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
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課程改革應當以培養(yǎng)學生多元智能為重要目標。”基于我校省前瞻性課程改革項目《基于兒童學習的定制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讓每個孩子都獨特綻放,讓每位老師都成為一門課程,為每個孩子提供適合的教育”的核心理念,作者從兒童的需要和興趣入手,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開設了獨具特色的葫蘆烙畫定制課程,本文主要從相關學科的融合內容、方法及師生成長等方面進行介紹。
隨著葫蘆烙畫課程的不斷深入和開發(fā),逐漸發(fā)現(xiàn)它不僅是一門單獨的課程,它需要跨越不同學科的知識體系,需要很多課程內容體系的支撐,才能使本課程向深入內涵發(fā)展,才能令學生養(yǎng)成終身受益的綜合能力。
和哪些學科融合?融合哪些內容?怎樣融合?從以下幾方面介紹:
一、相關學科融合
在課程開展過程中,孩子的葫蘆烙畫課程主要和美術、科學、語文和音樂等學科進行融合。
1.美術學科的融合
烙畫的第一步是在葫蘆上構圖,如果想讓圖案更精美,孩子的美術功底必須扎實,就需要美術老師的指導,和美術課程進行融合。美術老師會根據(jù)我們的烙畫主題在美術課上教授孩子具體的構圖技巧和方法,并在葫蘆上練習作畫,設計的圖案類型很多,如:卡通人物、動物、植物、三毛系列圖案。等孩子掌握一定的構圖技巧后,烙畫社團的孩子們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在葫蘆上自己設計圖案。只有構圖精細,在烙畫時圖案才更形象,更完美,于是葫蘆烙畫和美術學科進行了完美的融合,孩子的審美能力、動手能力、構圖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深層次的提升。
2.科學學科的融合
每次烙畫用的葫蘆都是我們學生自己籌錢從網(wǎng)上購買,時間長了,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于是我們有了一個更大膽的想法:能否在學校種植一片屬于自己的葫蘆園地?向校領導匯報后,得到大力支持。于是,我利用周末和工人一起精心挑選了6口種植大缸,在學校若水廣場的南面打造葫蘆種植園地---福祿園,買來了葫蘆種子,開始學種葫蘆,這又涉及有關種植方面的許多科學管理問題,于是我又向科學老師進行了專門請教,并把高老師拉進我們社團中,成為我們的科學指導老師,自然而然的,葫蘆烙畫社團又和科學學科發(fā)生了融合。從選種、播種、澆水、育苗、施肥、管理等一系列過程,孩子們課間或放學或周末,一有空就拿著勞動工具來到這里,儼然成為小小農藝師,看著葫蘆苗一天天長大、開花、結果,成就感油然而生。到秋天時,我們收獲了200多個不同品種(有蘋果葫蘆、亞腰葫蘆、梨形葫蘆等)的葫蘆,后期葫蘆的刮皮處理、晾曬等一系列工序都得到了科學老師的有力指導,從活動中提升了孩子的科普知識,培養(yǎng)了孩子的協(xié)作、管理、動手和實踐能力。
3.語文學科的融合
在烙畫的過程中,孩子們完成作品后,我又突發(fā)奇想,又和語文老師交流,讓語文老師在作文課中引導孩子,把自己烙畫的體會說出來,寫出來,形成了烙葫蘆、講葫蘆、寫葫蘆的過程,孩子寫了很多有關種植、烙畫等方面的好文章。如孫銘娟、呂權夢、厲馨悅、劉俁鑫、王思堯等同學寫了一系列有關葫蘆烙畫的文章:初識葫蘆烙畫、體驗葫蘆烙畫、展示葫蘆烙畫、擁有葫蘆烙畫室、實踐中走進葫蘆烙畫、種葫蘆、葫蘆觀察日記、收葫蘆、刮葫蘆及我的定制故事。很好地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孩子寫的一篇摘葫蘆文章片段:
看,我們排著“龍”形長隊,天真爛漫的笑容映在潔白無瑕的瓷磚上。來到葫蘆園,只見綠葉,時而密,時而疏,陽光透過葫蘆葉,灑在白白胖胖的葫蘆上,一切都是那么靜謐美好!葫蘆有綠有白,形態(tài)各異,它們沐浴著陽光。這時,梁老師找來梯子,手持剪刀,便一步步爬上梯子,手一會往西,一會兒往東地順著龍頭把它們依次剪下,輕輕遞給我們,仿佛生怕驚醒了沉睡的葫蘆,枯萎的葉子便如同棕色般的雨點紛紛落下來。最忙的應該是我們了,葫蘆烙畫的隊員們拿著黑口袋,東接西接,好不熱鬧!你看!葫蘆們的形狀千奇百怪、各式各樣:有蘋果葫蘆,瓢形葫蘆,絲瓜葫蘆……他們有的如喝醉的老翁,東倒西歪站立不定,有的龍頭連著龍頭,如一對雙胞胎兄弟,有的體型端正,如同陽光少年……梁老師讓我們每人拿一個自己喜歡的葫蘆抱在懷里,和他們來了一張親密大合影。我們大家別提有多開心了!
從孩子細膩的筆觸中可以想象出當時摘葫蘆的場景,孩子的語言和動作描寫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整篇文章自然流暢,一氣呵成!我班烙畫社團的孩子,在實踐中,通過和語文學科的融合,讓語文老師進行指導和點撥,孩子們漸漸地愛上了寫作,他們在烙畫實踐中的所思、所感,通過自己的筆尖表達出來,好幾位孩子的文章在校報、青少年作文雜志中刊載,孩子的實踐、表達、思維和寫作能力提升很快。
4.音樂學科的融合
在音樂課上根據(jù)烙畫的主題內容,讓孩子自己編出兒歌或課本劇,唱出來、演出來、衣服做出來,培養(yǎng)孩子的綜合能力,讓葫蘆烙畫社團和相關學科有機融合,從而豐富了社團內容,提升了社團品質,讓孩子素質的發(fā)展多元化,讓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審美、觀察、動手、表達和寫作能力,在葫蘆烙畫定制課程中得以獨特綻放,讓社團真正成為課程,形成體系,向內涵多元化發(fā)展。在校讀書節(jié)上,孩子們用自己的葫蘆烙畫作品做道具創(chuàng)作表演了《洋蔥頭歷險記》,并搬上了舞臺。
二、學科融合促師生共同成長
在葫蘆烙畫課程中,真正體現(xiàn)了多學科教師集體的智慧,想要走得更遠,只有一群人結伴而行,我們從實踐出發(fā),研究提升教師課程團隊開發(fā)能力,提出切實可行的學科融合策略,激發(fā)教師的團隊意識,結合學科的特點和葫蘆烙畫社團進行有機融合,多閱讀、多學習、多研究,多探索,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為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與個體成長奠定基礎。
三、結語
通過探索葫蘆烙畫社團與學科的融合,不僅使社團活動做細做實,形成課程體系,更有助于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激發(fā)兒童的優(yōu)勢潛能,促進兒童個性化成長,使學生綜合素養(yǎng)全面提升。
【作者單位:徐州市銅山區(qū)銅山實驗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