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卓遠
今天,2018年11月7日,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冬日,離2019年6月7日僅剩七個月,準確地說是213天。
千字文曰:寒來暑往,秋收冬藏。作為一個已近弱冠的小伙,作為一個即將奔赴高考前線的考生,我覺得,我該整理整理行囊,調整調整步伐,回首來時路,展望新征程,是時候了。
午飯后,我靜坐書房,推窗遠望,窗外已現(xiàn)初冬景象。梧桐樹上,幾只鴉雀在追逐嬉戲,享受陽光,一上一下之間,抖落幾片黃葉,盤旋著,盤旋著,輕輕地掉在地上。跟窗外的情形相比,我的心情卻沒有那么輕松。我就像是戰(zhàn)場上的指揮員,心中是千軍萬馬,眼前是烽火狼煙,仿佛戰(zhàn)斗即將打響的那一瞬間。
我起身踱步,來到書架前,想從書上尋覓一劑鎮(zhèn)靜靈藥,一副減壓良方。忽然,《三毛典藏全集》映入我的眼簾,《撒哈拉的故事》,《夢里花落知多少》,《萬水千山走遍》,這些耳熟能詳的名篇,早年都曾是我的好伙伴。我熱愛三毛,今天,寫下這些文字,算是我對大師的祭奠。
時光不會倒流,心聲可以追溯。
我喜歡三毛,喜歡她的文筆。我覺得三毛的前世應該是李清照,不然,那些穿越歲月的絕響,為何總是那么的細碎而質樸,美麗而滄桑?年少的純真情懷,荒涼中的絕世溫柔,人世間的別樣悲歡——就像陽光中的風雨或風雨中的陽光,留給了大地一份獨特的坦誠與期盼。
我喜歡三毛,喜歡她那善良,堅韌的性格。她不曾因為千里之外背負沉重的水囊而喊過一聲累,也不曾因為風沙的磨礪而放棄自己的初心,那些來自靈魂深處的述說,宛如無邊細雨,總是能無聲地滋潤我稚嫩的心房。
我喜歡三毛,喜歡她獨特的個性。三毛,一個異常漂泊的身影,一個可以將文字演繹成寂寞花朵的靈魂,引著你穿越撒哈拉浩渺的黃沙,踏遍塵世的蒼茫。它是一個與主流社會格格不入的作家,但從不叛逆;她用一種內心火熱而外表冷漠的方式來保持她與這個世界的距離,也許正是這種不可調和的火熱和冷漠,讓她這一生短暫得讓人心痛不已。
也許很多人難以理解三毛,難以理解她這樣忘情地踽踽獨行,執(zhí)著地偏離人世的溫情。可我卻感動于這個女子,視她為良師。在她的世界里尋尋覓覓,我懂得了什么是執(zhí)著,什么是苦難,什么是人生。
她的文章,開頭總是很寧靜,不顯得突兀。細致入微的描寫,將情感一點點地呈現(xiàn),然后組成一個故事。然后,又輕輕巧巧的,在毫無預兆中,將敘事戛然而止,總留著一段空白讓人去沉思和感悟。在反復的咀嚼和回味中,我是不能放下那一片天空或海洋的。哎呀,原來好文章是可以這樣幻化而成,人的情感可以如此飄逸于藍天之外,在浩瀚星辰中慢慢凝聚,再定格如星辰,照耀著許多人的前世或今生。她曾說過,她的作品是“不經意地流露出自身靈魂的告白”,她用無數的文字向蒼天之下的生靈告白:秋葉的靜美,是她的死;夏花的燦爛,是她的生!
曾幾何時,我非常喜歡三毛作詞的《橄欖樹》?!安灰獑栁覐哪睦飦?,我的故鄉(xiāng)在遠方,為什么流浪,流浪遠方”,平凡的文字,簡單的韻律,卻讓我們深深地感觸到了三毛內心的惆悵與憂傷。這樣淡到了極點的詞句,是要用沙啞的聲音才能表達出那一份獨特的滄桑的。憑借著一棵樹,一顆心,來讓一個世界為之憂傷。三毛舉重若輕,一揮而就,沒有擾亂一絲云彩。這樣的絕版故事,又有誰知道感動了多少青春夢想?又有誰知道,在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有多少人真的說走就走,揮一揮衣袖,越過千山暮雪,萬水碧波,然后去擁有一夜清風明月的溫柔。
河山依舊,歲月靜好。
冬日的午后,和煦的暖陽,我手撫卷帙,全身心重溫這一段又一段來自歲月深處的呼喊,體味三毛的人生價值和生命本真。真實的情感會讓人記住美好,真實的生活會讓人忘記憂傷。可惜的是,斯人英年早逝,永存的只有那一顆熱愛生活、謳歌自由的玉潔之心,就像樹一樣翠綠翠綠地閃耀在人們必經的人生路上。
三毛說過,如果有來生,她是一定要變成一棵樹的。
我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