個“狂”字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詞中描寫了此次圍獵的盛大景象,詞人整裝待發(fā),全力以赴地追趕獵物;隨從的軍隊氣勢浩蕩,呼嘯而來……這是一場圍獵,更是一次全城參與的盛會,蘇軾是這場盛大的聚會中的主角,他被萬人追捧,看似眾星拱之的繁華背后是不為人知的孤獨。借著酒酣,詞人敞開襟懷,抒發(fā)理想?!棒W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濒W角微霜又如何,受新黨排擠又如何?這都只是一時的不稱意。正如馮唐召回魏尚,他日自己也將重獲朝廷信任與重用,到那時他必要施展“射天狼”的抱負,抗擊西夏和遼的侵襲。這種渴望報效國家并有一番政治作為的理想正是儒家積極入世、兼濟天下思想的體現(xiàn)。

    這一階段中,蘇軾未經(jīng)歷過貶謫,在仕途生活中以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為主導,他勤于政務,兢兢業(yè)業(yè)。輾轉(zhuǎn)杭州、密州和徐州的這幾年可以算的上是蘇軾仕途中最順利平穩(wěn)的階段,他在每一個地方都盡心盡力地為百姓服務,同時仍不忘自己想要為朝廷出力,為天下興利除弊的初心。

    3 超然灑脫的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對蘇軾人生體悟和性情塑造也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使他能夠在貶謫失意時不改曠達之志。

    元豐二年,剛就任湖州知州的蘇軾例行公事給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表》,然被新黨曲解,蘇軾被扣上“誹謗朝廷”的罪行,在獄中待了一百三十天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由于是被貶黃州,蘇軾無俸祿薪水、無權(quán)享受官府提供住宅。一夕之間,從春風得意的科場奇才,到謫居落寞的戴罪犯官,滿腹才華無處施展,弟蘇轍也因其被貶官,此間種種皆讓蘇軾落寞。這期間,蘇軾開始重拾道家思想,讀老莊。老子的道法自然、莊子的逍遙游等思想深深撥動了蘇軾的心弦[2]。老莊主張的以通達的態(tài)度看待人生,不為俗世所累的思想極大地緩解了蘇軾當時心中的苦悶。

    蘇軾在《赤壁賦》中寫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边@段話深刻地體現(xiàn)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這種超然物外,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思想使蘇軾超然于仕途的榮辱得失之外,他開始尋覓自我的解救,渴望順應自然隨遇而安,與仙人同游,與明月相伴。但知道這種想法不切實際,因此只能將其托寄在悲涼的秋風中。這首《前赤壁賦》延續(xù)了蘇軾以往豪邁大氣的詞風,但也受莊子浪漫灑脫文風的影響,多了幾分道風仙氣。雖有對自己仕途不順的感嘆,但這種惆悵于天地而言,就如同滄海之一粟。道家的灑脫超然讓蘇軾仕途中的惆悵消融于天地自然之間,讓他的文字哀而不傷。蘇軾的詩詞在這個階段不論是創(chuàng)作技巧還是待世情懷都有了升華與提升[3]。

    在道教思想的影響下,蘇軾逐漸開始笑對生活的苦難,樂于當前。在黃州的生活貧苦,蘇軾脫下文人的長袍,穿上農(nóng)夫的短打,開荒種地,并將這塊地命名為“東坡”,且自居為“東坡居士”。老子的“無為”、莊子的“逍遙”對蘇軾曠達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追溯蘇軾已走過的人生,這種道家思想并不是從黃州才產(chǎn)生的。蘇軾是四川眉山人,此地道教盛行。他的啟蒙老師便是一位道士,他在《道士張易簡》中曾言道:“吾八歲入小學,以道士張易簡為師”??梢娖溆讜r便接受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只是少年的他胸懷大志,又早早中舉名動京師,在地方任職也風生水起,得心應手,過于一帆風順的經(jīng)歷讓他難以深刻體會道家思想。烏臺詩案這次沉重的打擊使他內(nèi)心道家思想的種子終于得以萌發(fā)。正如他本人所言:“吾昔有見于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p>

    4 苦中作樂的佛道融合

    蘇軾一生始終不離官場,他一生的起落也皆因官場中政見不和而來。儒家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以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一直深深地影響著他。但中年之后,尤其是烏臺詩案之后,佛道思想對他的浸潤愈加深厚。其弟蘇轍曾評蘇軾“初好賈誼、陸贊書,論古今治亂……既而讀《莊子》……后讀釋氏書,深悟?qū)嵪啵瑓⒅?、老,博辯無礙,浩然不見其涯也?!盵4]佛家強調(diào)人生如夢,萬物皆空,人生的種種痛苦是盲目追求“虛妄”的結(jié)果[5]。佛家這種“空”“夢”的思想加之道家超然物外的思想使得蘇軾對于現(xiàn)世的功名與苦難愈加淡然,而是執(zhí)著于追求本心,苦中作樂。正所謂“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別無圣解”。

