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虹
[摘 要]計算是應用最廣泛的數學專業(yè)知識,也是小學數學的主要教程。近幾年,隨著“數感培養(yǎng)”“算法多元化”“提升數學素養(yǎng)”等理念的興起,業(yè)界圍繞計算教學形成了不同的觀點和流派,也因此涌現出了形形色色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計算;教學;目標;重心;價值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05-0049-01
在人教版教材“除數是小數的除法”中,課本主題圖提供了導入情境:祖母編一個中國結耗費0.85米紅繩,7.65米紅繩一共可以編幾個中國結?本文以三位教師的同課異構為例,探析他們的教學主導思想,解讀當下計算教學的主流價值傾向。
一、三位教師的不同教學模式縮影
【教師A】1.嘗試計算:765[÷]85,76.5[÷]85。2.點明主題:今天我們來學習“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改變上面兩題的數據,出示:7.65[÷]0.85,7.65[÷]8.5)3.思考:如果除數變?yōu)樾担撛趺从嬎悖?.聯系算式“765[÷]85”,集體探究算法。5.匯總并歸納計算規(guī)則,強調豎式計算的規(guī)范程序和注意事項。6.嘗試練習:7.65[÷]0.85。7.鞏固練習:5.12[÷]0.64,5.11[÷]0.73,4.32[÷]4.8。8.比賽活動:比較一下,誰做得又快又對。
【教師B】1.創(chuàng)設情境:祖母編中國結。讀題并思考,怎么列式合適?2.點明主題:聯系算式7.65[÷]0.85,揭示課題。3.引導思考:新問題一般都要轉化為熟知的舊問題才方便解決,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應如何轉化?4.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全班合作探究,得出“根據商不變的規(guī)律”來轉化的結論。5.自學教材:怎么列豎式?6.總結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法則。7.試練。(1)把下列小數除法算式變形為整數除法算式:5.12[÷]0.64=( )[÷]( ),5.11[÷]0.73=( )[÷]( )。(2)運算:5.12[÷]0.64,4.32[÷]4.8。
【教師C】1.創(chuàng)設情境:祖母編中國結。讀題,從題干中能獲取哪些信息?思考對策。2.根據所列算式,估算祖母最多可以編幾個中國結。3.獨立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大膽嘗試。4.交流:在小組內交流探討。5.集中展示:請采用不同算法的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成果。學生有的通過單位換算,將小數轉化成整數;有的運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用遞等式計算;有的直接列豎式計算。6.匯報解說:讓不同算法的學生代表陳述觀點。教師提示:(1)比較三種算法的聯系和區(qū)別;(2)用豎式計算的要領。7.概括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法則。同桌之間互相出題。
三位教師教學策略大不相同,我們應客觀評價三種教學策略的優(yōu)劣,去粗取精,更好地發(fā)揮計算教學的育人功能。
二、從教學目標來確定計算教學重點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屬于基本運算范疇,教學重點毫無疑問是訓練學生的運算技巧。三位教師都緊密圍繞“讓學生理解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能正確計算小數除法”開展教學,教學目標基本準確,都把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
確定教學重點之后,下一步是比較教學實效,即評價學生的計算技能是否達標。這主要看學生在計算時能否做到準確、靈活、快速地算出結果,能否熟練、規(guī)范地寫出步驟,能否清晰地思考計算過程。教師A強調小數除法與整數除法的關聯,但片面追求計算結果的正確性,采用強化訓練的措施開展教學,忽略了運算的靈活性;教師B重視“轉化”策略的應用,要求學生自學,也沒有訓練學生計算的靈活變通能力;教師C注重喚起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去自我發(fā)現,并展示自己探究出的計算方法,再通過教師進行對比分析,滲透計算的靈活多變性,但訓練力度不足,有待加強。
三、從價值判斷來審視計算教學的價值
計算教學的價值觀不同,會導致教師采取不同的教學措施。課程改革對學生計算的要求主要有重口算、強化估算訓練、弱化豎式筆算和倡導算法多元化。同時,還強調要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學用結合,用計算解決現實問題。從教材結構可以看出,凡是計算教學,都是放到具體情境中闡述的,這表明計算是服從于實際問題解決的,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應用工具。從這個角度分析,教師B和教師C將計算與解決問題結合得比較緊密,相比之下,教師A為突出小數除法與整數除法的關聯度,拋開具體生活情境,脫離問題的載體來開展計算教學,讓計算獨立于實際之外,這樣安排欠妥。
除了工具性,計算還應具備訓練數感、增進數學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個性的功能。相比較而言,在以人為本、展示學生個性和思維獨特性方面,教師C的做法最值得稱贊,其次是教師B,而教師A過于注重運算“準確、熟練”的技巧性,忽視了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這是當下計算教學中的一個通病,應當引起警覺。
選取不同的策略,體現了教師不同的教學理念和價值傾向。在達成“計算準確”的目標基礎上,教師追求的目標還有很多要實現的目標,如學生學習熱情的維持、個性思維的發(fā)展、數學素養(yǎng)的提升等,這都有待教師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去制訂。
(責編 李琪琦)