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曙光
Verdict★★★★
軒逸·純電的產(chǎn)品力十分均衡,但是對于有著里程焦慮癥的消費者而言,338公里的工信部續(xù)航里程還可以更好。
雖然我是一個自吸粉,喜歡把發(fā)動機的轉(zhuǎn)速逼到紅區(qū),好讓發(fā)動機不斷發(fā)出悅耳的咆哮聲,但這并不妨礙我對安靜的電動車有著極高興趣,因為我深知電氣化已是大家公認的汽車未來發(fā)展方向。作為日系品牌合資車企中推出的第一款純電產(chǎn)品,軒逸·純電開起來如何,是我腦海中一直待解惑的問題。
摁下啟動按鈕,車廂內(nèi)一片安靜,就在我打量車輛究竟啟動沒,儀表盤信息已清晰告訴我,車輛已準備就緒。不需要熱車,掛擋即走,在回音明顯的地下車庫中我聽到軒逸·純電的輕微電機聲,很有未來感,而開出地下車庫,這聲音便迅速被外面的嘈雜聲所掩蓋。
我知道很多人對此很不喜歡,認為沒有發(fā)動機聲音便沒有駕駛的感覺,但靜謐性對我來講,反而被視作為高級感,因為我可以更好的享受車內(nèi)的音樂,與家人更暢快的交流。關于駕駛感受,軒逸·純電并不是通過聲音去吸引人,而是用推背感來表達的。
這是一種極為簡單粗暴的駕駛樂趣,即便渦輪增壓發(fā)動機已可讓車輛在極少的時間內(nèi)爆發(fā)出七八成動力,但是或多或少都受到渦輪遲滯的影響。而軒逸·純電則可讓電機在起步的瞬間就能輸出最大扭矩,這無疑打破了內(nèi)燃機的物理框架。
可是沒過多久,我便對這種挑戰(zhàn)推背感的游戲厭倦了,因為儀表盤的諸多信息告訴我,這種急加速是會加速電量的損耗,影響續(xù)航里程。不過不怕,軒逸·純電還有回收電量的游戲,這個游戲是這樣玩的,如遇到前方一段距離需要車輛減速的情況,我便把擋位從D擋推向 B擋,此時電機會增強能量回收,看著儀表盤能量條不斷回收是件特別爽的事情。根據(jù)資料顯示,軒逸·純電所搭載的LBC電池管理系統(tǒng),其中再生協(xié)調(diào)制動功能能利用車輛減速滑行和制動實現(xiàn)22%的高效能量回收。除此之外,在B擋下,車輛的拖拽減速會比較明顯,與發(fā)動機制動的感受類似,我試著將這個模式當做輔助剎車踏板,結果在跑下山路時特別實用!
一天下來,我跑了快兩百公里路程,儀表盤顯示我還有120公里的剩余續(xù)航,實際體驗印證了軒逸·純電的續(xù)航能力與工信部338公里的數(shù)據(jù)基本吻合。在中低電量隋況下,軒逸·純電并沒有出現(xiàn)純電車型常有的低電狀態(tài)輸出斷崖式下滑問題,這多賴于E-control精密電機扭矩控制技術,讓軒逸·純電在任何電量下均能保持穩(wěn)定的動力輸出。
除了電機與內(nèi)燃機截然不同的動力輸出風格外,軒逸·純電的底盤素質(zhì)也讓我感到滿意,就好像底盤有一個大大的吸鐵讓車牢牢抓住地面。軒逸與軒逸·純電雖然外形基本保持一致,但兩者的車身結構是完全不同的,軒逸·純電采用了與聆風相同的E-Platform電動車平臺,因此底盤放置有重量不輕的電池包,這讓整車重心更低。具體感受就是仿佛在駕駛著高檔好幾個級別的車,在通過顛簸路面或高速過彎時,底盤整體特別扎實,不會有多余晃動!
動力系統(tǒng)
永磁同步電動機·電池容量38KWh·固定齒比變速箱·前置單電動機前輪驅(qū)動
性能
最大功率80kW·最大扭矩254Nm·0~100km/h加速-s·極速144km/h·續(xù)航里程338km(工信部)
性能表現(xiàn)★★★★
動力輸出十分輕快且順暢。
操控樂趣★★★
舒適的懸掛設定,底盤扎實,轉(zhuǎn)向偏向輕柔。
軒逸作為緊湊級轎車銷量榜上的常勝冠軍,自然有著不錯的產(chǎn)品力與口碑,軒逸·純電在其基礎上又有哪些變化呢?
外形方面,如果說你在路上看到淺綠色以及黑白雙色的軒逸,那不用說這一定是軒逸·純電了,因為這是其專屬顏色。與軒逸不同的是,軒逸·純電在前格柵部分采用了與聆風相似的藍色鉆石型切割設計,突出其純電的身份,而在藍色蓋板的下面是這車的充電口,里面集成了快充與慢充兩種充電插口。
軒逸·純電的內(nèi)飾與軒逸一致,整體屬于居家的風格。藍色的電子擋桿用起來還算順手,值得注意的是它的空擋并不是撥動就好,而是需要向左穩(wěn)住兩三秒才能掛上,這點是我比較不太習慣的地方。
座椅依舊傳承日產(chǎn)“移動沙發(fā)”的美名,不僅寬大且填充物也相當松軟,腿部支撐到位。中控臺的8英寸觸控屏集成了東風日產(chǎn)最新一代“智行+”車聯(lián)系統(tǒng),配備高德地圖車機版、以及車載熱點等功能,可玩性不錯,但系統(tǒng)反應速度一般。另外,我很不理解的是軒逸·純電的配置邏輯,即使是頂配車型也沒有配備電動座椅調(diào)節(jié),但是卻配備了座椅加熱以及方向盤加熱。還有主動安全配置方面,配備了碰撞預警以及車道偏離預警,卻沒有我十分常用的定速巡航。
我很欣喜看到東風日產(chǎn)能率先投放如此技術先進并且成熟的純電車型,因為直白的來說,軒逸·純電就是套著三廂軒逸外殼的聆風,而兩代聆風已在全球累計銷量超過34萬臺,占據(jù)全球電動車銷量的四分之一,可靠性肯定不錯。但是,其338公里的工信部續(xù)航里程表現(xiàn),也難免讓部分消費者對此產(chǎn)生里程焦慮。
如何討得更多人歡心?個人認為唯有加快新技術的研發(fā)以及更新,進一步提高續(xù)航里程以及充電速度,才是最務實的方法!
底盤
前通風盤、后盤式剎車·前麥弗遜、后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掛·前、后195/60 R16輪胎
設備及做工★★★★
移動沙發(fā)非浪得虛名。
車身尺寸
4677x1760x1520mm(長x寬x高)·軸距2770mm·車重1520kg
安全性★★★☆
同級別中上水準,沒有定速巡航,跑高速不太方便。
比亞迪秦Pro新能源16.99~29.99萬元
秦Pro新能源的外觀有著自己獨特風格,配置十分豐富。與軒逸·純電一樣,在電動技術上有著諸多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