    元佑八年,哲宗執(zhí)政再次啟用新黨。蘇軾于紹圣元年再度被貶,被貶至惠陽(今廣東省惠州市)。在宋代,嶺南一帶被視作極度荒蠻之地,只有窮兇極惡的罪人才會被流放至此。蘇軾則以其獨有的曠達心胸面對這一困境,并寫下《惠州一絕》一詩?!傲_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睂τ谒耍瑴S落到如此境地無異于給生命畫上了句號,對于他,卻是另一種新奇的體驗。他可以日日享受春光,品嘗新鮮的水果。這種苦中作樂的思想基本上占據(jù)了蘇軾的晚年,這一階段他體現(xiàn)出更一種坦然面對、享受苦難的人生態(tài)度。

    紹圣四年,蘇軾被貶至儋州,此時蘇軾已經(jīng)62歲,晚年的他思想逐漸成熟并趨于穩(wěn)定,也最接近他的本我。對于儋州,他欣然接受,甚至說“我本儋耳人”,將貶謫之地視作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仿佛對這里的一切都異常滿意。其間,他寫下《東坡海南食蠔》“東坡在海南,食蠔而美,貽書叔黨曰:‘無令中朝士大夫知,恐爭謀南徙,以分此味。”世人眼中儋州是唯恐避之不及的荒蠻之地,被貶至此乃是奇恥大辱,對于他而言,這里卻是一個可以時常吃到生蠔的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甚至不能讓他人得知,恐怕有人和自己分而食之。正是他這種完全將自己置于苦難之中,去體味和感悟甚至享受的精神狀態(tài)造就了他傳奇而偉大的人格。在長達64年的人生中,做到了“不以一身禍福,易其憂國之心”。

    佛道兩家精神的融合,讓他不沉迷被貶謫之后的憤懣與凄涼,而是從負面情緒中抽離出來,回歸生活的本質(zhì)。他把自己求而不得的一切看作非他所有之物,本就不屬于自己,又如何強求?“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何必因為有志難酬而意志消沉甚至絕意仕途呢?用心去體味生活才是他應該做的,活在當下才是他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

    5 結(jié)語

    蘇軾用他儒釋道思想融合后的成熟心態(tài)面對生命中的歡欣坎坷,順遂挫折,又在一次次歷練之中使自己的這種思想更加鮮明和完善。他形成了這種偉大的人生觀,也被這種態(tài)度深深影響著,從而登上了宋朝文學的巔峰。儒家積極進取的思想和佛道超然物外的思想看似矛盾,卻完美地融合在了蘇東坡的一生之中。可以說,儒家思想是他的精神導師,引領他不懈地為了政治理想而奮斗,佛道家思想則是他的精神支柱,讓他在失意時不消沉墮落、自暴自棄,依然如最初一般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時至今日,這種豁達樂觀的心態(tài)對于處于困境中的人們依舊具有一定的啟發(fā)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林語堂.蘇東坡傳[M].張振玉,譯.西安:陜西師大出版社,2005.

    [2]申明秀.儒道釋的結(jié)晶與升華——論蘇軾曠達的人格境界[J].名作欣賞,2008(22):13-16.

    [3]陸雪卉.道教與道家思想對蘇軾的影響研究[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6,31(11):16-21.

    [4]陳瑩.儒釋道思想在蘇軾《前赤壁賦》中的體現(xiàn)[J].語文學刊,2016(03):51-52.

    [5]官方.試論蘇軾詩詞中的禪思與禪趣[J].韶關學院學報,2017,38(07):20-23.

    猜你喜歡
    曠達蘇軾
    曠達者
    “蘇說蘇軾”蘇軾與圓照
    水調(diào)歌頭.中秋
    當代音樂(2020年11期)2020-11-24 05:15:27
    蘇軾錯改菊花詩
    曠達者
    領導文萃(2019年22期)2019-12-12 06:10:21
    蘇軾“吞并六菜”
    曠達者
    曠達者
    讀者(2019年14期)2019-07-03 05:11:04
    蘇軾吟詩赴宴
    蘇軾發(fā)奮識遍天下字
    海淀区| 潮州市| 湖口县| 秦安县| 运城市| 水城县| 隆林| 光泽县| 赤水市| 鹿泉市| 桑植县| 遵义县| 常德市| 察隅县| 宁河县| 安达市| 遂昌县| 平和县| 鹤壁市| 中江县| 仁寿县| 东安县| 桓仁| 依兰县| 雅江县| 西林县| 安多县| 江津市| 扶绥县| 营山县| 天全县| 徐闻县| 双鸭山市| 宜兰县| 城口县| 兴国县| 临漳县| 马山县| 七台河市| 信丰县| 阳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